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的利益

2011/11/26  大字體  護眼色

《華嚴經》云: 寧受地獄苦,也要得聞諸佛名。

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護念’即是守護憶念,令其安穩,無諸障難。故知: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生極樂淨土,即是生十方淨土;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十方諸佛名號。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自然相隨;並有其他大菩薩,共二十五位,不請自來,二六時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穩,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故知:但念彌陀,即已通念諸大菩薩,觀音勢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菩薩。佛的名號,即是獲得大利,具足無上功德,當然超勝任何咒語;何況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

佛法有無量法門,如世間的道路,有難行道,有易行道。陸路步行則艱苦,水路乘船則快樂。菩薩道也是這樣。或有法門勤行精進,時間久遠才能獲得阿惟越致(不退轉位);或有法門以信心為方便,容易修行並迅速達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轉地的行人,應當以恭敬心執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蒙佛願力,往生極樂世界,速證不退轉果位。

《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佛說無量壽經》: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觀念法門》: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往生禮讚》: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往生要集》:

一切善業,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答曰:今勸念佛,非是遮餘種種妙行,只是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大集經》: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淨土,

《觀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花。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大勢至觀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經》云:

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

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聲,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大智度論》: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印光法師文鈔》:

念佛這個法門,重在信與願。如果信願真切,即使功夫未能達到心中清淨,也一定能往生淨土。為什麼呢?因為志心念佛為能感,所以致使阿彌陀佛即能回應。比如江海中的水,不能沒有一點水波微動之相,但沒有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也能在江水中清清楚楚地影現出來。感應道交,猶如母子相憶,那些專門注重自力修持,而不仰仗佛力加持的人,是由於不知曉這個道理的緣故。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此之妙法,若如來曾不聞宣,則萬古永同長夜,終無有人念佛求生,故嘆其難信者。見不信者自棄,能信者之有緣,令一切眾生悲傷絕分,而欣幸得聞故。今之信淨土者,皆因佛說而發起也。雖今不信,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故。

蓮池大師《雲棲法匯》:

真心本自無念,念頭生起即是乖違清淨自性。然而眾生無始劫以來,妄想習氣,不容易馬上遣除。如今教導眾生念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種。如今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是修行捷徑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門。因為佛有無量的功德,現今只以阿彌陀佛四字名號足以該攝。由於阿彌陀佛即是全體一心,心性包容一切德能,諸如涅槃的常樂我淨、本覺始覺、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等,百千萬自性功德之名,皆此阿彌陀佛一名攝無不盡。眾生學佛也有無量的修行方法,現在只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該括一切行門。由於持佛名號即是持此一心,心性該攝百行,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沙及微塵一切法門,攝無不盡。

蕅益六信——信他

所謂信他,意思是:相信釋迦如來決不會說騙人的話,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願願圓滿,沒有虛發,六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異口同聲的讚歎,句句真實。我們信奉諸佛的真實教誨,決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存有疑惑。這就叫信他。

蕅益六信——信因

所謂信因,意思是:深信散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尚且能成為佛道的種子,何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哪有不往生西方淨土的道理呢?這就叫作信因。

蕅益六信——信果

所謂信果,意思是:深信西方淨土都是諸上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都是從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猶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隨形,音響必定應聲一樣,功夫一定不會白費。這就叫作信果。

蕅益六信——信事

所謂信事,意思是:深信而今現前一念心性不可窮盡,依心所顯現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在離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最為清淨莊嚴,不同於莊子虛構的寓言。這就叫作信事。

藕益大師《阿彌要解》:

深信發願求生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信願二門確為淨土法門的指南;以深信切願執持彌陀名號,乃為淨業正行。倘若信願堅固,臨命終時,只要念佛十聲乃至一聲,也能決定往生彼國;倘若沒有信願,縱將名號持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般一樣,也不會有得生淨土之理。修淨土法門者,不可不知道這個道理。

迦才:《淨土論》:

如經中所說:「若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滿一百萬遍後,就決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道綽禪師曾經撿閱到此經。如果能夠七日專心念佛,就能念滿百萬佛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經中多勸導眾生七日精進念佛。

百丈禪師云:修行以念佛最為穩當。

永明禪師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省庵大師云:

一句彌陀,是斬群邪之寶劍。 一句彌陀,是破地獄之猛將。 一句彌陀,是照黑暗之明燈。 一句彌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彌陀,是出輪迴之徑路。 一句彌陀,是脫生死之良方。 一句彌陀,是成佛仙之秘訣。 一句彌陀,是換骨髓之神丹。

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斬絕。

徹悟禪師云:

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渡;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 念佛時即見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

古德云:

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不用三隻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莫訝一聲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旁人行。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若信願堅固,則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往生。有了信與願,那麼臨終只要有十念或者一念,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反過來,如果沒有信願,簡單的持名是沒有意義的,「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總之,信願行,作為往生淨土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支持。其中,信為根本,無信則願行無由成立;願是直接動力,行是手段。只有具足三資糧,才能真正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達到不退。

