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裡邊有一部經典叫《藥師經》,講到藥和病的關係。具體來講,就是四大不調,色身有病。可實際上,從放眼十法界,我們今天把這個心量擴大一點來看這個知見,見識、見解。放眼十法界,那麼九法界以還都可以叫做病人。只有佛,在法界是獨行者、獨健康者,這是身心徹底健康,為什麼?因為已經入到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已經究竟圓滿了。
九法界以回,你想,如果菩薩,對佛來講他還是病人,對吧?還有一品無明沒有斷盡;那相對於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覺有情,大道心,這樣的大乘心發起來了,那麼光說自了的人就是病人,二乘羅漢和辟支佛就屬於病人,為什麼?因為他們只說自了,不懂得利他。只求了生死、入涅槃、寂滅,但是沒有放開緣起。所以他就只能到三百里,到不了五百里的地步了。那相對於五百里,三百里就算還有病沒治好。
那麼相對於這四種聖人來講,六道凡夫稱之為病人,為什麼?因為見思煩惱所困,決定是貪瞋癡慢疑具足的,沒辦法擺脫,就是把我們生命的軌格就演繹到這麼一個低級的層面,又成了病人。
可是六道裡面,相對於人而講,那麼人是病的話,天人就相對來講就好像是病要好一些。因為人,特別是我們欲界來講,人道裡面,人的四大部洲,那麼症狀是比較重的。包括修羅道,相對於天德來講,他也比較缺德,所以也是有一些,就是這個只能算疑難頑固雜症,他這個嗔恨心。
那相對於三途來講呢,人天又稱之為善道,好像立足於三途,人天就算出院,病好了,沒有危險了。三惡道很麻煩。那麼所有的最重症病房在哪裡呢?就在無間地獄。
所以你看,統共十法界來講,他就是都相對而言各有各的病、各有各的好——健康。
所以在《藥師經》裡邊,我們講到為什麼叫藥呢?色身的病,需要物理的藥來療效;我們法身的病或者業障的病,需要法藥來療。你看,從物藥來講,各種材料,地裡長的或者動物身上的,乃至礦物質,等等,只要是色法物質的,他就進行熬製,弄成湯藥喝進去,親近湯藥以後就把四大給就跟糾正過來一樣。再邁入原來的一個循環秩序的正軌上,那好像病就好了,它是這樣子。所以,整個從究竟角度來講,一切眾生有所求、有所得,都稱之為病。無所求、無所得,就稱之為好,病就好了。就這麼一個大標準。
所以你看,既然一切眾生所需都稱之為病,那麼一切滿眾生願的都可以稱之為藥。所以觀音菩薩也可以叫大藥王,大醫王。阿彌陀佛更是阿伽陀藥。那就說明,念佛一聲的這個總持法門,這個阿伽陀藥它是總治一切萬病,總持的。任何病症,包括等覺菩薩,你的病依然能夠靠念佛求生西方好。實際上九法界眾生全通通最好念佛,因為阿彌陀佛是一副特效藥。特效藥。
當然,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會明白,既然一切所需都是病,一切能應的、能給的都是藥,那麼就沒有一個定性的病,沒有一個定性的藥。一樣的,有時候稱之為藥,有時候稱之為病。佛法也是如此,那悟到這個,那就畢竟空義、圓融無礙的見解就起來了。到了極樂世界,一下子就修上來了,無非佛法就是這個般若波羅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