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的財富觀

2011/09/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財富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資糧。佛教的各種經論中,都有關於財富的論述。

一、佛陀對財富的看法

佛教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佛教認為錢財是必須的,不僅是維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依靠自己正當的勞動獲得的財富是佛教所鼓勵的。佛陀在世時,有很多大富長者都受到佛陀的稱讚。這些大富長者有錢財但不吝嗇,他們用這些錢財供養三寶。比如,須達長者佈施精舍、毘舍怯四事供養,此時的錢財是善的,擁有財富者是值得鼓勵的。

佛教認為,錢財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處心積慮地儲存錢財,或是貪求不義之財。否則,都會給自己帶來禍患。佛陀住世時曾說,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家所共有:一為火燒,二為水漂,三為國王官吏所巧取豪奪,四為強盜土匪所劫奪,五為不肖子孫揮霍殆盡。如果一個人廣生只知道集聚財富,慳吝不捨,甚至還謀取不義之財,則財富就會是惡的,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有這樣一則佛教故事:

佛陀在世時,每天實行乞食生活,阿難是佛的隨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難又去乞食了。走到一條水溝旁時,佛忽回頭對阿難說:「阿難!毒蛇!」阿難上去一看,就說:「毒蛇!世尊!」他們就走過去了。

那時,有父子兩人在田間勞作,聽說有毒蛇,就跑過來看。不看也罷,一看,兩人有說不出的歡喜。哪裡有毒蛇!溝旁土裡所露出的,是—壇黃金。於是父子倆歡天喜地的把黃金搬回家去了。

回家後,父子倆取—塊去金鋪裡兌換。金鋪見他們是窮人,心裡起了懷疑,暗暗的去報告了官府。一會兒,官府便把父子倆捉去了。再到家裡去搜,剩下的黃金也一起查了出來。

當時是波斯匿王時代,法律上說:凡藏於地下的,都歸國王所有。這父子兩人,就以這個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場上,父親忽然想起了什麼,對兒子說:「阿難!毒蛇!」兒子一想,比丘說的真不錯,我們是為黃金毒蛇所害而死的,也就望著父親說:「毒蛇!世尊!」監斬的是一位佛弟子,聽了他們的話,覺得稀奇,就去報告波斯匿王。國王聽了,便問他們父子這兩句話的由來,於是他們把早上在田間遇到的事情說了。

國王知道這是佛與阿難說的,對他們說:「這是佛的開示,現在你們信不信佛的話呢?」父子回答說:「真是毒蛇,害得我們喪生失命,怎麼還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們信佛,就把他們開釋了。

這個故事說明,貪圖不義之財,會使人墮落,作惡,乃至喪失生命。

佛教認為,對於自己手中的財富,如果應用得當,對人對己都是有利的。在現代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需要錢財來維持,很多大眾公益事業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辦成。我們如果能夠將自己多餘的錢財用在造福大眾的事業上,用在修學的慧命上,則錢財就不是毒蛇,而是淨財。如果我們能用淨財利益他人,改善別人的生活,增加別人的快樂。用福報再增福報,自利利他。通過這種方式,將錢財運用在正確的地方,則錢財就不再是毒蛇,而是菩薩道上的助緣。

二、獲得財富的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財富,但要掌握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法有詳細的論述。

佛陀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應當首先學會一門技藝作為謀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經》中告誡善生言:「先當習技藝,然後獲財物。」佛陀在《雜阿含經》中也說:「始學工巧業,方便積財物。……」

掌握一門技術,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特長。有了技術,就能夠靠所掌握的技術來創造財富,維持家庭生活的正常運轉,獲得教育子女所必需的支出。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有一定的謀生之道,即使擁有福報,也還需要通過相應的技能才能得以實現。

佛陀還主張一個人應當以正當的職業,以合法的手段來獲取財富。所謂正當的職業,就是所從事的職業既不違反國法,也不違反佛法。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確提出「正命」的要求。所謂「正命」就是從事正當的職業。佛陀要求佛子在從事正命生活時,不能觸犯五戒,也不能促使他人犯五戒。

對於佛弟子所可從事的職業,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說:

營生之業者,種田行商賈,

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

方便修眾具,安樂以存世。

如是修善業,黠慧以求財,

財寶隨順生,如眾流歸海。

如是財饒益,如蜂集眾味,

晝夜財增長,猶如蟻積堆。

在這段偈頌中,佛陀告訴佛弟子,可以從事種田、經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傢具出售等職業。從事這些正當的職業,再配以聰明的頭腦和辛勤的勞動,則財富自會與日俱增。

佛陀反對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獲取利益。佛陀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佛陀告誡從事經商的弟子,如果受持了戒律,而不按照國家法律的要求交納國稅,或者偷稅漏稅,將應當交納的國稅據為已有,都屬於犯戒,將會墮落。

有些職業,不—定是國法所禁的,但依據佛法,卻是一種不正當的職業,佛教也是禁止的。比如從事殺、盜、淫、妄、酒等以解決生活的職業。如屠宰、漁獵,或被僱負責殺人,或製造殺生的器具等,便是與殺有關的非法職業。又如專門從事偷盜或提供賣淫處所,出售淫穢書畫。或者以妄言詐騙為業,或是從事釀酒,開設酒吧等,都是佛弟子不能從事的職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佛教信徒所從事的職業也逐漸發生變化。中國的寺院也從唐代百丈禪師所提倡的農禪並重轉變為農工商並行的方式。現代佛教界獲取財富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比如,房租田佃、餐飲素食、佛經流通、參觀門票、經懺佛事等各種不同的方式。

