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人須以躬行實踐為事

印光大師  2016/11/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人須以躬行實踐為事

汝既發心皈依,今為汝取法名為德熙。謂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淨土也。所有三皈,五戒,十善之義,文鈔中略釋,故不再書。至於自誓受戒,文鈔中與徐女士書,亦已說過,亦不須再說。所宜說者,務須實行為要耳。若學佛之人,不以躬行實踐為事,則與世之伶人無異。在當場苦樂悲歡,做得酷肖,實則一毫也與己無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惡實之癡漢,心欲欺人欺佛,實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過。人尚不能欺,何況於佛乎。務須從腳跟下做去,方好。

至於修持,當專主淨土。以汝年已將至古稀,來日無多。若欲廣讀大乘經論,則無此精神,無此智識,又復無此光陰。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一法,是為無上第一勝妙法門。當死盡偷心,一肩擔荷,決定可於現生,俯謝五濁,高登九品。又當發大慈悲心,為一切相識者,說此法門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習,則自己功德,愈加廣大矣。然外面之人,尚應如是,況自己之夫人,與子媳,孫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則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則可以慰彼姑媳之淒涼。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則實為利人之功效。

又念佛之人,若已證道,則臨命終時,任彼刀割香塗,了無動念之事,則無所謂為損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業盡情空地位,則臨終得人助念,即可決定往生。若遇無知眷屬,預於未死以前,為之洗沐換衣,令其搬動受苦。縱不受苦,一經搬動,心便不能歸一於佛(以動其軀體,心便不能徹底清淨純一)。若再向之哭泣,則自己亦生愛戀,便與佛不相應,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與說,到自己臨終,彼等即是助道之人。豈但與己有益,實亦與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絕不與彼說其利害,則汝臨終時,彼等決定是破壞正念之人,決不助汝淨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為汝計。光以五十二年之閱歷,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與汝說,便為不盡己分。汝弟燮卿,亦已六十,亦當以此書示之。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餘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然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慈愍一切,愛惜物命,戒殺吃素,廣行方便,俾此心常與佛合則可矣。倘外現修持之象,內無真實之心,則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

又樂門譚氏(斌章之叔祖母),年八十一。龐才芳,住東門矮眼井。此二人,亦皆求受三皈五戒者,祈以此意轉告之。餘詳文鈔,此不備書。現今世亂已極,幾於盡天理人倫而完全廢之,以歸於與禽獸無異之世道。推究其致此之源,皆由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實理實事。因此善無以勸,惡無以懲,以馴至於心無所依,遂被歐風一吹,從茲變本加厲,竟致此時如斯之現象。今欲挽回狂瀾,若不以提倡因果報應為標準,則縱有良法,亦無實效。

復許熙唐居士書

接與明道師信,知居士所志者大。若即生了生脫死,光不妨作泥塑木雕之標竿。若欲大通經教,及徹悟自心,則光之泥塑木雕者,無所取矣。

今且將錯就錯,為居士起一法名,名為慧莊。莊者,敬也。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間學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誠,縱有所悟,必不能實得其益。以一落狂慧,決難事理圓融。偏執理性,不重修持,縱見理不錯,亦與魔外相去不遠。況既執理廢事,所悟之理,亦難的當。故曰,不貴子見地,只貴子行履。此舉世聰明人之大陷阱,不受此病,方可名為聰明。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翻成自誤誤人之流輩也。

光老矣,不得常來信,來信,則只以所印之長信復之,概不特為分疏,以免不勝其勞,亦不能利人也。不久,當有新印淨土十要,及長信寄來,亦不再作書。十要原本外,所附要書數種,實為修淨業之最要典籍也。

致郭莊悟居士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台灣藝人席曼寧的學佛體悟

台灣藝人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

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

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

學佛者應如何防止過失

問: 學佛者應該如何防止過失呢? 慧廣法師答: 人非...

學佛人都應牢記的六則典故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唐朝延載元年(西元六九...

既然心即是佛,為何還要學佛

問: 何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學佛? 濟群法...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

學佛人不應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這也是眾生...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切莫想要陞官發財

汝之窮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劫難之中當如何來修持

原文: 今之時,是何時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敵。三四年...

欲報父母恩,應當一心念佛,代父母懺悔業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學。然已大半輩子過了,無...

【推薦】《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

四無量心

菩薩須內具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四種無量心。...

聖嚴法師《佛子能拜鬼神嗎?》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

佛制殺戒是最善的功勳

佛教和儒、道二教設教化導的初心,都是勸人向善的。但...

三種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當我們要來寺院念佛的那一天,應該從早上...

【推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這十種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

憨山大師:出生死法

佛所說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門,但其中只有念...

用功的入門方法

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

【推薦】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法教您改善人際關係

我們都知道,社會倫理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人...

高僧佛圖澄尊者

佛圖澄,天竺人。少年時就開始學道,尤其精通玄術。永...

為小失大

從前有一個商人,借給別人五分錢,那人很久沒來還,他...

把煩惱送給他

有一對年輕夫婦同在一所小學裡教書,雖然待遇不高,但...

【佛教詞典】東南亞佛教

佛教傳入東南亞地區,除阿育王時須那與郁多羅往金地傳...

【佛教詞典】行相

(術語)心識各自固有之性能,謂之行相。心識以各自之...

【視頻】崇慈法師《大雄寶殿為何叫大雄》

崇慈法師《大雄寶殿為何叫大雄》

【視頻】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