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

淨界法師  2024/07/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

這段經文比較深,諸位要慢慢聽。這當中佛陀就講一個道理說,「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在這當中,能見的見分跟所見的五蘊的境像,好像真的是顯現在我們眼前,好像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它存在,可以見聞覺知的感覺,就是五蘊身心好像真的是有那麼一回事。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但事實上,它只是我們覺明心性當中一念無明妄想所創造出來的,它是如夢如幻地顯現在我們一念的心性當中,讓我們感受到這一念的色受想行識的果報。

「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而能夠去覺照這一念赤眚的,就是我們的本覺明心。也就是說,當我們去迴光返照心性的時候,我們才會看到自己的毛病,才會看到我們生命的真實相,所以「覺見即眚」。而真實覺悟的那個就是我們的「本覺明心」。一個人跟妄想在一起的時候,你看不到自己。所以我們說,一個人可以起煩惱,不能起顛倒。你看,煩惱在那邊動,你住在煩惱當中就完蛋了,就起顛倒了。煩惱在動,你住在真如本性,你看到它動,你不迷不取不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調伏它。

所以這個地方說,「覺見即眚,本覺明心」,當我們能夠覺悟到這個煩惱問題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正是安住在一個本覺的心性。

你一定要怎麼樣?先遠離它,你才有辦法調伏它的。「覺緣非眚」,那麼當我們這個覺照的功夫生起的時候,這個赤眚的妄想就不存在了,因為這個赤眚它是不真實的。它不真實,你一觀照它,它就消滅掉了。

所以,「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當我們這個覺照的功夫生起的時候,它就不再墮於赤眚的過失當中。所以「覺所覺眚,覺非眚中」,就是說,當我們覺照功夫生起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再墮於妄想當中,這個覺照的功夫,它已經不墮於赤眚——已經不墮於這個妄想當中,你就是跟它脫離了。

「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這個就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的道理,這就是見性的本體跟見分之妄想不同的地方。因為見分是帶妄的,而本體是清淨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見分出了狀況,出現了不好的因緣,這個時候我們心先攝用歸體,你就不隨它轉,你才能夠去轉變它。這個就是見性跟見分之間的差別。

「云何復名覺聞知見?」身為見性是這樣,你的覺性、聞性、知性都是這個道理,六根門頭都是這個道理。見性的本體絕對不會隨你的作用而妄動。你不管是怎麼動,你不管動到天上去、動到人間、動到三惡道,本性永遠是清淨本然,永遠是不受染污,所以我們才可能會恢復清淨。這個就是見性不同於見分的道理。這一段當然是很重要。就是我們的本性從來不受染污,所以我們才有希望去恢複本來面目。

好,我們看總結。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所以阿難尊者你應該了知,你阿難跟我佛陀,乃至於你整個身心世界,乃至於整個器世間以及十類的有情眾生,這整個眾生是怎麼有的呢?

「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就是說,這個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都是我們見分中的一念妄動而有的,不是見性本身有這種妄動的。也就是說,都是我們見眚所引生的,而不是見性當中有這個眚,是我們一念心妄動而有,但是見性裡面沒有這個妄動,所以它可以消滅。

「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身為見當中的一個真實的心性,它的體性絕對沒有這個赤眚的毛病,所以「故不名見」,所以見性絕對不是見分。

到這個地方,佛陀把清淨的本體跟變化的作用作了一個很清楚的分辨。他說,我們一念心性是本來清淨、本來光明、本來平等的,但是一念的妄動以後,如果我們往好的地方動,就出現安樂的果報;往不好的地方動,就出現痛苦的果報。但是不管你怎麼動,不管你怎麼變,心性永遠就是清淨本然,它不隨你妄動。所以這一段等於是從別業跟共業的相互發明當中,把我們不變的體性開展出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問: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大安法師答: 你首...

比丘尼現身變

昔日的舍衛城,是拘薩國的首都。當時有一群亂紀之徒,...

專注這句佛號,不管念頭怎麼樣

問: 弟子時常靜坐念佛很攝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號時...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說,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無常,什麼時候會退出,...

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忘念,則無一切境...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墮妄境!就像一面鏡子,鏡子可以照了整個外境,...

在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

夢,本來是一種虛妄的,妄想所現的,可是也有是真的。...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得到臨終正念的三個重點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門可以來修學,古德把整個大...

人,爭個什麼呢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漢傳佛教的懺法

禪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懺罪集資。懺罪也可以說是淨障,...

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境界

禪人真遇,生長盧陵,棄妻子出家,樂遠離行,志向名山...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世俗的欲樂

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一日一夜的出家功德,便得命終生天的福報

過去,盧留城有一位優陀羨王,具足大智慧,聰明絕頂,...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

無目之人

有個和尚問投子大同禪師: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他的腳應...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卻是涵蓋一切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為了考驗弟子們,對弟子們說:我現...

愛惜每一分的光陰

【原文】 古謂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犯殺戒的過失

犯殺戒的過失,在大乘菩薩藏中,最大的罪過!絕菩提根...

曾國藩的教子之道

曾國藩(1811-1872)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

【佛教詞典】雨期

(雜語)謂夏三月也,...

【佛教詞典】八眾

謂人天之八種有情。即: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

【視頻】慧律法師《天台宗空假中三觀》

慧律法師《天台宗空假中三觀》

【視頻】佈施供養香花塗香的功德

佈施供養香花塗香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