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每個人都應要有惜福的心

2011/10/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要有一顆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盡,福如果享盡了,後果就會十分可怕。曾經看過這麼一首詩中寫道:「處世持家年復年,總須慮後更思前。」這並非是要人們斤斤計較,而是提醒人們,生活之路無常而多變,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盡,所以當你擁有它的時候,千萬要記得珍惜。

我們一旦放縱慾望,把幸福享用殆盡,那麼幸福快樂的源泉就會枯竭。我們所說的惜福一是要愛惜自身,無度的放縱,必然會使身體過早衰老,染上疾病;一是要惜物,對一針一線,乃至一碗米飯都要有愛惜之心,這樣才不會物品浪費。想一想一碗飯吃不完,便把它當作垃圾倒掉,這是莫大的浪費。或是吃不完也要塞入口中,這樣做同樣不是惜福,勢必傷害身體。另外,我們還要珍惜紙張、水電等周圍一切為我們造福的事物,時常保持一顆愛惜之心。每一件物品的生產都是需要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愛惜自己。

在佛門之中,有許多祖師大德都非常注意惜福。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小事做起,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弘一大師就是一位惜福的典範。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受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樣啊!

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對待友情,那麼你會擁有很多朋友,每個人都會帶給你快樂,你永不會孤寂;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對待親人,對待家庭,你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這外角度講,惜福其實也是一種權衡。

當我們處在失業、失學、薪資低下、工作環境鬱悶、大氣污染、路途遙遠、病痛折磨、生活壓抑、事業不順、遭人誤解、辛苦勞累而沒有回報等等困境之中的時候,也許會報怨命運的不公。但少欲知足,想想我們依然擁有信念,擁有關愛,擁有遮風避雨的地方,擁有填一填肚子的東西,擁有陽光,擁有希望……而且在所有的困苦和煩惱之中,又無不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美好,我們又何不心存感激,視挫折和困苦為理所當然,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振作精神奮鬥呢?

「富人一席酒,窮人半年糧。」當我們享受著極大富足的時候,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惜福的心,常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並將自已所珍惜下來的財富布施給那些依然處於飢寒交迫中急需救助的人,我想這種布施所帶給人的快樂,遠遠不是自己獨自享受物質財富所能比擬的。

擁有一顆惜福的心,我們就會時時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生活多一分知足,少一分抱怨,你才會活出生活的多滋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

獲得富貴果報的四種修法

可以讓我們獲得富貴的四種修法: 一、應時行施 是指應...

星雲大師《福報與福氣》

福報,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體胖了,就說「你發福...

福慧雙修的重要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玉琳國師前生是個苦惱的和尚

玉琳國師的前生是個最苦惱的和尚,相貌長得相當丑,也...

世間人都要想修福,應該怎麼修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 就這麼三...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動靜不斷用心,一年多後工夫得力

一九五七年雲居山有一位星明師,四十八歲,原是軍人,...

能夠長壽的不是富裕或條件優越的人

經常可以看到,能夠長壽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處於優...

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

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

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

二鴿喻

從前有雄雌兩隻鴿子,住在一個巢裡。秋天果子熟的時候...

【推薦】你在苦中作樂嗎

佛法告訴我們,如果能夠體會「色即是空」、「緣起性空...

學會換位思考

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

印光大師永懷錄

(歸元譯白、編輯整理) 一、印祖生平 蓮宗十三祖印光...

為什麼念佛時有空曠柔和的感覺

問: 我集中思想念阿彌陀佛時,心中有一種空曠、充滿...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

阿彌陀佛聖號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更是徑中又徑...

文珠法師《念佛法門》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

成就十種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假如...

六齋日持戒清淨,獲利如佛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每個月...

您老人家開悟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虛老開悟時參的是什麼話頭呢?是融鏡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佛教詞典】室獸摩羅

(動物)又作失獸磨羅,失守磨羅。失收磨羅。鱷魚之類...

【佛教詞典】空大

【空大】 五大之一。虛空之體性廣大,週遍於一切處,故...

【視頻】不講經卻能度千萬人的廣欽老和尚(妙蓮老和尚)

不講經卻能度千萬人的廣欽老和尚(妙蓮老和尚)

【視頻】懺雲法師《十大願王略釋》

懺雲法師《十大願王略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