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父母應教給孩子的事

星雲大師  2015/12/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父母應教給孩子的事

有個孩子心裡煩:為什麼同桌總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總是考全班二十多名?就問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和他一樣認真做作業,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 母親一時沒有好的答案。後來母親帶孩子去看大海。坐在沙灘上,母親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的鳥兒,當海浪打來時,小灰雀拍兩三下翅膀就飛上了天空,而海鷗顯得笨拙,它們從沙灘上飛到天空中要用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越大海的還是海鷗。」

俗語雲「看三歲定終身」,說的是童年的生長影響一生人格的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些什麼呢?

一要維護兒童人格的尊嚴。兒童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輕易在眾人面前處罰打罵,或是說一些中傷的語言。這樣的傷害會讓孩子一生難以忘懷。所以,為人師長要維護兒童的人格尊嚴。

二要養成兒童感恩的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該要讓兒童了解,每日的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是父母、農夫、商人、工人等辛苦努力工作而來,應存感恩之心,建立惜福的美德。

三要培養兒童認錯的習慣。「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逐非。」掩飾錯誤是帶著錯誤生活,身心負擔既重且大。認錯,「覺昨非而今是」,然後放下錯誤,身心輕鬆,其勇氣也令人讚賞。認錯,是給自己修正行為的機會,可以讓人重新開始。因此,要培養孩子不怕認錯。

四要化育兒童接受的性格。口袋,要能裝得下東西才能擁有;杯子,要能倒得進清水才能解渴;兒童,也要聽得進教導才能成長。所以要教導孩子:接受是進步的根本,接受才是智慧的來源。

五要重視兒童處世的禮貌。古德云:「貌輕則招辱。」為人處世要有禮貌。有禮貌的人心中有倫理,心中有倫理的人才會有法制規矩的觀念,如此為人處世就不會隨便、輕慢。

六要教導兒童正常地生活。小孩子的意志較弱,缺乏自制力,但彈性大、可塑性高,因此要訓練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正常,身心才健康,做事有條理、有計劃。

古德云:「父母教子,當於稍有知識時。」孩子的習性一旦養成,等到長大再要改正,恐非易事。所以,對兒童的教育,應在他稍有認知時就開始導引其學習的方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司馬光的人品和家風

司馬光生性不喜華靡,素以儉朴自守。在洛陽編修《資治...

半根手指

我受單位派遣,去拜會市里一家知名公司的老總。 與其...

孫紅雷:母親靠撿垃圾把我養大

小學四年級時,孫紅雷得知,家裡要推遲兩個小時吃晚飯...

孝順父母的方法與果報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缽,路過皇宮的樓閣,看到難陀和愛妃正在享...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

【推薦】來討債的嬰兒

吃素而長壽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虛雲老和尚、廣欽老...

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講起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時時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時,我們失去所有時間,開悟後,我們擁有全部世界...

星雲大師《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人從出生下來之後,就會慢慢地感受到人間有很多問題,...

星雲大師《佛教的道德觀》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們: 我們昨天講過佛教的財富...

星雲大師《依什麼學法》

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各位同學: 第四期大專佛學夏令...

世間的一切成就都是無常的

我一生看過許許多多紛紛擾擾的事情。這麼多年輕人死了...

三位百歲高僧的念佛開示

自古以來,世上的百歲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兩...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九》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

印祖對青少年的教誨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勇敢面對人生,無論到遭遇什麼困難

落榜、失戀、失業現實中,你是否四處碰壁、傷痕累累?...

與同行們一起賺錢

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曾接到一筆大訂單,就在集團上下摩拳...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

在十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會加倍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以後,...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

不管外境順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嘗

我們大家都發了菩提心,我怎麼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屬於偏...

【佛教詞典】所量

(術語)三量之一。心所量度分別之對境也。...

【佛教詞典】戒類福業事

【戒類福業事】 p0693   俱舍論十八卷十六頁云:今次...

【視頻】合理放生正信正行

合理放生正信正行

【視頻】夢參老和尚《假使熱火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夢參老和尚《假使熱火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