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門裡的養生妙方

寬運法師  2015/06/15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門裡的養生妙方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指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71歲,女性73歲、男性68歲。與1990年相比,男女的壽命均延長了6歲。

其中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4歲,蟬聯全球第一,女性平均壽命為87歲,在194個成員國中居首位;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80歲,與挪威、新西蘭、意大利、加拿大等國看齊,不過冰島(81歲)、瑞士(81歲)、新加坡(81歲)的男性平均壽命比日本男性更長。

至於中國,人口平均壽命為75歲,男性74歲,女性77歲。

全球平均壽命最低的是西非國家塞拉利昂,僅46歲;其他非洲國家平均壽命亦偏低,只有50歲左右。

雖然世衛報告並未提及香港區數字,但據統計處去年發表《1981年至2013年香港死亡趨勢》報告,港人平均預期壽命與日本不遑多讓,男性為81.1歲、女性86.7歲。由此可見,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普遍地增長了,而長壽必然與身心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國古今的養生之道。

一、 古今養生之道

(1)養生概說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特別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但是怎樣才能健康?又如何能達到天年?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努力學習和實行養生之道。關於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的關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非常明確地寫道:「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以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這裡的「半百而衰」,就是由於不懂得或不實行養生之道;而「盡終其天年」,活到自己應該活到的歲數,就是由於認真實行了養生之道的結果。這段論述指出了能否身體健康,益壽延年的關鍵,乃在於人們是否懂得和實行養生之法。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養生是否又等同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保健呢?保健作為醫學專用術語,是近代西醫傳入以後才有的,它是指集體和個人所採取的醫療預防和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養生與保健,就個體保健角度而言,兩詞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以說,追求健康長壽的理想,古今皆然,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升斗市民,人人都希望生活得快樂健康,家庭幸福,眷屬和解,共享天年。其中有不少的真實事例值得我們參考、借鏡。

 

(2)內養治心.外練形體

綜合地說,「養生」其實不外是「內養治心,外練形體」,以達到心身健康的目的。養生必須從飲食起居、情志涵養各個方面鍛煉,以達到身體強健,益壽延年的目的。由於各人的愛好情趣、環境條件的不同,故其側重點亦各異。如清代名將左宗棠就是以讀書養性來調整情志,以達到養生之效。

左宗棠青年時代屢試不中,就只好去做幕僚,相當於現代的秘書工作。因讀書而做幕僚,做幕僚又需要再讀書;這樣不但知道讀書的重要,又能體味到讀書的樂趣與內在的奧妙。不但把讀書與情趣涵養、心智的康健、體格的強弱聯繫在一起,進而把讀書當作養生健體的一種途徑。這樣的情況,若細想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中醫認為心腦相通,讀書必用腦,用腦則思考,大腦就不斷生出新的腦細胞,以保持良好的記憶力,推遲老年癡呆症的出現。心理健康,情志堅強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好書可陶冶情志,開啟智慧,保持心曠神怡,歡愉樂觀,自然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

因此左宗棠在談及其讀書養生的心得時說到,他非常重視「寡言,養靜」,尊重「涵養須用敬」的古訓;他時常以讀書規範自己的行為,還說自己年輕時也曾犯過「舉止輕脫,疏放自喜」的「名士氣」(相當於現在的名人脾氣),後來就是在讀書的實踐中將之克服。

我們可以看到,他說的確實是真話。自古以來,許多哲人聖賢,都是通過讀書養生達到健康長壽的理想;試看孔子、孟子時代,所謂「人生70古來稀」,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而這位聖人和亞聖,一個活到73歲,一個活到84歲。還有,科舉時代100歲的考生也有的是,誰能說清是讀書使人健康長壽?還是健康長壽才使他們仍有精力去讀書應考?應該是兩者兼有、相輔相成的結果。

可見《黃帝內經》上說「聚精會神乃養生大法」,實在不無道理。

晉朝時棄官歸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大文學家陶淵明,如何能做到「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身處鬧市而心靜如水的境界?這正是左宗棠所說的「寡言、養靜」的境界;左宗棠身居高位,權高勢重,朝庭重臣,封疆大吏,確實很難做到「而無車馬喧」,可是他到了古稀之年還帥軍出關,冒風沙、頂寒暑,唯有健康強壯的體格才能應付自如。這也是和平時重視讀書養生分不開的,讀書才能「養靜」,才生「養生」,才能長壽。他每每對人講起自己讀書養生的經驗時,就會說:「讀書能令人心曠神怡,聰明強固。蓋義理悅心之效也。」

