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還我們本來面目

證嚴法師  2012/03/03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句話說起來很流暢、很順口,其實往往在這簡單易懂的道理上,卻無法完全體會其內涵。

我們所知道的平等、天真、自由的本性,只是文字、名相上的解說而已,極少有人能了解到真我的心和佛心很接近。因為很多人雖具有「人形」,卻不能發揮人身的功能,只是空有人形而已;若能發揮身體的良能,即與佛心相近。可是,凡夫總是做不到,所以稱之為「眾生」;而眾生與佛的距離就很遙遠了。

雞會啼、狗會叫,但是它們卻都無法體會真理的存在,因為畜生道的境界暗鈍、愚癡。雖然它們也有天真的本性,卻沒有被啟發和接近真理的因緣,所以離佛的境界非常遙遠;而人類的領悟力較強,周圍的環境無不是讓我們體會、學習和及時反省的因緣境界,這是人接近佛性的最佳機緣。

可惜,很多人卻讓機會白白流失,放棄領悟本性的機緣,反而學習無實、虛幻的玄理。例如偏向追求神通、感應或福報,這些並非學佛的本意和目的。

學佛,是要把佛法活用,如甘露般洗滌我們的身心,洗去無明和污染心,這就是學佛的本意;把我們平時疏忽的功能再修練,進而發揮淨愛的功能於日常生活中,這就是學佛的真正目的。如果只求神通、求感應,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所要求的是,現前此刻的心念不要散失、不後悔的那一念心;若能如此,學習佛法才能定心。如果我們常常後悔昨天的錯誤或剛才講錯的話、做錯的事,心老是停留在前念後念中,就無法專注於現前此時的人事物了。

現前的心已不能專,而想求他心通,即易入邪道,那就離佛道愈來愈遠了!我們自己的心無法「通」,如何能通他人的心呢?正確的學佛,應該要面對現前的人生。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有多少功能?是否已付出這分功能?

我曾說過一個小故事:

某間古寺的前面有一個水池,池裡住了很多蟾蜍。這些蟾蜍經常忽而跳入水池,忽而跳上池塘邊。有一天,蟾蜍群跳到池塘邊時,看到身穿海青的修行人,踏著莊嚴的腳步,嘴裡念著響亮的佛號,心裡很羨慕;其中一隻蟾蜍,當人家在大殿開始拜佛時,立刻跳到大殿門外非常虔誠地祈禱,希望佛陀能賜給它兩足站立的能力,像人類一樣可以雙腳走路。

由於它很虔誠,感動了一位天神,於是天神就滿了它的心願。它感到既高興又驕傲,因為所有的蟾蜍都須四腳跳躍而行,只有它能兩足站立而行。

有一天,草地上忽然來了一條蛇,很多蟾蜍看到兇惡的大蛇時,都趕緊跳到水池裡躲起來。那只兩足立行的蟾蜍心裡也很害怕,但是兩足走路總比不上四足跳躍快;最後,它還是被蛇追到且被一口咬住。當它痛苦地掙紮時,心裡非常後悔!它想:「我何苦放棄原本具有的功能?只為了追求兩足立行,竟落得亡命於蛇口,真是後悔莫及!」

這雖是一則童話故事,但也可以作為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就是要恢復原本的功能本性;若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仍不擇手段去追求,終究會失敗。有些人到寺院說要學道,卻迷於追求神通,因而常會走火入魔,不但亂了精神且斷了慧命,這樣就太可惜了!

希望大家都能清明照見自己的本性功能,若是無法透徹了悟,則即使面對至道,也很難體會真理。所以,佛陀才有「見性學道難」之嘆。其實,純淨的真如慧性和自己最近,然而人們卻往往舍近求遠;就像我們的眼睛能看清別人,卻看不見自己的臉一樣。所以,距離最近的事物,反而看不到或被疏忽了。

學佛無非是要我們從最近的地方做起,而最貼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功能」,切莫舍近求遠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回歸純真的本性

晉朝時,有一位名叫毛寶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貧困。有一...

【推薦】以佛號來壓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們這次的課程有三個憶念: 憶念真如、憶念阿彌陀佛名...

主人公在哪裡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清醒時,還作得主麼?...

到達心佛雙忘時,才會會得真實義

在理和事的圓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達心佛雙忘...

淨業行人如何看待轉經輪

問: 歷史上,漢地傅大士曾造輪藏置於寺院,供眾人推...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貧賤富貴二法,富含深刻的道理

富,就是要付出;貴,就是讚歎他人,成就好事。貧就是...

證嚴法師:這才是真佈施

佈施錢財是為了要做好事,並非一定要捐很多錢才叫做布...

心的罪源來自無明愛慾

人間最需要的就是愛,但是愛一有偏差,這個愛就會變成...

證嚴法師:沒有分別的愛

凡夫心有如野馬、猿猴,因為沒有任何依靠、目標,所以...

見自身微塵與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

人死形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問:福善禍淫,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生重前行,死歸淨土

前面談到的全是我們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熱鬧一樣,以...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當別人有成就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看到別人...

失敗的成功者

我偶然聽說過一個小名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學對於...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說...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

我們生活在欲界,自然飲食的慾望也就熾盛。財食往往是...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來寺院燒香的人很多,由於發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學...

【佛教詞典】廢三顯一

(術語)廢權教之三乘,顯實教之一乘。與廢權立實同。...

【佛教詞典】因曼陀羅

又作理曼陀羅、東曼陀羅。即指密教之胎藏界曼陀羅。胎...

【視頻】夢參老和尚《學普賢菩薩行》

夢參老和尚《學普賢菩薩行》

【視頻】慧律法師《大乘入道四行觀》

慧律法師《大乘入道四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