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慈濟是人間的一股清流

證嚴法師  2011/09/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常有人說:「慈濟是當今社會的一股清流,能夠淨化人間」;這一點,正是我對「慈濟人」的衷心期許。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從佛教的觀點,「慈」是「無緣大慈」,同也是智慧、良知的省思。「悲」是「同體大悲」,隱含著毅力、良能的意義。智慧的發揮,要靠毅力不斷持續,若僅具智慧,久缺勇氣與毅力,也是無法成學業、事業與道業。

人,與生俱來有良知,面對景象能立即發揮良能,此謂之「慈悲」。社會上人人都說需要愛,有愛的人生才算幸福。不過,社會上也因愛而產生許多問題。人因愛慾而生貪,因貪自然生起做惡的罪源,這都是由愛而轉造惡業。

而慈也是一種愛、是一種清淨的,完全無污染的愛。一般人的愛,只愛和我有關係、和我最親近的人,只想讓這些人快樂;這樣的愛,是凡夫俗子的愛。在佛教領域中,愛的範圍便推及得相當廣大,和我無緣無故的人,我依然愛他們,依然想使他們快樂;這不帶任何色彩,毫無私我的大愛,必定需要發揮智慧,才能使其廣被――讓被愛的人感到快樂,愛人的人也不覺得煩惱,這就是「慈」。

無緣大慈 化解鄰里官司

三十多年前,「慈濟功德會」在花蓮草創之初,有位會員每個月捐助二十元。有一天,慈濟的委員前去她家收會費時,這位會員便隨口提起:「唉!最近好煩!」委問那位太太何事心煩。原來那位太太的隔壁鄰居正在改建房屋,地基挖過了兩家的地界,那位太太覺得對方太甚,彼此爭執不下,便打起官司。

了解事情的本末後,委員就問她:「你知道我今天為何到府上來嗎?」

「當然知道,收會費啊!」

「你知道這些錢的作用嗎?」

「當然知道,救濟啊!」

「你知道要救濟誰嗎?」

「這我就不知道了!」

「對啊!你並不知道是誰遭受苦難需要幫助,卻能夠每個月捐出二十元來,如今只為了牆界,就和相處了四十年的老鄰居打官司,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麼做值得嗎?」

那位太太恍然大悟,於是向法院撤銷訴訟;兩家重修舊好,鄰居也大感歉意,主動將牆界縮退數尺。如此一退一讓,兩家之間竟然空出一條巷子來。像這種情形,就是發自良知,出自智慧,而智慧正是源於「無緣大慈」。

啟發每個人心底的清泉

目前的社會,正是需要這股慈愛的清流,它宛如一泓清水,沁人心脾、洗人心智,讓人清涼潔淨。而事實上人們不能沒有水而能存活――無論多麼高的山頂,依然有水源在其上,水多高,地多低,水源都無所不在;意思就是說,人們無論年紀老、少,不分知識高、低,都具有這分慈愛的本性,蘊含這股清淨的智慧。

只可惜我們沒充分開發這股清淨無染的智慧;須知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塊福田,隱藏著豐沛的清流,而佛教的精神正要啟發每個人心底的這股清流。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智慧與受教育的高低無關,而是人人與生具有的。佛陀曾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心和佛、眾生雖然是三種名詞,事實上卻是同一種本質,具有清淨的智慧。這分清淨的智慧可以發揮極大的功能,社會的發展、文明的締造,都是人們運用智慧創造出來的。

但是,人們常常讓慾念蒙蔽了智慧,污染了清淨的本性。「人心」、「佛性」二者名異質同,差別只在於人心常忘了發揮那分清淨的智慧,因此難免造成了明顯的善、惡結果。假如能以佛清淨本性,來發揮那分清智慧的功能,我們的社會就會成為一片淨土。所以說,智慧和聰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東西――只是智慧是清淨的,聰明沾到了污染;性是清明的,人心卻是帶著慾念,別就在這清淨與污染。

「慈濟」,便是努力想運用這股清淨的智慧,啟發人心的良知。大家常感嘆「人心不古」,其實並非現代人沒有良知,而是良知遭社會物慾污染、蒙蔽。只要能藉由佛陀的精神教化,用智慧啟發良知,滌除種種污染,「慈濟」的無私大愛必然延伸,則社會何愁不和諧?人間淨土何愁不到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

靜波法師:對構建和諧世界的思考

中國政府所倡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應該是構建和諧...

梵行王的寶馬

在佛陀時代,一天,佛陀向弟子們說了一段本生故事──...

委曲求全算不算無我

我有一個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責,他為了顧全家...

從根本上消弭戰爭

社會的日益腐敗,與天災人禍的不斷,根本因素都是眾生...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間,所有生命群居之處,必定要求得一個和字...

戒律的現代價值與意義

一、認識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團不設立權威的崇拜...

夢參老和尚對現今各種社會問題的開示

夢參老和尚月前來港弘法,先後應邀到幾個道場作精彩的...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要學做自己的主人

人生,迷迷糊糊地來,懵懵懂懂地離開。這輩子,我們到...

人生只有使用權

我常說「人生只有使用權」。 當付出時就會得到歡喜,...

還我們本來面目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句話說起來...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道光禪師有一次問大珠慧海禪師道: 禪師!您平常用功...

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

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

乞丐精進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橋破屋,日面向市門...

對自己這麼殘忍,恐怕會失去大好機會

以為五逆十惡,臨終迴心,念十聲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認識食品科技!難怪腸癌那麼多

現在的硝,今噎變成了另一種味精,不少餐廳到處都在用...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

找迴心靈安住的地方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

明一法師與保險公司員工的座談問答

編者按:保險公司面對的客戶五花八門,有的可能會非常...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個...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

學佛後如何發家致富和避免損財

有些人通過殺生、欺詐等途徑得到錢財,這些錢財在獲得...

【佛教詞典】五體

(名數)又作五輪:一右膝,二左膝,三右手,四左手,...

【佛教詞典】一行一切行

謂一行之中具足一切行,故又稱圓行。華嚴、天台諸宗所...

【視頻】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視頻】夢參老和尚《遊戲三昧度眾生》

夢參老和尚《遊戲三昧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