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錢可通神?—切勿錯因果

宣化上人  2011/08/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錢字是從一金、從二戈而成。有首偈頌說得很好:「二戈爭金殺氣高,人人因它犯嘮叨,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孽難逃。」戈是干戈,是一種武器。錢是用金屬所鑄造的。二人各持干戈來爭金錢,所以造成殺人放火種種的惡業;你爭我奪,殺氣高達雲霄。錢雖然是假的,可是人人為它所迷。不但人愛錢,就是鬼也愛錢。活人想盡辦法,費盡心機來弄錢。鬼沒有工作,不能賺錢,可是也有生財之道,令人替他燒紙錢。其實,鬼不需要錢。燒紙錢乃是一種迷信,浪費金錢,將真錢化成紙灰,這種思想真是愚不可及!

在亞洲有一種風俗,人在活著的時侯,自己燒了很多的紙錢,認為在冥府銀行存款,等死的時侯,可以做個富鬼。或者用存款來賄賂閻君,減輕其罪。豈知閻君是鐵面無私的法官,照公審判,不受任何的賄賂,想賄賂他真是枉費一番心機。

凡是有這種思想的人,以為錢能通神,有錢處處行得通,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他死後,一定墮地獄。為什麼?因為他在世時,一定做了違背良心的事,為了設法挽救死後的痛苦,所以大量燒紙錢,準備給貪官污吏們的紅包,買個方便。這種思想,是欺騙自己,多麼可笑!

錢把世間的人,支配得顛顛倒倒,胡作非為,六親不認,互相傾奪,乃至親人變路人,甚至成仇人,多麼可怕呀!因為這種關係,所以修道人要持銀錢戒,免去這些麻煩。何謂銀錢戒?就是手不觸錢,這才是真佛子,能守佛律,專持淨戒。不但手不摸錢,心也不想錢,認錢是不淨之物(錢上有細菌),將錢字拋到九霄雲外,視為不祥之物。

修道人,要為眾生作福田僧,為了替眾生種福,而接受供養。但不可攀緣,不可貪求供養。隨緣方便,不能有所企圖。出家人為什麼不成道?就因為財色二關打不破。財令人迷惑,色令人顛倒。這兩種是障礙修道的絆腳石,令人沉迷無法自拔,甚至隨波逐流。

無論那位,凡是持銀錢戒者,自己要特別注意,萬分謹慎。手不觸錢,心也不要想錢。不可陽奉陰違,貪圖利養。如有這種思想和行為,要趕快糾正,不可明知故犯。凡是用「五邪命」方式來生活,都不是真佛子,乃是獅子蟲,依佛穿衣,賴佛吃飯。總而言之,凡有攀緣心,就是貪財,均不夠資格為佛子。

人人為錢,不知惹出多少麻煩來。可是會用錢的人,若多做些功德事,例如辦學校、開醫院等,對人群有利益,利人利己,便能超出三界,不受生死輪迴之苦,而得到涅槃的真樂。若是不會用錢的人,只造惡業,做些傷天害理的事,難逃出三界,而墮落地獄。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切記!切記!不可錯因果。因果是絲毫不爽,是萬古不變的定律。錯了因果,定要受果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

生意不好該如何改變

問: 師父,最近幾年生意不好做,我想著改變,但又不...

貧窮困苦種種逼迫,你該怎麼辦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

惡人死亡時會發生什麼

不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追...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 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

弘一大師《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今日與諸君相見。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

念佛能改變因果規律嗎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比如一個人癌症本來該受報的,誠...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宣化上人:忉利天

「忉利天」是梵語,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這三十...

把殺心改為慈悲心

在今天,科學非常發達,日新月異,一天比一天進步,一...

宣化上人:改過遷善最吉祥

各位啊!我祝你們都新年快樂!不要新年憂愁,不要新年...

宣化上人:眾生的業緣

什麼叫眾生?眾生是攬眾因而成,逐境而生。眾因就是色...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過是久別的重逢

人生本是一場旅行,當你被業力無情的拋到這個世界的那...

因為吃虧,才帶來無窮無盡的福報

君子之德,益及子孫。今日之貴,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

虛雲老和尚睡覺打呼嚕,但外邊的境界都瞞不過他

一般我們只能看到經書上所記述的,五陰淨了是何等何等...

為什麼佛教會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問: 我有一點不明白的地方想請教:不同的法師講法都...

卻到蓮池更迴首,世間螻蟻盡紛紛

貴人雖貴未為欣,死後還他一個墳。 三謝園亭空燕子,五...

搶不走

一日,臨濟禪師跟隨老師黃檗禪師一同下田工作。臨濟禪...

積聚福德資糧

我們知道積聚福德資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積...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輕重」

走路要輕 行的威儀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儀態亦可化導眾...

虯龍與獼猴

這個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經》,這個故事怎麼說的呢?大...

【佛教詞典】佛授

巴利名 Buddhadatta。為五世紀之巴利學僧。南印度朱羅...

【佛教詞典】道器

可以修學佛道的根器。...

【視頻】妙華法師《入胎經》

妙華法師《入胎經》

【視頻】什麼是舍利子

什麼是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