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們現在很難做到一心一意。告訴大家一心一意就是一門深入。
這個「一心」,立足於我們娑婆的現狀,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心的動機上,我們要生起第一個心叫應當心,這個「一心」,應該的應,當然的當,叫應當。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世間法中常說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你什麼都做不成。就世間法,你凡事都應該有投入,有用心,要全神貫注了,你才能取得效果,不瘋魔不成活啊!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想,世間的治生產業尚且如此,保況我們要了生脫死的出世間往生法呢。
所以大家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去做,應當這麼去做,這個「一心」就是叫應當心。應當以這樣的心式,心裡的這個形式,來仰仗佛的功德、佛的威力,來接這個法。所以「一心」,第一個就是應當心,這是從我們講叫心的動機上來講,就是應該這麼去做。你既然這樣了,就不應該三心二意,你應該好好去念佛,建立自己的真實的信願。
所以第二個就是我們要從真實心來剖析一下,這個是從心的相貌上而言,要真實心。說的實際上都是稀鬆平常的話,但是稀鬆平常的話所表的稀鬆平常的境,實際上我們根本就很難反思得到。就這些話表出來的法,就像有時候我們都知道第六意識,天天不斷地在運作,我們也反觀不到第六意識這個微妙的現在的情狀。
就比如說我們講到真實心,大家知道,這是心的相貌,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夠反思到凡夫的心貌都是虛假的狀態,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虛假的狀態。就我們每一念都很難跟這個真實相應,大家知道吧。甚至我們現在聽法都是用虛假心來聽的。
我記得有一個大德說,人的一生是什麼呢,就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就這三個角兒。一輩子就是在這個浮想在妄想中,就很難沉寂下來,你就得不到真實的功德。你看為什麼祖師爺們一再提倡說,大家發心要從誠從敬,虔誠恭敬。為什麼,就是心調到那個狀態的時候,在妄心的這個基點上,最接近真實的水準。
但是我們起伏的都是妄想。所以你看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老遭遇一種叫誤會,因為你比如說有的人很單純,他發的真實心,但是他有時候就不被別人首肯。在別人的那個妄想中認為他修的,他的心就不真實,導致我們有時候雖然發心了,容易被誤解懷疑,結果完了又退了心了,因為畢竟定力不夠。
那麼實際上恰恰把我們的這個妄想,在評判別人的時候,就是把我們自己的妄想給抖出來,大家知道吧。我們在評判別人的時候,在這個不真實的因緣心,那麼你看人家發的真實心,你覺得不真實,恰恰實際上把自己的不真實給露出來了,恰恰在這個上面露餡了。所以為什麼佛菩薩總是出這樣的題,出這樣的招,讓我們過關呢?就是為了訓練我們真真實實的這個歸敬三寶心,真實心,真實。
第三個,前面是從心的動機質量來論這個心的相貌,那麼現在我們是從心的相續上來論這個相貌,就是決定心。怎麼個決定法呢?決定脫離一切其他有可能的走向,就篤定了,就這一個法了,再不動搖了,我們講的,不會被轉了,鐵定了,這個就叫做決定一心。因為大家要知道,我們真的面臨很多考驗選擇啊。大家學佛一定要有這個真實相,你看,我們現在面臨,入道的時候就面臨選擇,你要決定信仰什麼,信仰哪個教,對不對?現在很多時候,有很多機會呀,這個教來拽你,那個教來拽你,特別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這樣的遭遇。
那這個時候就要決定,我信佛。學佛了以後,你依什麼法門,也要決定的呀。你要決定相應的法門,你選擇什麼,選擇淨土。這也要決定心的呀,沒這個決定功德,你就修不下去。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決定相信哪個淨土,就是極樂世界。你決定念哪尊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所有的這一系列法,都要你的決定相具足,才能夠成功的。什麼東西都要有決定相的呀。甚至包括我們所有輪迴中的業種子下去了,我們為什麼現在有相應的果報產生呢?如此的真實堅固,毫不懷疑,為什麼?就是因為它也有決定的功德呀,當時我們造業的時候,覺得一點猶豫都沒有。這是從心的相續度上而言。
當然最後一個,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就是「一心」是什麼心,叫唯有心,唯,唯一的唯,有,有沒有的有。就是說,只能這樣,這是從心的能力上而言。為什麼?就是立足於凡夫現前的能力,我們只能只好這樣,這就叫唯有心。我們現在的所有的本事中,力所能及的就只能這樣了,全情地歸命,就剩這點本事而已了。一定要把這個話講絕,就是你這輩子,除了往生,就只剩下墮了。這就叫唯有心,就是一定要這樣,只能這樣了,唯有心。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理上,究竟上理解,什麼叫做「一心」呢?那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二心呀,大家就這一個心,現前一念嘛。一旦發心了,這一念相應了,全情啟動了,都在這一念心的作用上,本具的心呀,所以也可以叫做唯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