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

淨界法師  2024/05/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

這個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這個觀念很重要。佛教的觀念是認為我們的生命有心法跟色法,而外在的色法是你內在的心法創造出來的。我再講一次,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在的世界創造出來的,你內在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境,外面就有怎麼樣的環境。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所以你希望改變外在的環境,你就要調整你的心態。外境是內心變現的,這叫萬法唯心。

在本經當中講到,生命有兩種根本:一種是雜染法的根本,一個是清淨法的根本。什麼叫雜染法呢?生死的法,就是雜染法。涅槃的法叫清淨法。也就是說,為什麼你會生死流轉呢?因為它有一個根源。為什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能夠安住在涅槃呢?它也是有一個根源,有一個根本。這兩種根本都是一念心所造的,都沒有離開我們這一念心,只是迷悟的不同。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去參一參:你現在打妄想,是誰在打妄想?用你這一念心打妄想。你眼睛不能打妄想,耳朵它只是一個工具,打妄想的是心。你成佛以後,也是那一念心。那我問你,你現在這一念打妄想的心,跟你以後坐在菩提樹下成佛,那一念心有沒有一樣?完全一樣?完全一樣你就不要修了,你就成佛了。也可以說一樣,也可以說不一樣。那個明瞭性是一樣,但是作用不一樣。一個是迷,一個是悟,作用不一樣。一個是完全覺悟了,一個是在迷惑顛倒。所以,它會講到攀緣心跟常住真心,它們的體性是一樣,作用不一樣。

如果你這一念心跟成佛的心不一樣,那你不可能成佛,你永遠不可能成佛,因為你做不來。你現在只能夠用這一念心嘛。如果你現在的心跟佛的心完全不一樣,那成佛跟你沒有關係。你說,我用沙去煮,一輩子煮不出飯來。你說完全一樣,完全一樣那你還修什麼行呢?所以說體性是一樣,作用不一樣。我們因為迷跟悟產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二本不離一心。雜染的根本跟清淨的根本,其實從體性上來說都是一念心。所以我們成佛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把這個迷惑的心轉成覺悟的心,我們就可以成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

真心跟妄心的差別跟過失

第一、安穩跟不安穩的差別: 當我們的心,住在五陰的時...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

六祖悟道時的五句話道盡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

心跟佛號接觸時,會產生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開始在佛堂中,憶...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當妄想逼出來時,會產生一個反彈的作用力

分別真妄、返妄歸真、修學位次,講到這個地方,其實首...

【推薦】臨終時所發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終將來臨的一刻!那不知何時會來,也許隨時會...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

業力不可思議,但願力也更不可思議

業力固然不可思議,但願力也更不可思議;眾生心地無明...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

純素最常見的誤區

我一直都是實事求是的人。談及純素,我也總是如實說來...

世出世間之事不出於因果

我們以電波和影像來體會,有心念的電波發出去才會投影...

變化的只是我們的感覺

有個人在市場上買了一個青花瓷瓶,價錢還算公道,做工...

要確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一位從事商品零售業的居士向清淨訴苦:近期業務不景氣...

梁武帝對佛教的貢獻

梁武帝(502-549年),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

人體生病的四個原因

藥師法門裡面說:疾病的症狀是非常複雜的,千變萬化的...

世間人都愛黃金,但真正修道人愛剎那靜

打禪七的殊勝因緣,確實是難分難離。馬祖門下龐蘊居士...

因為吃飯而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

藏傳淨土法門弟子的問答

問:昨天聆聽你的開示,頗感受益匪淺,感恩法師。可是...

靜藹法師示身不淨往生西方

靜藹。俗姓鄭,河南滎陽人,少年時到寺院遊玩,看到描...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佛教詞典】進學經

(經名)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說孝順,仁慈,惠施等...

【佛教詞典】五念門

(名數)淨土論所說,念阿彌陀佛五種之門:一、禮拜門...

【視頻】把寬容留給折磨你最深的人

把寬容留給折磨你最深的人

【視頻】慧律法師《有道,不怕沒有廟》

慧律法師《有道,不怕沒有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