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持身不可太皎潔,處世不可太分明

2015/10/02  大字體  護眼色

持身不可太皎潔,處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過猶不及,任何事是都有一定的節度,尤其是對待大眾,更不能過於嚴苛。這一條就是教導我們:一個君子自己修身要嚴格要求,也要與人為善,包容別人的錯誤、缺點。

「持身不可太皎潔」,「皎潔」本來是形容月亮的明亮潔白,引申比喻人的節操清白,光明磊落。這句話就是說:立身修持不可以過於清白。「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污辱」指人事上的不如意,受到別人的玷污、譭謗;「垢穢」指他人乃至環境中一切不善的行為和現象;「茹」在這裡是忍受容納的意思。一切污穢塵垢我們都要能夠忍受容納。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和大眾相處不可以過於善惡分明,對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賢能或是愚昧,善良美好或是丑陋邪惡,都要能夠包容。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包容別人的過失,以此擴寬心量,才能引導別人向善,不至於拒人千里,甚至激出禍害。所以古大德又說:

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

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

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精細聰明要藏在淳樸敦厚中起作用,以免過於尖銳而傷人。從古至今,招惹災禍的人十分之八九是聰明人,很少見到因為厚道淳樸給自身帶來災禍的。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所謂法家如韓非、商鞅、晁錯等,都是因為過於精明,急於改變一些不好的現狀,不惜使用過激手段,最後不但沒能達到目的,反而給國家、人民以及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對後人都是很大的警示。

——輯自《格言別錄白話賞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做人的三大忠告

一對新婚夫婦生活貧困,一天,丈夫對妻子說:親愛的,...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父親

問: 為什麼我爸爸總是夜不歸宿,謊話連篇?這到底是什...

真正貧富的標準

給大家講一個佛陀在世時的故事: 一次法會,很多人來聽...

我們都在寫歷史

佛光山開山以來,許多年輕人跟隨我奉獻青春歲月,日夜...

人的一生都聽了些什麼聲音呢

人,都有一雙眼睛,是給我們看的;也都有兩個耳朵,是...

進退之間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

咸也好,淡也好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

佛教徒的擇偶觀 家庭就是道場

在網上看到有女居士發帖徵婚,要建立一個佛化家庭,除...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

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心燥由萬事起,情卻為一人...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

聖一法師《梵網經菩薩戒之淫戒》

六祖云: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世人迷淨性...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蓮池警策序 末法時代,去聖日遙,佛法式微,邪師說法...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

以無心之法對治妄心

參禪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謂真參,就...

不殺生的內涵

很多人對殺生的內涵不能正確理解,或是認為,牛馬豬羊...

果能攝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楞嚴經》 當知攝心二...

何謂「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破廟的感慨

三個法師在一破廟裡相遇,對那座廟的破敗他們很感慨。...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星雲大師《從何處下手學佛法》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輔導員、各位同學: 今天是...

【佛教詞典】孔清覺

(1043~1121)白雲宗之創始者。宋代河南登封人。自稱...

【佛教詞典】二十四種不相應行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不相應行法為...

【視頻】今天您吃素了嗎

今天您吃素了嗎

【視頻】觀音心咒

觀音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