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2014/09/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禪家說淨土,仍歸於禪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復何慧昭居士書《增二》)

若欲隨分隨力修持,即生便了生死,當專主淨土一門。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不論工夫深淺,無不臨終得遂所願。此之一法,乃如來為末世眾生,無力斷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設一決定了之之法。使佛不開此法,則無力斷惑者,皆於了生死無望也。

何幸得遇此法,雖無大根,能自斷惑。而帶業往生,速出生死,又何歉憾乎。然此一法,統攝一切。能自斷惑,自了生死者。猶須迴心嚮往,方可速登佛地。切勿謂此為淺近之法,以為愚夫愚婦之所從事者,則當自得其益矣。(復汪夢松居士書《增一》)

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無論工夫之淺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難不可以喻矣。祈詳讀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自知光言不謬。(復張季直先生書《增二》)

而了生脫死,豈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斷惑證真者,方能究竟自由。餘則縱令尊為天帝,上而至於非非想天,福壽八萬大劫。皆屬被善惡業力之所縛著,隨善惡業力之所輪轉耳。因是特依如來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法,薈萃淨土經論要義,輯為一書,名曰西歸直指。若能一閱是書,諦信不疑,生信發願,求生西方。

無論根機之利鈍,罪業之輕重,與夫工夫之淺深,但能信願真切,持佛名號,無不臨命終時,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悟自心於當念,證覺道於將來,其義理利益,唯證方知,固非筆舌所能形容也。此係以己信願,感佛慈悲,感應道交,獲斯巨益。較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而已。(重刻安士全書序《增三》二)

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逕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淨土釋疑序《增三》)

淨土法門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也。以如來所說一代時教,種種法門,皆須修持功深,親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若惑業未盡,則生死輪迴決定莫出,縱有修持,只得世福,及作未來得度之緣種而已。此係仗自力以了生死者之難也。

淨土法門,則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己信願,感佛慈悲,感應道交,故於臨命終時,即得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也。

固無論惑業之有無,功夫之淺深,但具真信切願,雖罪業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蓮,況戒善齊修,定慧均等者乎。此係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於一代時教法門之中,名為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門並論也。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以故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以其為了生脫死之捷徑,超凡入聖之妙法故也。(創建菩提精舍緣起碑記《增四》)

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其難也難如登天。(復吳思謙居士書《三一》)

2、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復郁智朗居士書《續一》)

今日之世,以興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而實行其所當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矣。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內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親戚鄉黨朋友。俾彼同修淨業,庶可謂之真佛弟子。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沒登極樂之邦。

世出世間之利益,悉於此得之矣。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並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處。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所言照料林事,不能專修,深恐難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難如願者。須知菩薩行道,以利人為先。淨土之法門,以信願為導。

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但肯以光所說以上之事,實力行去。則與觀經淨業正因相應,與佛本願相應。固不必疑豫其難得往生也。(復王誠中居士書《三二》)

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答俞大錫居士問《三四》)

念佛人要生信發願,持佛名號,願生西方。離信願行三者,則無有是處。只要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倘使大徹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聖誕日開示法語《三四》)

3、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復黃涵之居士書《增二》三)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則多多皆屬墮落惡道。欲再得人身,實非易事。汝今既能知非改過,力修淨業。則尚可格物(即克己,不可作格外物會。)致知,生入聖賢之域。業盡情空,歿歸極樂之邦。即未能業盡情空,倘具真信切願,必能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是則不負所生,不負所學,亦不負此一番挫折。所謂因禍而得福者。宜發長遠不退之大菩提心,則前所說之大益,當決定可得。如其了無誠敬,惟飾外相。冀人謂己為真實修持,實則完全假做作。則便無實益可得矣。(復章道生居士書一《三三》)

功課宜專不宜繁。專易攝心。繁難歸一。往生在信願真切。倘無真信切願,縱心能清淨,亦難往生。不可不知。(答俞大錫居士問《三四》)

4、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複本心性而已。

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是知淨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眾生歸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而況時值末法,人根陋劣,捨此別修,不但具縛凡夫,莫由出離生死,即十地聖人,亦難圓滿菩提。以故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清涼,永明,悉皆發金剛心,為之宏讚。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橫超三界,複本心性也。(淨土十要序《續二》)(民十九年)

良以如來所說一切法門,無非令眾生出生死,成佛道耳。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能於即生了脫者,雖在正像,尚不多見,況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希少,邪外縱橫之時乎。由是如來預鑒機宜,特開淨土一門,俾一切若聖若凡,上中下根,同事修持,同於現生往生淨土。上根則速成佛道,下根則亦預聖流,較彼一代所說仗自力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議,加以眾生信願行力,則無論功夫淺深,罪業輕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增三》

5、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汝母經咒不能念,當勸令一心念佛。宜吃長素,切勿以血肉供親為行孝也。此係不知佛法人之迷信。吾人既知食彼之肉,將來亦當以身命還,則此之行孝,直是令親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此孝,乃害親於生生世世之孝,可不哀哉。至欲親往生,當切勸兄,弟,姊,妹,妻室,兒女,同皆日日陪親念佛。即不陪,亦令常念。使念慣,待親臨終,自然會念。又要詳說助念之利益,破壞之禍害,則方可得其助念之益,不受破壞之害也。(復智樂居士書《續一》)

昨接葛信,知令嚴於前月二十八西逝,不勝慨嘆。令嚴宿世固有栽培,故於今生,白手成家,財發巨萬,壽逾古稀,兒孫滿堂。平生樂善不倦,護持三寶。若有信願,當即往生西方。若無信願,或生天上,或生人間大富貴家,以享大福。然世福不常,當令諸孝眷,同皆志心念佛,以期未往生則往生,已往生則增進品位,乃為有益之孝。(致郭輔庭居士書《續一》)(民國二十一年)

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文鈔後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於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切願,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復李吉人居士書《三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佛陀的感應之道

感應的事相、事蹟,可能我們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叫感...

大安法師:生起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兩種人能堅定不移地確立,一種是上根利智,...

遵式大師:校量念佛功德說

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第一,人身難得,要求究竟的解脫。...

造了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還能往生嗎

問曰,無量壽經言,願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

【推薦】慧律法師《淨土聖賢錄易解》

《淨土聖賢錄易解》序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佛不誑語 祖...

極樂世界為何又稱安樂國

安樂國是極樂世界的另一個稱呼。極樂世界又被稱作安樂...

淨土法門之超勝

在晚清及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從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印光大師:念佛人十大礙行

妙葉禪師《寶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詳夫一心平等,體性...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於愛之不得其道,或偏...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

一函遍復講記

這篇普遍答覆信眾的信函,語言雖然拙樸,意義都是依據...

四十八大願——(第40願)隨意見諸佛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間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會因聚緣而來。將...

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

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

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修行

我們修行,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你修行,吃飯不影響你修行...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沒有差別

問: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上,有沒...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心靈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美容店,這美容店的作用的確不小...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開中國曆代的高僧傳記,我們會發現這些高僧都具有常...

極樂世界的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證得人我空了,沒我的觀念了...

【佛教詞典】貪慾蓋

云何貪慾蓋?謂於諸欲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

【佛教詞典】自在安住心

【自在安住心】 p0600   顯揚十八卷二頁云:自在安住...

【視頻】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

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

【視頻】界詮法師《南山律學教程居士選篇》

界詮法師《南山律學教程居士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