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為何要皈依三寶

聖嚴法師  2011/04/11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沒有皈依過的;因為,皈依了三寶的人,固然會燒香拜佛,但會燒香拜佛的人,則未必已曾受過三皈的儀式。雖然未曾皈依三寶,他們卻依然自稱是佛教的信徒,我們自也不必否認他們的信仰。

有人主張:信佛只要心誠,何必一定要皈依?這種觀念,乍聽似有道理,實則不合要求。比如學生求學,首先要辦註冊的手續,否則的話,校中不會有其學籍,即使勉強旁聽,也不會得到學歷的文憑。一個正常情況下的學生,必定是按照學年學程,而逐級晉陞的:最初進小學,先註冊,進中學與大學,除了註冊,還得舉行考試,看其是否有此求學的能力,但是不進小學便想取得大學文憑,乃至取得博士的學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要信佛,應從皈依三寶著手,皈依三寶雖為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豈能走出第二、第三步來?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從第一步開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別的層次而定:皈依三寶,是最先的基層;往上還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寶為根本。皈依三寶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捨一切眾生,故對請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別寬大:六道眾生,除了地獄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無暇皈依三寶之外,其餘的不論人、天、神、鬼、畜,只要發心皈依,佛教無不接受,這也正像凡是學齡已屆的兒童,不論貧富貴賤、智愚俊丑,不假入學的甄別,一律可以進入國民小學就讀。如要再進一步,就要講求資質的揀擇了。

還有人以為自己已有看經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經之中,探求他們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皈依,同樣可以得到學佛的受用。這在理上說,似乎可以通融,但從事相的規制上說,那就錯誤了。佛經是由佛陀所說(也有是出於佛的弟子們所說),再由佛的出家弟子們結集成編,傳之後世;如說只知佛經而忽略了說法的佛寶,以及流傳法寶的僧寶,充其量,只是皈依了法寶,這是忘恩的行為!佛教雖以法寶為主,解脫之道皆由法寶之中流出,但是法寶的產生,必須佛寶與僧寶為之完成,所以三寶是不能分開的。

如果講到制度或規式,信佛而不皈依三寶,等同一個愛好中國風土文物的外國人,跑到中國居住下來,並不申請變更其原有國籍的登記,便自稱為他是中國的國民,他或可能受到中國人的歡迎,但他終究不是中國人,他可以盡其中國國民的義務,但終不能享受中國國民的權益。同樣的,一個不受皈依而又自稱是佛教徒的人,他雖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處,但終不能獲得身份上的印證。這不是多餘的執著,乃是必須的手續。故在佛經中說,世人雖然行善,終不能滅除先世的惡業,若能受了三皈依戒,便能滅除先世的惡業。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受皈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拜著,心裡還得想著。主要還是在於心的領受──納受三皈戒體,戒體須由已先受了三皈戒的人,師師相傳,這是法統的一脈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無師自證,所以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薩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莊嚴性和重要性了。

如說,不受三皈依,便想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信佛法,而不禮僧寶,他根本先就違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寶不能分家,強予三寶分家,他便破壞了佛法,一個違背佛法而又破壞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學佛的善果,那是永遠不會有的事。否則,既然信奉三寶,何不皈依三寶呢?

另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對佛教頗有好感,他們卻不願意馬上皈依三寶,他們唯恐皈依之後,會受到約束,或者皈依之後會無法擺脫,所以他們存著觀望的態度,他們把皈依的意義,看同男女之間的婚姻一樣,未到有了相當的認識之時,不敢貿然婚嫁,否則,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興趣不投,難免造成終身的痛苦!其實,皈依三寶、男女間的婚姻問題,完全是兩種性質的兩回事。比如我們要學任何一種技藝,無不需要投師請益,如其不然,便難成為第一流的專家。投師的好處,是在承受老師的所學與所長,老師也是承受於老師的老師,甚至累積數百千年的經驗於老師之身,我們投師學習,也就繼承了數百千年的寶貴經驗。但是學了一種技藝之後,我們未嘗不可學而不用,即使在學習期間,感到與自己的興趣相左,也未嘗不可立即輟學;學成之後,固可不妨追隨老師以至終身,但也何嘗不能離開老師而獨立門戶?至於皈依三寶,也與投師學藝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應從皈依三寶著手,如果僅僅觀望,終究是站在門外,想在門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打妄想。佛門不是牢籠,而是解脫大道,皈依之後,如會受到約束,佛門也就不能稱為解脫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寶,並自皈依開始,一直走向成佛之道,但如由於根機的差別,不能接受佛法的勝義,不能如法遵行者,皈依之後,是許可去信其它宗教,或者不再信任何宗教;而難得的是出離佛門之後,佛教的慈悲之門,仍然永遠開著,隨時歡迎浪子的回頭。

因此,我要奉勸一切的世人,都來皈依三寶,無論你已信了佛教,或者準備來信佛教,或者站在佛教的門外觀望,乃至你已是一個其它宗教的信徒。不妨請你暫時放下你的成見或原有的信仰,試著來皈依三寶,你將必能得到實益,並也不會失去你的自由。如真的皈依三寶之後,除非有魔障遮心,否則是不會退出三寶之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夢參老和尚《學三皈依》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時,聽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輾...

婢女皈依三寶而生天的因緣

《雜寶藏經》經文: 爾時。舍衛國須達長者以十萬兩金僱...

大安法師:皈依十多年了怎麼事事不如意

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

天人受三皈免墮癩子豬

有位天人天福享盡時,五衰現前,自知不久將亡。第一,...

沒有法師作證明,在佛像前自行歸依可以嗎

問: 有的人沒有請法師作證明,在佛像前自行歸依,而...

克服憂慮和疑慮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訴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要有現在觀,觀我們現在所...

【推薦】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聖嚴法師《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

自我成長的最終目的,在於自我消融,如此才能達到智能...

因果重重迭迭沒有窮盡

關於因果,疑惑的人還真不少,周頌堯居士請教大師說:...

身為管理者應會的56個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

中醫如何看素食

隨著素食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知道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不...

令眾生墮落惡道的十種惡習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愛是一種心境

盛產童話的丹麥有兩位科學家,他們是兄弟。弟弟叫哈洛...

親人臨終不願往生,該如何勸導

問: 我的親人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親人並沒有求...

不要為了小事而破壞虔誠的心境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

濟群法師:如何才能使身體健康

問: 我身體不好,很擔心哪天就會死,怎樣修行才能使...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

【佛教詞典】內庫

(術語)灌頂式之內道場曰小壇所,亦曰內庫,亦曰內堂...

【佛教詞典】飲食受用

【飲食受用】 p1250 瑜伽五卷五頁云:復次飲食受用者:...

【視頻】大安法師《念佛治癒病苦的事例》

大安法師《念佛治癒病苦的事例》

【視頻】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入最高學府》

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入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