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凡一切醫不能治之病,均以此一味阿伽陀藥而治之

印光大師  2023/11/09  大字體  護眼色

凡一切醫不能治之病,均以此一味阿伽陀藥而治之

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與此方眾生宿緣深故。不可見作此說,便謂佛之慈悲,不及觀音。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眾生念觀音,況吾輩凡夫乎?(文鈔三編·復寧德晉居士書十五)

佛法法法圓通。若以志誠心受持,必有不測之感應。然唯念佛念觀音,尤為易於感通也。而普通人無不知觀音大士救苦救難者。當令志脫吃長素,日常禮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必有感應。今為取法名為通暢。謂念聖號,俾宿業消滅,心地通達,語言舒暢也。早晚念佛若干,念觀音若干。

此外從朝至暮,專念觀音(無論出聲念,默念,均須攝耳而聽。聽則功德更大。行住坐臥,均可念。臥及衣冠未整齊,手口未洗漱,均宜默念)。

《楞嚴經》觀音謂: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妻者,求得賢善之妻也),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如是乃至包括一切所求在內)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究竟佛果,尚可求而得之。況其餘之小事,有不能得乎。

當發善心為自利利他。則隨求者心之誠,與行之淳之大小,而得其感應。若欲做惡事求菩薩,則不但不得福,而且有大禍矣。凡一切醫不能治之病,均以此一味阿伽陀藥而治之。(文鈔三編·復秉初和尚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是否以見相見光,來論定修行

有的眾生他從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銀銅鐵所鑄的這些佛...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

如何讓父母吃素不殺生

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迴向,消除宿業...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藥師懺》裡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嫉...

信佛後遇到大病苦,應該如何應對

問: 請問法師,對於一些信佛的人,信後遇到一些大的...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念一天地藏菩薩的聖號,功德有多大呢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閣,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子女夭折該如何對待

少子夭折,人情於此種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須知人...

人在少年,最難克制的是情慾

原文: 人之少年,最難制者為情慾。今之世道,專以導欲...

殘經與破損佛像的處理方法

殘經不能修補,燒掉沒有罪過。如果是還可以看,可以修...

【推薦】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個念佛人為什麼他的種性高貴?《無量壽經》說,念佛...

竺摩老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

第一章 講述的微誠 地藏經在我國流行之盛,其情形可...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一個年輕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時候,見一位老者擺了個撈金...

莫把「師父」稱「師傅」

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

佛像一定要請法師開光嗎

問: 請法師開示一下,如果買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請法師...

天地廣闊,不要畫地自限

天地廣闊,人不能只想著自己佔有一席之地而自尋煩惱。...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這樣的觀察思惟就...

發明家的際遇

在這世間,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觀念上也會...

靜波法師:修心訣

靜波法師講《修心訣》語錄筆記 1.業障是什麼?習慣。...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

中陰身階段會更容易往生嗎

問: 現在往往是事先沒有準備,發現亡者斷氣之後才開...

【佛教詞典】執受

云何執受?幾是執受?為何義故觀執受耶?謂受生所依色...

【佛教詞典】簏

資持記·釋二衣篇:「簏,即竹箱籠等。」(事鈔記卷三...

【視頻】慧律法師《一心不亂就是離心意識》

慧律法師《一心不亂就是離心意識》

【視頻】惠空法師《往生西方須與佛感應道交》

惠空法師《往生西方須與佛感應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