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來自於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鮮的;生氣蓬勃的」對現代歐美人而言,素食即意味著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飲食新時代的開始。
古希臘號稱素食主義之父的畢達哥拉斯的誕生,素食主義風潮席卷整個古希臘。(公元前490前——430年)源遠流長的素食主義傳統,一直受到西方貴族,尤其是思想、文化界精英的青睞,素食者被稱為「貴族氣質」。戰後的英國逐漸進入頎頎向榮的和平時期。至1997年,英國人口素食者佔三分之一,44%的人選擇素食,理由是道德因素(關愛生命),22%的人因為健康因素(素食是現代病的剋星,如: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此外9%的人是因為心存恐慌(瘋牛病、口蹄病、動物瘟疾等)82%的英國人認為選擇素食是健康的,都願意接受完全的素食膳食結構,英國政府更是每年抽取大量的資金倡導全民素食,提高國民的健康素質。在美國,如今有近2千萬人選擇了終身吃素,從1980年代開始,大量的美國人開始厭葷喜素,茄子、絲瓜、西蘭花等蔬菜身價超過了葷食的價格,如果你在餐廳大肉大魚的就餐,他們會嘲笑你還生活在舊社會的時代呢!在歐美人士中,他們真正嘗到了素食的甜頭,積極的推行素食主義,許許多多的名星藝人加入其中,就連美國總統布什出席感恩節,帶頭為一隻隻火雞放生,讓動物也享受生命的自由,並讚美素食主義者是愛心仁慈的體現。世界素食者大會成立於1889年,目前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素食者聯盟,為了素食的弘揚,他們積極的努力著。
台灣素食遺風來源於孫中山,早年孫中山曾懸壺行醫,深諳營養健康之道,終生茹素,他把吃素與革命連在一起,強調吃素長壽,並提倡吃豆腐,並編入了《建國大綱》,還為中國人開出了吃豆腐的良方。
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故國人皆食之。現代台灣餐飲中的一支異軍——素食餐廳已橫掃全島。目前素食餐廳的數量已攀升到了近千家,個個生意異常火爆,眾多的葷食餐廳不得已更換門庭,棄葷從素了。香港、新加坡,素食館更是林立鬧市,替代了往日海鮮酒樓繁榮的景象。學校便當增設了素食專供窗,據詳細資料表明,素食新時代正朝我們奔馳而來。
認識素食
漢語素食字本義指白色、乾淨和質樸,素食在古代:一指蔬食,《匡謬正俗》中有記載:「案素食,謂但食菜果糗餌之屬,無酒肉也。」據考證,北魏賈思勰的《齊氏要術》是最早介紹素食的文字了。其中專列素食一章,介紹了11種素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素食歷史之譜了,真正的中國素食源於南朝梁武帝蕭衍(464—549)年間,梁武帝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學習《楞嚴經》被大慈大悲的菩薩所感動,深知萬物皆有靈,動物、家畜也是生命,他們也有父母、兒子,殺其命,剁其身,刀剮、油煎,其心不忍,大發菩提心,發願終身茹素,宮庭上下才華橫溢的大內御廚為了討好梁武帝的飲食,絞盡腦汁研發精美素食以供梁武帝享用,舉國上下,素食之風俏然流行,至此梁武帝蕭衍是中國最早的佛教素食、宮庭素食的倡導者。然而佛教素食主義的真正倡導者,則是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偉大智者釋迦牟尼。
印度佛教是一個龐大的僧團組織。為了修行自律,傳教渡人在釋迦牟尼當時環境和修行的需要,相應產生了不同的飲食戒律。托缽乞食戒規,這基本是沿襲印度南傳佛教出家人的習俗,主要是便於專心修行,磨練身心,乞食不擇貧富,不擇食,葷素皆有,與施主結緣,使施者得種福田,禁食三厭食規是禁止食用天上飛禽、地上走獸、水中魚蝦,如吃這些動物等於殺生,並說三厭亂性,難以明心見性,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在南北朝時期,被尊為東方禪宗一祖的達摩禪師,一葦渡江在南朝講經說法。
佛教剛剛傳至中國來的時候,是接受帝王的供養,就取消了托缽的習俗語,早時不是供養的素食,至漢代時梁武帝提倡素食時正是中國素食的起源,所以全世界只有漢傳的佛教出家人是素食,在家的居士(包括皈依佛門的俗家弟子)也有素食的,大部分是食三淨肉(不指使他殺,不親自殺,不耳聞殺)。唐宋時期的素食又有新發展,形成了寺院素食、宮庭素食、官府素食和民間素食等多種形式的素食館,到了近代,國內一些有名的寺院古剎相繼開辦了素食館,例:上海的玉佛寺、杭州的靈隱寺、揚州的大明寺,方便了出家的僧人和喜愛素食的香客,民間素食百年老店上海功德林傳承了寺院素食之功在國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中國素食均博採了京、蘇、魯等名幫名菜的精華,逐漸形成了選料精細、製作考究、花色眾多、風味獨特的特點。特別是以素仿葷、素菜葷名更是讓食客嘆為觀止。素食的營養物質豐富,養生健身療疾,容易吸收,其長壽之功一直被古今中外的美食家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