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先承認自己是壞人

星雲大師  2012/06/26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個人生存在世間,身口意隨時都在造業,身體上的舉止動作有善惡的行為;嘴上的說話,也有善言惡語;內心的意念,也有善惡的思想。這中間,普遍的與善業相應者微乎其微,與惡業相應者卻比較多,因此,人與人相處時,要常常懷著懺悔慚愧的心。

在佛教裡,「懺悔」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其功德不可思議。譬如一個學生犯了過錯,到訓導處認錯懺悔後,他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健全的青年。一個出家人要經常懺悔,從懺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惡業。「懺悔」猶如菩薩的慈悲法水,藉此法水,能夠洗滌無始以來的罪 愆,獲得清淨的佛道。

人生在世,雖僅數十寒暑,但是,為了事業,為了家庭,難免奔波勞累,甚或與人爭執計較,這中間,身口意三者,不知造作了多少善業與惡業,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及時反省懺悔,則善業增長,惡業消除,仍然不失為堂堂正正的一個人。因此,佛經云:「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無明煩惱生起現行,只要及時覺悟懺悔,仍然是個清淨善良的人。一個人最怕的不是犯了過失,而是犯了過失仍然不知道悔改。如同陷入錯誤的泥淖裡,若能及時回頭,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自怨自艾,耽溺於過失中不肯自拔,則將越陷越深,終於遭到滅頂。佛教中有梁皇寶懺、大悲懺、八十八佛懺悔文等,都是教人常行懺悔;每月的布薩,即教人發露懺悔,所有罪過,一經懺悔表露,則如同經過法水洗淨,不會再遭遇旁人的責難與遺棄。

如上所述,大家了解了懺悔的意義與功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懺悔呢?除了佛教的布薩、拜願以外,讓我提供各位一個在人際間最行得通、最能夠獲得和諧的妙法。這個辦法,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要牢牢記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的銘言。平常一個人,無論怎麼樣他總是處處要維護自己,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只有自己才是好人。三國時,曹操有一句話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自己不能吃虧,自己永遠是對的,這是一般人的觀念。可是,一個信仰佛教的人,卻要處處為別人設想,大家都是好人,只有我是壞人。如果世間上每一個人都能有這種觀念,相信這個世界是和諧的,人我之間絕對沒有爭執的情事。什麼道理呢?舉個例子說:

張三把電風扇打開了。李四不喜歡,開口大聲說道:

「喂!不要只顧自己吹,想想別人已經感冒了,趕快關掉!」

張三不服氣,頂了李四一句,說:「你自己感冒,站到旁邊去!別人熱死了也不能吹吹風嗎?」

「我為什麼要站到旁邊去?」李四發火了。

兩個人因此爭執起來,一個要開,一個要關,吵得不可收拾。

再舉個例子,甲從外面進門,剛坐下,一陣風吹來,門「碰」一聲關上了。

乙坐在裡邊看書,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弄得煩惱了,罵道:「進來也不會隨手關門嗎?」

甲一聽,反駁道:「門本來就沒關,你怪什麼的?我怎麼知道會颳風呢?」

「……」乙不服氣,兩個人終於衝突起來。

讓我們檢討一下上面兩個例子。如果張三和李四都能稍為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相信兩個人絕不會起爭執的,譬如:張三得知李四感冒,趕快對不起,把電扇往旁邊挪一挪不就沒事了嗎?

甲乙兩個人的爭執,如果在乙發怒時,甲適時地道一聲「對不起」,又有什麼爭執可起呢?

每個人先承認自己是壞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錯,勇於認錯,勤於懺悔,則無明煩惱亦無從生起,人我相處,自能和諧,生活即可獲得幸福快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墮過4次胎,該如何懺悔

問: 曾經墮過4次胎,聽說很損福報,現在身體特別不好...

人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三個:第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

【推薦】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

問: 在懺悔時,我們對罪業是訶責的,但是要同時觀察罪...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佛在羅閱只耆闍崛山中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千人共...

地藏占察懺學習問答

問: 剛才您開示的時候說,拜占察懺要拜七天,一天當中...

業障會因為你拜懺而提前現前

你拜頭一天,沒離開;拜第二天,最多七天,這些災難都...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儀軌

(凡禮懺者。外之威儀、內之觀想。必須先期習熟。免得...

星雲大師《佛教的懺悔主義》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講的題目是...

說閑話的害處

佛陀在信眾集會聽經聞法的場合要阿難把糕餅分送給在場...

【推薦】青年人應有的愛情觀

做一個出家人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於成佛更加不容易。例...

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認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貧困的地...

星雲大師:三毒五蓋的對治方法

《中阿含經》卷十〈食經〉中,佛陀曾說:眾生以愛為食...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出家人當然會有一些水平上的問題;有一次,我聽了很難...

星雲法師《如何增長福報》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緣深厚,因為有時候增加財富,...

淨界法師法語--智慧的抉擇

◎ 生命是無常的,在那無常變化當中,每一個變化你都沒...

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

問: 菩薩為何有無明?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

禪者悟道時的境界和感受,說得出來嗎

有一位學僧,恭敬地問慈受禪師道:禪者悟道時,對悟道...

放焰口的由來

放焰口是佛教寺廟中經常舉行的佛事活動,全稱是瑜伽焰...

福報不夠,幹起壞事無比順利

真正有福報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不...

慧律法師《安詳之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

佛說宿殃擲石出血之因緣

世尊於阿耨大泉說法時,在場的五百位比丘除卻阿難尊者...

宣化上人:做人要孝順父母

人與禽獸的不同點,在於人有智慧,知道孝順,守規矩,...

【佛教詞典】便旋

(術語)速疾容易之義。無量壽經下曰:便旋至竟年終壽...

【佛教詞典】聖教會

(ārya Samāj)印度教近代著名之革新派。系由沙熱斯...

【視頻】《大悲咒梵音》道證法師念誦

《大悲咒梵音》道證法師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六入本如來藏)

慧律法師《楞嚴經》(六入本如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