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宗舜法師:理體三寶和事相三寶是缺一不可的

宗舜法師  2011/07/03  大字體  護眼色

三寶必須具足。這裡有二層涵義,

即首先一定是歸依佛、法、僧,不能只歸依「一寶」或「二寶」。所以《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以下簡稱《多論》)卷一說:「問曰:若稱佛及法不稱僧者,成三歸不?若稱法僧不稱佛寶,成三歸不?若稱佛僧不稱法寶,成三歸不?答曰:不成三歸。」窺基大師在分析歸依與敬禮的差別時說:「具歸三寶,方是歸依;但敬一尊,即是敬禮。」其次,一定是歸依事、理兩類三寶。現在有些法師偏重教導弟子只歸依理體三寶,不歸依事相三寶(住持三寶、化相三寶),或者用歸依賢聖僧(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取代原本通於凡、聖二種僧寶的泛指「僧」等等作法,表面看來立意甚高、用心頗深,而實際上按照歸依作法的要求來說,這樣的歸依,作法也是不能成就的。《多論》卷一明確指出:「問曰:為歸依俗諦僧、為歸依第一義諦僧?若歸依第一義諦僧者,佛與提謂、波利受三自皈,不應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第一義諦僧常在世間故。答曰:以俗諦僧是第一義諦僧所依,故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有欲尊重俗諦僧故如是說。」

的確,理體三寶是我們的究竟歸依處,是本體;但是,住持三寶,卻是我們這些未開悟、未證得自性真如的凡夫的根本歸依處,他是理體三寶的作用。理體三寶和事相三寶,是缺一不可的。能海上師在《攝要頌》中指出:「佛謂自覺法者正,自性離染清淨僧。有情皆自具三寶,譬如木中本火性。須藉鑽等勝勢力,所謂佛種從緣生。」此即謂有情本具此自性三寶,迷而不知,故流浪生死。但是,自性三寶不是天然地就可以開顯出來,還必須借助外緣之一切三寶的功德來滋養引發。如同木中雖具火性,但還需要用鑽等方式來使火生燃。

印順法師也說:「但歸依世俗,自不免流於形式的崇拜;而專重勝義(真實),也不免過於高深,不是一般所能明瞭。所以必須歸依現實事相的住持三寶,依此進向真實的三寶。佛教的重視‘像教’,其理由就在此。」聖嚴法師亦云:「信仰佛教,應從信仰住持三寶開始。信仰住持三寶的目的,乃在追求理體三寶的顯現(發明)。今有在家的佛弟子,自己未證理體三寶,便以只信理體三寶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寶的,那是本末倒置,求升反墮的行為了。」

還有些人學了一點教理知識,了解佛從覺照義上說為佛寶,佛德具軌持義說為法寶,從合和無諍義上說為僧寶,本身即使一體具足三寶,所以認為只須歸依佛寶即是歸依三寶,不必一一歸依;甚至有些人因見出家人之過失,而只歸依佛寶、法寶、不歸依僧寶的作法,都是錯誤的。這樣的歸依,無法生起歸依體來。「二寶居士」或者僅以法寶為歸依的義理研究「居士」,可以說不是佛教信仰者。聖嚴法師曾嚴肅指出:「如說,不受三歸,便想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信佛法,而不禮僧寶,他根本先就違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寶不能分家,強予三寶分家,他便破壞了佛法。一個違背佛法而又破壞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學佛的善果,那是永遠不會有的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皈依的三寶有兩種

我們在前面講到皈依的兩種內涵,這個地方講到我所皈依...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傳喜法師:三寶功德從恭敬中求

現在佛教剛剛興盛一點,很多人還不了解佛教,誤解佛教...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出家人當然會有一些水平上的問題;有一次,我聽了很難...

恭敬三寶要從恭敬僧寶開始

我們現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寶呢?在這裡面想一想,我...

佛法僧為什麼稱為「三寶」

佛法僧三種為什麼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

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難假

僧人,就是獨身,第一個是獨身;第二個是住在被縣、市...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

《普門品》和《金剛經》不能一起誦嗎

問: 現在每天早晨我誦《金剛經》,《普門品》,《大...

【推薦】邪淫縱欲導致中風的現世報

中風的原因有很多,用現在醫學的眼光看來,中風無非就...

戒體有防非止惡的力量

我們南普陀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我告訴他:沙彌十...

證嚴法師:離欲、精進

何謂精進?精就是不雜,進就是無退。做任何事,必須專...

先往生淨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們注意到,這十三代祖師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議、從本垂...

惟賢長老《學佛的基本精神》

作為一個人,能夠學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價值的。你...

佛經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

靜慮能得三種功德

靜慮三品者,一,安住靜慮;二,引發靜慮;三,成所作...

以寬容姿態看待不公平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極其窮苦,他的成功乃從艱苦卓絕...

聽經只能聽一位法師的嗎

問: 您三年連續到秦皇島講法,我都親臨來聽,可是心中...

辨別知見正邪的6條標準

正知正見就是佛知佛見。邪知邪見的人,怎能辨別出來?...

宣化上人:魔是來幫助你修道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會有魔...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佛教詞典】愛結

愛結者,謂三界貪愛,結所繫故不厭三界由不厭故廣行不...

【佛教詞典】一切異類可得相

【一切異類可得相】 p0011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頁雲...

【視頻】淨界法師《菩薩善用假名假相假用》

淨界法師《菩薩善用假名假相假用》

【視頻】《心經》潮語讀誦

《心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