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律法師:白露時節宜修身養性

心律法師  2011/09/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2011年9月8日,節氣白露,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秋季。 白露節氣前後,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冷暖交替,很容易引發人們的情緒變化,誘發消沉的心緒。

有些人可能會表現為輕微的情緒障礙:心情不佳,憂傷、悲觀,覺得什麼也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還有的人則可能出現焦慮症狀,導致食慾、睡眠等的質量下降,還會缺乏精力、舉動遲滯。

自古就有悲秋的說法,文人雅士用他們的詩詞歌賦表達出了他們的情緒: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萬葉秋聲裡,千家落照時。」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落無留意」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故而有了「自古逢秋皆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 這也就難怪人們這樣解釋「愁」字的構成了:秋心謂之「愁」。 而情緒對人的影響很大,所以要想養生,這個時節最好是好好修心養性。

一、以佛家的觀點養性

以佛家的觀點養性,把「悲秋」的情緒變為欣賞秋天的月高風清,自然界的秋收冬藏,自會心境平和,收斂神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大自然的季節交替,保持神智安寧,不悲春傷秋。從而對飲食、鍛煉等等方面的養生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日照和光照

據研究表明,加強日照和光照,可以增強人們的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感。

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們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

三、多食用一些熱量高的飲食

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的喝點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的作用。

平時可以多吃些熱量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如肉類、豆類等。

陰天時,還應增加糖類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減輕憂鬱。

另外,在這個季節人們可以適當服用複合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可調節精神情緒。

四、多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

多到室外空氣清新、場地寬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練太極拳、跳健身舞、打球等,這些活動都能調動情緒、緩解抑鬱狀態, 能夠有效的使人放鬆心情。

五、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

佛家故事、經典等對修身養性都有很大益處,不妨多讀一讀。

六、多聽聽靜心的音樂

佛教音樂有寧心靜神,陶冶情操的作用,心情煩躁時候聽著自然就會安靜下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冬季適合進補的食材

冬天該吃點啥呢?吃什麼最養生?生活中,我們又該怎樣...

不同雜糧的滋補作用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不能長期只吃精糧,要適當搭配雜糧...

長夏須養脾胃,如何調理有秘方

中國人以農立國,講究吃飯。其實一個人身體真正需要做...

佛門裡的養生妙方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

放下身心才能養身

近幾年來,時常有人登門或來信,來電要我談談養身之道...

信願念佛,癌症痊癒

我是一個命運多舛之人。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車禍失去...

海鮮的飼養內幕

據媒體報導,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在北大演講時,...

一次喝醉,身體九個器官都受罪

幾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滿滿,飄飄欲仙的感覺。...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著一個地方掘下去,一定見水。如果東掘掘,西掘掘,處...

從有相三寶悟入自性三寶

有人問慧遠大師:佛法強調的是清淨心,為什麼要拜佛?...

身體多病的十個原因

1、喜歡打人、虐待動物。當老師或為人父母的人,如果...

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蕃薯湯

在我的家鄉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語:時到時擔當,沒米就...

如何理解「厚德載物」

問: 如何理解厚德載物? 大安法師答: 這句話是出自...

臨終正念是往生的決定因素嗎

問: 印祖多次提臨終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強...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前 言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在東林祖庭,我們...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敗壞

清末,世風日下,國家無暇提倡,僧眾類多懈於修持,以...

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

我們看看蕅益大師有什麼比較深入的開示:這當中有二段...

生命中有這六種狀態出現,就要小心了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個現狀,這個業力就是即將圓滿...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討的題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與大家分...

人生是苦,化苦為樂

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

【推薦】11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

【佛教詞典】小乘之宗要

佛乘宗要論曰:小乘的宗要,為超出世間的,則必先將一...

【佛教詞典】葉衣菩薩

葉衣,梵名 Parna?avarī,乃披葉衣之意。又稱葉衣觀自...

【視頻】懷思佛號(法藏法師唱誦)

懷思佛號(法藏法師唱誦)

【視頻】晚課自修版(道元法師唱誦)

晚課自修版(道元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