像他這樣軍務匆匆,政事纏身的人要在讀書裡求靜,就得把住一個「恆」字,「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生命才會得以滋養,才能益壽延年。所以左宗棠的讀書,不是體力的消耗,而是通過讀書達到老子所說的「萬物將自化」的意境,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的超越。現代醫學證明:不好的情緒,心理失衡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健康、加快衰老、易生疾病。是故「節欲之道,萬物不害」,左宗棠的讀書養生法,實在值得現代人參考。

二、佛教養生妙方

(1)全國第五屆世紀健康老人

在佛教界中,從古至今自然不乏高壽的高僧大德,在此就不列舉了。不過,現在代的妙智和尚以116歲高齡成就肉身,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尊「肉身和尚」,確實是全省乃至全國佛教界的盛事。這位跨越了三個世紀的老壽星,於二零零零年被評為「全國第五屆世紀健康老人」,併名列榜首。

妙智和尚於二零零三年農曆正月廿八在香光念佛堂圓寂,弟子遵照其生前保護真身的囑咐,請來九華山法師,將其跏趺坐缸。缸中配以木炭、檀香木、石灰等原料,再密封缸體及砌磚封護。二零零六年農曆正月廿八開缸,其肉身完好,顏面如生。令人稱奇的是肉身竟新長出了指甲和頭髮。省佛教協會知情後非常重視,要求市佛教協會及香光念佛堂保護好妙智老和尚的不壞之身,供海峽兩岸信眾瞻禮。

據悉,妙智和尚長年食素,注重修煉,持久坐禪,必然氣脈貫通,筋骨相連,體內脂肪極少,這為圓寂後坐缸形成肉身菩薩打下了基礎。而且,他深諳醫術,一旦感覺不適,就自己調養。妙智和尚一生修持「藥師法門」,提倡佛教養生之道——「三勤」,即腦勤、手勤、腳勤;「三靜」,即靜心、靜氣、靜行;「三淡」,即看淡權力、看淡金錢、看淡年齡;「三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其中不僅內涵養生要道,更富有佛教慈悲濟世的真理,堪稱最佳的養生之法,值得當今世人借鑒。

(2)學佛人應如何養生?

一般來說,對於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若多加註意,身體生病的問題自然會減少。但是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無論用什麼藥物、補品、飲食,可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個道理,學佛之人必須懂得,並且深信不疑。

將個人的慾望舍棄,對世間種種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舍棄得乾乾淨淨,內心就會清淨自在;心地清淨自在,身體就不不容易生病。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是正報,身是依報。身體健康與否,往往都是隨心而轉,所以心理健康,身體一定就健康。迷惑、顛倒、妄想、煩惱等等,都是心理的毛病,能將這些毛病統統放下、舍棄,身體無需任何刻意的保養,自然就能健康。也就是說,順乎自然,身體就健康。這些道理與事實,都擺在我們眼前,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身心健康、自在幸福,就要聽從佛陀的教誨,斷煩惱、轉換念頭,也就是轉換觀念。

佛家講的「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而「修觀」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這才是真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觀,參禪還是修觀,念佛亦不例外。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其實都是修正錯誤思想與觀念的方法門徑。如果我們選擇的是淨宗法門,此法門包含念佛與研教,研教是解門,念佛是行門,解行相應,才可能成就。所以,修行學佛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就無法成就;偏在教理,廢棄修行,固然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學教理,也會遇到許多障礙與困難。

學佛首先要明白道理,然後了解事實真相,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真正得到無限法喜。世出世間一切法,其實都在目前,若能真的完全放下。三餐溫飽,衣可保暖,局可安身,就已經足夠了。多餘的都是累贅。

至於飲食方面,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要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晚上少吃的原因,是睡眠時,所有器官的運動都緩慢下來,消化系統緩慢了,吸收能力也緩慢,所以晚上少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佛家「日中一食」,非常之有道理。

 

