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淨界法師  2023/05/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們內心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內心當中跟著感覺走。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生起我空、法空的智慧,我們內心當中都是虛妄相,不管你造善也好、造惡也好,都是根據你的妄想執著,造作種種的業力,所以這個生命都是虛妄的、顛倒的。以我執、法執來造的業,都是顛倒的。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當中也有善良的功能,但是這個時候沒有辦法顯現。雖然沒有顯現出來,但是並不表示沒有,是沒有顯現,暫時不顯現。這就是我們凡夫的一個相貌。

當我們在生死流轉當中,吃到苦了以後,開始刺激我們立志要消滅生死的痛苦,開始修學佛法。依止佛法的教授,內心觀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妄想是虛妄的。這個時候,我空、法空的智慧,不斷的去燒煉你心中的妄想,你內心與真實心相應的正念,就慢慢慢慢的現前。對於佛法僧的歸依,你的內心當中,念佛、念法、念僧的那個真實心,慢慢慢慢的生起,取而代之,發覺你心中的妄想,也慢慢慢慢的消失掉了。所以,我們出家以後,有時候會想一想:出家以前那個打妄想的你,跟現在的你有什麼差別?這個就值得我們去參究!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這個依他起自性,事實上是有雜染的功能,也有清淨的功能,這二種功能在內心當中都具足,正如金礦一樣,它有沙石,也有黃金的本質在裡面,這個道理是一樣。這個染淨不二、真妄和合的思想,在大乘經典講得也不多。不過我們讀《法華經》,這個思想就很清楚。《法華經》被智者大師列為整個佛陀說法的一個總結,就是佛陀到晚年的時候,把一生的教法作一個總結,所謂「開權顯實,會三歸一」。

法華經有段經文【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這一段經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長者付財」。這個長者付財,佛陀講出一個譬喻說:有一個大富長者,他有珍寶無量,他有一個獨生子,不幸的是這個獨生子,因為一時的顛倒就離家出走,再也找不到這個小孩子了。這個獨生子離開了父親以後,他的生活非常的貧困,做了乞丐,有時候有飯吃,有時候沒有飯吃,他能不能吃飯,他自己作不了主。這個生死凡夫,有時候到人天,有時候到三惡道,他自己作不了主,業力作主。這個小孩子他從乞丐當中,慢慢慢慢的也適應了乞丐的生活,他覺得說:誒,我本來就是一個乞丐,我在生死中流轉是很正常的。他已經習慣於卑劣的種姓。

這個乞丐有一天托缽的時候,剛好來到他以前父親的家,這個大富長者的家裡面。他一看:唉呀!這個家宅這麼的豪貴。他起好奇心,就從窗戶的外面偷看裡面是什麼相貌,看到大富長者坐在中間,身邊有很多的眷屬,周圍堆有很多的珍寶,他非常的羨慕。他正在看的時候,也被大富長者看到他:誒,這個人是我多年前流失的獨生子。他趕快叫旁邊的僕人把他追回來,想要把珍寶交付給他。但是這個兒子,他因為長時間做乞丐,他對自己的心已經沒有信心了,他趕快的跑啊!他說:我不是來偷東西的,我只是路過而已,我沒有偷東西的意思。這個僕人說:我們沒有說你是小偷啊。小孩不信就跑,僕人就一直追,追到最後,這個小孩子因為太緊張,就昏倒過去。這個大富長者就想:這個孩子小時候起顛倒,離開我這麼久,我現在要跟他說他是我的兒子,要繼承我的財產,他恐怕沒辦法接受,心性卑劣。這怎麼辦呢?誒,要施設方便,慢慢來,這件事情急不得!他就說:好,先讓他走吧。

小孩離開以後,佛陀(大富長者)就在他的眷屬當中,派一個長得最卑賤、丑陋的眷屬,化裝成乞丐,去跟這個兒子做朋友,誒!咱們都是乞丐同行,好說!就跟這個乞丐生活在一起,彼此間就有感情。這個人就對他說:我們不要老是做乞丐,這樣不是個辦法。不做乞丐,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說:有啊,某一家人要招聘工人,我們可以去那個地方應徵,好歹讓生活過得安定一點。就把兒子帶到大富長者的家應徵,就被錄取了。剛開始就安排他除糞掃廁所。這個除糞就是修四念處,對治心中粗重的煩惱。因為這兒子很認真打掃,大富長者覺得不錯,就給他陞官到做庫頭倉庫管員。這兒子看到很多的珍寶生起歡喜,但是他想想說:這個珍寶我是不可能得到的,我一生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欣賞欣賞,我不可能擁有。後來,大富長者把他升起來做當家管理,家裡面所有的事情,完全由他一手操辦。但是他還是認為:這個錢我只是經營而已,跟我沒有關係。到最後大富長者覺得因緣成熟了,就在召集所有的親戚過來,當眾宣布:這個年輕人就是我的獨生子,把所有的家財珍寶托付給他。

