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當好一個居士

2012/03/09  大字體  護眼色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達,作為一個居士,如何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形勢?如何把佛法與現實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如何使佛法閃爍出奪目的光輝,啟開人們的智慧,達到利益眾生的目的?筆者簡談幾點認識,想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學習法律,愛國愛教

建國以來,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樣,一直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尤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改革開放,佛教事業在宗教政策、法律的保護和支持下,得到了健康發展,很多的佛教重要古跡、文化遺產得到了保護或修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佛教文化研究方面成績顯著,佛教七眾弟子隨著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人民的利益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繁榮以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佛教事業的振興和發展,標誌著黨的宗教政策的正確、國家的興旺發達。國家保護佛教,支持研究、挖掘佛教文化的寶貴遺產,作為一個居士,務必學好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關於宗教方面的文件精神,自覺地遵紀守法,愛國愛教,處處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運用如來般若智慧,在國家政策許可下和法律保護下學習佛法,弘揚佛法,增長智慧,自覺覺他,利益眾生,續佛慧命。

二、正確認識佛教

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據1982年牛津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統計,全世界1998年有佛教七眾2.96億人,與1972年的2.45億相比,增加了0.51億人。目前推測佛教七眾約有4億人,七眾以外的信眾要超過4億這個數字。為什麼佛教具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呢?關鍵所在是佛陀的教育是指導人們解脫煩惱的教育,是啟迪人們智慧的教育。佛教中說的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之意,菩薩是正等正覺之意,羅漢是正覺之意。佛是真實語者、不妄語者,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宇宙的規律,發現了解脫人們生、老、病、死和煩惱的真理,為眾生開創了覺悟的道路。由於佛陀以大慈大悲的胸懷和般若智慧自覺覺他,普渡眾生,故長期以來贏得了世界上數以億計信眾的敬仰,創立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因此,居士們要以佛陀為榜樣,認真領悟佛、法、僧三寶,學習佛覺而不迷,學習法正而不邪,學習僧淨而不染,正確地認識佛教,堅持正信,破除迷信,樹立正氣,弘揚正法,堅持不懈地學習佛法,印證佛法,不斷地覺悟,要像佛那樣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境地。

三、向高僧大德學習,深入經藏,博采眾長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佛經若浩瀚的大海,博大精深,其中充滿了無量的智慧,這些經典不僅是我國佛教文化的寶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庫,是佛教的智慧結晶。老實說,一個人一生要想弄懂弄通所有的佛教經典談何容易,沒有數十年的功夫去精心研讀領悟,是難以知其大概的。

某些居士僅學一兩句經文,念一兩句真言,就以為懂得了佛法,其結果會做出一些脫離實際、事與願違的事來。還有一些居士分別心較重,剛涉人佛陀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個法門,甚至對此一個法門也僅僅是斷章取義、一知半解,就去對其他法門評頭論足,以偏概全,以我之見去曲解佛法,如此是不能學到佛法真義的。

所謂深入經藏,也並非把所有的佛教經典全部看完、精通,而是說無論學哪一部經典,都要認真研讀,反覆琢磨,深入領悟其中的道理奧妙,待弄懂弄通後,再學其它經典;要盡快悟得佛法,就要向高僧大德學習,向善知識學習,在高僧大德、善知識的指導下,先選擇一些適宜自己學習的經典,待入門後,再漸次多看、多學一些其它佛經,博采眾長,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深入經藏,以佛的大智大慧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因為那些高僧大德、善知識在長期的修行實踐中已印證了佛法,找到了學習的門徑,悟出了佛法的真諦,所以必須向他們學習,才有利於順利地步人三寶智慧的殿堂。

四、敬重三寶,慈悲寬容,團結互助

佛、法、僧三寶是居士的老師,作為居士——三寶的學生,既受三寶教育,就要敬重三寶,以報師恩,以三寶智慧搞好佛教七眾的團結,並團結一切有緣,以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精神自利利他,顯示大乘佛教的慈悲胸懷和無量智慧。

如果居士不敬重三寶,不慈悲寬容,不互相團結、互相幫助,在貪、嗔、癡的迷惑下為些許名利而斤斤計較,因個人的恩怨而譭謗他人,甚至譭謗僧、尼等,如此怎能夠當好一個居士呢?怎能夠學好佛法、自覺覺他、續佛慧命呢?因此,這是每個居士值得深思的大事,特別是受了菩薩戒的居士,已經是居士菩薩了,也可以說是菩薩,已具有較高的覺悟程度,千萬不要忘記你肩負的「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大責重任!

五、切合現實,自覺覺他

六祖慧能說得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尤其現實社會是一個法制化的社會,是一個科學昌明的時代,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哲學、宗教等領域中都有包含著佛法,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即使一草一木也都包含著佛法,總之,大千世界無處不有佛法。為此,居士要在現實社會中學習體驗佛法,首先覺悟自己,然後才能去覺悟他人。如果自己還居愚昧癡迷之中,自己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社會,不搞好人際關係,不把社會人生看明白,不努力學習知識、科學、技術、法律等學問或掌握一技之長,不去努力奮發工作,不學佛法,不悟佛法,整天比不歸依者煩惱多,怎能夠談得上自覺覺他呢?假若好逸惡勞,身無分文,終日為貧困而苦惱;或腰纏萬貫,庫存萬金而分文不舍;或常為個人名利及恩怨互相抵毀、勾心鬥角,如此則離佛陀教育相違甚遠,是很難獲得菩提智慧的。

祝願每個居士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真心歸依三寶,以佛、菩薩為楷模,深入佛教經典,掌握豐富的佛學知識和社會知識,以三寶智慧靈活運用佛法,把佛法與現實社會圓融地結合起來,團結一切有緣,為社會和人類服務,為了眾生的利益去悲智雙修,當好一名合格的居士,及早地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家誦《地藏經》容易招感不好的東西嗎

問: 師父,我原來誦《地藏經》,有的居士說在家誦不...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裡來燒香拜佛,他們在形體上也十...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問: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大安法師答: 八難是...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

學淨土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問: 學習念佛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大安法師...

心律法師:佛珠的意義

現在有很多人帶佛珠,說起來並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

念一句佛菩薩名號,功德無量

何以故,諸佛具足萬德莊嚴,諸菩薩六波羅蜜以度無量眾...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

惟賢長老《建立信仰並學菩薩》

一、建立信仰 你們參加法會做義工,你們都有信仰嗎?...

七字詩句說出了我們的本來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樂休的禪師,曾經作過這樣一首詩: 幾見春...

凡夫為何要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同樣是空觀、假觀,這二個法門是完全一樣,內涵是一樣...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

佛經中的「吉祥」含義

吉祥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不鮮見:如書信裡、賀年片...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閻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裡,住著一位...

開發超級記憶力的竅決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旋...

萬病的根源來自殺生

在人類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同時,放眼望去,人類的物質享...

臨終業障現前沒有念佛,能往生嗎

問: 病人平時信願具足,念佛功夫不錯,但臨終時業障...

娑婆世界道難成

【娑婆魔外事縱橫,寂滅無如安養城。苦樂雙忘名極樂,...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

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再來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

【佛教詞典】智頵

(777~853)唐代僧。中山(河北完縣)人。幼辭親,禮...

【佛教詞典】共不共

【共不共】 為『共』與『不共』的併稱。共,是共通的意...

【視頻】《中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中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視頻】淨界法師《既知死後無情義,早把生前恩愛勾》

淨界法師《既知死後無情義,早把生前恩愛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