憑這一句佛號,只要你有信、有願,絕不懷疑,還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壞,不管你怎樣念佛,也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念佛,往生品位高低憑你念佛的功夫,念到理一心,那當下就是大菩薩。能念到事一心,就是阿羅漢。你不到這個程度,那就需要慢慢花開見佛,就看你念佛的情況了。所以,我們既然是修淨土了,各人有個人的因緣,但大家都能努力去念,這其中最要緊的是正信,真正發起大願,正如永覺元賢禪師所說的:你發起求生淨土的大願,你就具足無量的功德,你就消無量的業障。因為你這樣就破無窮的業網了。往生極樂,是人人都有份的!

善導大師云: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至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願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迎接西方

持名念佛的五種層次:

◎唱佛號:

嘴巴跟著念,心裡在打妄想,這不是在念佛,而是叫‘唱佛’,但唱佛也比說閑話好多了,因為口中唱佛,還是有功德的。

◎散心念佛:

知道自己在念佛,一邊念佛,心裡還是有一些妄想和雜念,雜念還滿多的,但心裡知道自己是在念佛,許多人把念加上口字成為念,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如果沒有用口念,默念算不算念佛呢?應該是算,散心念有出聲念與默念,出聲念用口,默念用心。事實上念佛的念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每一個念都想著佛,都跟佛相應,這才叫念佛。

◎專心念佛:

心無雜念妄想,不斷的在同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上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清清楚楚,沒有妄念,如果有妄念,馬上高聲、大聲念佛,用耳根聽到自己細細的聲音,也注意聽大眾的聲音,漸漸地妄念就會消失,自我執著心也會慢慢減少,煩惱也會慢慢平息。念佛就能念得非常舒暢、沒有阻礙。這種舍己從他的態度是修行的基本態度,也是消除業障的好方法。

◎一心念佛:

念佛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念相續,繼續在念,不管有聲無聲,心裡有佛號或沒佛號,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的佛號,白天念、晚上念、走路念、吃飯也念,有時候佛號在口中或心裡,但有沒有念出四字或六字佛號,己不是重要的,而是心不斷的都在阿彌陀佛的佛號上。

◎無心念:

這己經開悟了,不管心中有無佛號,念念時時處處都跟佛的悲願與智慧完全相應。禪宗叫開悟,淨土宗叫親見自性彌陀。快速念佛止靜後,還是繼續不斷的默念,雖然這時已經沒有人在念,但要記得剛才大眾念佛的聲音,心裡繼續不停的念,不要分心或打瞌睡。如果默念時,心裡妄想很多,那就要數數念佛了,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字,從一數到十,念十句佛號,數到十以後,再從一開始,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如此反覆的知道自己在念佛,知道自己在數數目字。如果快速念佛停下來以後,心還是非常集中的、穩定的快速念佛,就不用數數念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土法門不談風險很大的轉世

通途佛法談到菩薩道慈悲心的問題,可能有人會發願要生...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唐朝法順和尚,是長安萬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順,乃社...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

從極樂歸來的菩薩是非同小可的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 第一、隨願聞...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作一個比較

這一段是說明以願導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當中...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一句彌陀念誦聽

剛開始先偏重點狀的專注,怎麼專注呢?一句彌陀念誦聽...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土宗是比較特別的法門。我們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洪應明《菜根譚》下集

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

散步有八大好處

1、散步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跳慢而有力。 2、散步能...

福報與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煩惱

問: 弟子覺得自己福報與相貌都很差,與人交往時常感...

東林佛號是怎麼個緣起

問: 請師父您給我們講一下殊勝的東林佛號是怎麼個緣...

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現今極樂世界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畫傳

一、少年闢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

略談禪的理論與實踐

一、禪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聖嚴法師《有邊與無邊》

邊是界限、範圍、領域、階段等的意思。從空間講,這個...

勸持五戒詩

戒殺生 同是娑婆淪落人,歷劫互結恩怨緣。 亦曾多生為...

無明的產生

一個禪師在講禪:禪可以斷除人的無明煩惱。 這時有一...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

你有「微癮」嗎?佛子們該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發佈者和接...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簡單地講過貪、嗔、癡的嗔;嗔的害處是何其的多...

寄報淨土與分身淨土

今天繼續介紹淨土部類。第一個要說的叫做寄報淨土,就...

【佛教詞典】癡心

(術語)六蔽心之一。愚癡之煩惱蔽心性也。...

【佛教詞典】仰山指雪

(雜語)公案。師因見雪獅子,乃指云:還有過得此色者...

【視頻】六字妙音(悟明)

六字妙音(悟明)

【視頻】慧律法師《如如不動心性與生滅意識心》

慧律法師《如如不動心性與生滅意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