三、財富的分配

佛教還告誡人們要善於合理分配財富,以發揮財富的最大作用。佛陀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

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

佛陀認為在家佛教信徒,應當先學會通達世事,然後如法獲得財富。對於自己通過辛苦勞動所得到的財富,應當分作四分來使用:一分用來供養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二分用作生產事業的周轉資金,以產生更多的財富;還有—分應當積蓄起來,作為不時之需。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財富分配方式。經云:

始學工巧業,方便集財物,

彼得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

餘一分藏密,以濟於貧乏。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將財富分為三份來支配。經中說:「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需;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除了將財富作為自用之外,佛陀認為應當將財富佈施給貧窮孤獨的人,是修福的最好方法。還可將一些財富用於救濟自己的親朋好友,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佛教還特別提倡將多餘的錢財用來佈施需要幫助的人。如《優婆塞戒經·般若波羅蜜品》中說:「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雜阿含經》說:「居親眷屬中,嫖顯若牛王,各隨其所應,分財施飲食,壽盡而命終,當升天受樂!」

佛教認為,將多餘的財富作佈施供養,不僅利益他人,也是給自己和眾生種福田。佛教認為佈施供養有三種福田:

「一恩田」,對於父母、師長、和尚、阿閹梨等,於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報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長養穀物,故稱「恩田」。

「二敬田」,對於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由恭敬而生無量之福,如田生穀物,故稱「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貧困,則能得無量之福。因此,有財富要佈施供養,種三種福田,福報則生生世世永遠享之不盡。縱然世界毀滅了,福報也不會毀滅。諸佛菩薩福報之大不可思議,原因就在此。

四、財富的經營

財富作為身外之物是變化無常的,如果不懂得經營管理,就會減少乃至失去。因此,佛教將經營財富作為保持財富的重要方式來加以強調。在經營財富上,佛陀告誡信徒應當守護財富。如《雜阿含經》中說:

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何等為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谷,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王、賊、水、火劫奪漂沒,不分失。不善守護者亡失,不愛念者輒取,及諸災患所壞,是名善男子不善守護。

佛陀認為,自己辛勤勞動所得的果實,應當好好加以守護。不使財物因為各種外在的原因而失去。

佛陀告訴佛子,對錢財的使用應當不要過於慳吝,被譏為餓死狗、守財奴;又要量人為出,不可過分耗費,而致家庭經濟日漸困難。不但平常費用,要有節度,就是供養三寶,也—樣的要量人為出。雖然信心懇切,樂意施捨,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經濟的困窘,也會發生障礙的。《雜阿含經》中說:

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缽曇花,無有種子,愚癡食慾,不顧其後。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人等出。

佛陀還告訴佛子,為了經營好自己的財富,還要防止「六損財業」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經》中告訴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惰,是為六損財業。

佛陀認為,一若沉迷於以上六種行為,不僅會使自己的財富遭受嚴重損失,而且還會造成生病、鬥爭、惡名流佈、人不敬信、家庭失和等損害。

佛陀為了讓人明瞭「六損財業」的危害,還分別就以上六種損財行為作了詳細的解說。比如,佛在論述博戲六失中說:「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佛陀認為,「六損財業」無論對一個人的財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損害,所以佛陀特意告訴善生,一定要遠離「六損財業」,避免辛苦得來的財富損失。

佛教的這些財富觀,不但對過去時代有積極意義,對我們現代人正確地獲得財富、分配財富、經營財富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錢反而讓他造罪業

如果他品德很好,他多賺一點無所謂嘛。不好的,那你不...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禪的智慧,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隨時隨地都可以...

最為真實的幸福

一個富翁看到一個躺在廣場上的乞丐,一時起了惻隱之心...

世間人都愛黃金,但真正修道人愛剎那靜

打禪七的殊勝因緣,確實是難分難離。馬祖門下龐蘊居士...

守財奴的感悟

有一個守財奴,非常吝嗇,從不曾佈施過一毛錢。他對自...

為什麼有的人輕輕鬆鬆就能賺錢

每一個人有各自的因緣不同,有福報跟沒福報相差很大的...

佛菩薩是否能幫我們陞官發財

陞官、發財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這些都是人...

濟群法師:如何避免企業經營時不造惡業

問: 我發現,企業行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經商要有兩...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推薦】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

你這樣去想,心驚膽戰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夢是不是還知道用功,夢中有七八分...

分析導致我們失敗的原因

所有的事,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方面的,失敗原因: 首先...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

六件損財消福的事

求財之人,有六種事不當做:一是種種戲,就是賭博;二...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

怎樣保持覺照

起疑情是一門很深的功夫,初學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放生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體現的...

過午不食

《律海十門》八戒近住分別門第四云: 一日夜不晚黃昏...

念佛把惡業的種子給它激活了

當我們業障很重的時候,我們念這句名號,會感覺到懺悔...

比丘尼現身變

昔日的舍衛城,是拘薩國的首都。當時有一群亂紀之徒,...

技能與家財

從前印度南面海邊,有一個名叫那梨的國家,這個國家的...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會漏完的

印光大師曾經開示說: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

【推薦】男女間交往須知

現代男女在交往異性朋友,乃至於隨著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

【佛教詞典】麼吒

系由日月定慧之淨眼所成之印明,為密教真言行者入道場...

【佛教詞典】攝持

(雜語)又謂之門茶。佈施行腳僧旅僧之一法。於路傍或...

【視頻】淨界法師《飛鳥升天的故事》

淨界法師《飛鳥升天的故事》

【視頻】無情的家人

無情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