現在很多人,晚上也不吃,但身體並不好,其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煩惱、妄想未斷。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而每個人能量消耗的狀況不同,有人消耗能量多,有人消耗能量少。而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若妄念少,消耗就少。古代的修行人妄念少,沒有欲求,心地清淨,所以每天一點飲食,就足夠補充能源,體力的需要就足夠了。可是妄想多的人不行,若是補充得不夠的話,體力就支持不了,就會生病。這些都是心理上的問題,心雜心亂,身體就需要大能量的補充;心清淨、妄念少,補充的能量也就少,一天正常的三餐就足夠了。

在中國禪堂裡修定的方法是打坐,也有跑香運動,但以坐禪為主。因此,禪堂的飲食就比較特殊,點心很多,保持「不飢不飽」,便於用功。「不飢不飽」非常重要,也就是我常常所說的「剛剛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的身體決定健康。人在飢餓時發慌,太飽時昏沈,精神不振,功夫都不會得力。所以在禪堂裡飲食,不能超過五分飽,當飢餓時,再吃一些點心。所以,禪堂每天是吃八、九頓,多半是小饅頭、小點心,讓你始終保持不飢不飽,功夫就容易得力。尤其是晚上,吃得愈少愈好。這樣的飲食原則,與現代的養生之道,實在是不謀而合。

結語

養生是一門大學問,而講得最圓滿的是佛法。要維持健康的身心,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消除一切慾念,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世間一切現象都是虛假的、都不是真的,正如《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在順境中就不會起貪愛之心,處逆境時也不會生煩惱。一切境緣之中,能夠保持平常心;所謂「平常心是道」,是菩提大道。我們更要深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能深信不疑,自然就會放下,就肯放下。有些人不敢放下,就是因為害怕放下了之後「一無所有」,明天不知怎麼辦?總是想前想後,不能徹底破除煩惱。這就是因為事理不明,沒有生起信心,殊不知放下愈多,獲得的愈多。依佛法來說,一個人的財富從哪裡而來?是從「財佈施」得來的,佈施是因,富貴是果;「法佈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而「無畏佈施」的果報,則是健康長壽。所以,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因果的道理,自然會愈施愈多。

因此,為佛弟子者,必須把心調好、身調好,使人看到能生起信心,作為世俗人的榜樣。飲食起居要如法,不要勉強,最重要的還是修清淨心,心安住在佛號之中,念念為一切眾生服務,願將自己所學的無上的法門,與大眾分享,推薦、介紹給大眾。如此,就能自利利他,廣結善緣,福慧雙修,法喜常滿。那麼,喜悅人生,自在生命的境界,自然就能達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怎樣求得平安

同樣是拜佛,許多人的目的,並不盡同;有的求福,有的...

星雲大師:增加營養

身體不好,要增加營養;體力不足,要增加營養。總之,...

壽康寶鑒序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

黃豆的營養價值

1、黃豆含蛋白質40%左右,在量和質上均可與動物蛋白比...

【推薦】佛法看身體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問:請問師父個問題,我一個同事也學佛,說幾...

星雲大師:如何獲得身心的健康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個過程,人身體有了病痛懂得...

冬令六款純素補氣補血湯

氣血不調會導致手腳冰涼、精神不振等症狀。今天向考慮...

買枸杞子別貪「色」

很多人覺得這個枸杞子顏色暗紅不鮮亮,沒賣相。其實不...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印光大師對《梵網經》的開示

《梵網經》者,如來陶煉一切若聖若凡,俾其究竟斷除三...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

懺雲法師談慾念

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

檢視自我,清楚專注地活在當下

午後的陽光穿透深色窗簾,投射在雲來寺的會客桌上,照...

服用動物製品,則是不知慚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絲綿者,必須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

職業與信仰有衝突該如何處理

問: 職業與信仰的衝突如何處理?如何學佛? 宏海法師...

真正的佈施,要達到無私奉獻

真正的佈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

出家人應該如何學戒

對於出家人來說,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

肯定自己

溈山靈佑禪師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禪師走了進來,溈山對...

為什麼學佛後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來信,發貼,訴說在念誦《地藏菩薩本願...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

善有善報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與妻子、兒子、兒媳以及孫子...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

現今流行神通度人,是否符合正法

問: 現在社會上有人流行用神通度人,這種做法符合正...

【佛教詞典】現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一切諸法皆依阿賴耶識而顯現,故名...

【佛教詞典】貪慾增上果

【貪慾增上果】 p0978 瑜伽六十卷六頁云:若器世間、一...

【視頻】大安法師《莊周夢蝶》

大安法師《莊周夢蝶》

【視頻】往生咒

往生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