這個時候,所有的阿羅漢聽了這個故事後非常感動,說:從今以後,我知道【是真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因為我們這個明瞭的心識,長時間在煩惱跟罪業的因緣當中活動,養成了一個等流習慣;當我們開始修學戒定慧的時候,感到不習慣,總是覺得:誒,我這個心好像不適合戒定慧,因為我修戒定慧的時候,煩惱就排斥我,就會打妄想,就會感到有壓力。就是說,我們對大乘的信心就會動搖,我們生死凡夫是不是不適合修戒定慧?不適合成就這麼多的波羅蜜?好像這件事情跟我沒有關係。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其實我們這一念心修習戒定慧、修波羅蜜是正常,我們這一念心打妄想是不正常。你本來是大富長者的兒子,你做乞丐是不正常的。按照道理,我們這個心當初的設計,是要你來修戒定慧的,可以這樣講。

這就好比說,這個冷氣機,本來設計是可以吹涼風的;但是我們因為操作不當,結果吹出熱風來。然後我們以為本來的設計是吹熱風,其實不對。因為我們沒有遵守它的操作手續,它正常的設計是要吹涼風。我們的心,亦復如是。其實我們明瞭的心性,修習戒定慧是正常的,打妄想是不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就聖道,因為真是能夠破除妄,而不是妄能夠破除真。就像金礦,你用火去燒的時候,沙石會脫落、蒸發掉,而黃金則保留下來。所以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我們剛開始只要讓那個錯誤的習慣,慢慢的「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剛開始帶點勉強;但是你習慣以後,你那個正念的操作,妄想就能夠脫離,因為妄想是不正常的。這裡是說明我們內心有真心跟妄心這二個念頭,有正念跟妄念,而正念是真實的、妄念是虛妄的,真能破妄。這是把我們凡夫的內心,作一個比較中道的描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

聖嚴法師《安定人心責無旁貸》

現在我們要救世界、要救人類的未來,只有三個條件:一...

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

一切眾生就是妄心生滅永遠不停的,妄心生滅不停幹什麼...

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

這個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這個觀念很重...

心態決定獨木橋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幾個學生向他...

女人一生中最常得的心理疾病

於壓力過大,而又沒有及時得到解壓,長此下去的話,很...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

事與願違時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心念

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先檢討自己負面(黑暗)的心念。...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

每天堅持做功課

日課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克服習氣、增強定力的好方...

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人...

沒有價值的東西要放在心裡做什麼

要怎麼修忍辱?(為什麼會覺得那是種侮辱、壓力?) 有...

聖嚴法師《我要活下去》

有一位退休的政要向我表示,他這一生輝煌時代已經過去...

五種因緣加持往生者不退轉

有人就問,我們都是業力凡夫,具足見惑思惑了,常常起...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

問: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

別人並不是我

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

喝茶的八戒

喝茶需講究八戒!喝茶能強身健體,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

老來無三昧

我說幾句話。我是說過,年輕人發心修行是容易一點,但...

人的基本禮儀

1、別人給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信徒與固執的比丘

獲得世間利益的方法和證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絕對不同,佛...

【推薦】極樂世界的17種依報莊嚴

作為淨土法門的修行人,經常會被問到,極樂世界好在哪...

估客駝尸

世間萬事有緩急輕重之別,遇到災難危急之時應取重捨輕...

如何避免起貪心見佛而著魔

問: 弟子學佛時間不長,業重福輕,障深慧淺,生怕起貪...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

【佛教詞典】第二能變

(術語)末那識之異名。分八識為三種,第八阿賴耶識為...

【佛教詞典】事理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於佛...

【視頻】《禮佛發願文》旃檀居士念誦

《禮佛發願文》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法鼓山環保之美

法鼓山環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