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2011/03/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過新教育而對佛教無所了知的人,談到信佛問題時,第一個觀念就認為:「這是迷信的舉動」。

事實上,並不是佛教迷信,而是世人硬把若干迷信的事情附和在佛教裡面,才使佛教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

最易於和佛教混淆不清的,就是神祗。神祗在世界名地民族間都有其悠久的歷史,我國亦不例外。原來古代人類,知識未開。對於自然界種種現象,感到神奇莫測。以為必有一種威力無比的神在操縱控制,因之就由驚異感嘆進而祈禱膜拜。

於是皇天、后土、雷公、電母、山神、土地、水神、河伯,一一成了供奉的對像。他們以為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災患,莫不由神柢所掌。

這些神祗,敬之禱之則得福,逆之觸之則得禍,世人為了求福滅禍,於是對神祗祭以三牲之禮,獻以全銀紙箔,以博取神祗的歡心。降及後世,神祗愈來愈多,農村中一家所敬的神祗,有皇天,有土地,有門神,有灶君,谷場中有谷神,水井旁有龍王,主管錢財的有財神,主管祿秩的有文昌,甚至於什麼大仙、真人、仙姑、娘娘,都要在堂上佔一席之地—這樣一來,使人世間全成了神祗天下。

敬奉神祗的目的,消極的是求免禍,積極的是求賜福。消極的求神保佑五穀豐收,人口平安。積極的求神消災去病,降福賜財。等而下之,財迷求神保佑中獎券,官迷求神保佑連陞三級,這些人,不種善因,妄求善果,神若有靈,又怎會隨人之所欲,予取予求呢?

須知宇宙萬象,各自有其因果。欲求五穀豐收,必須勤力耕作。欲求人口平安,必須謹慎衛生。中獎券只是偶然可中,而非必然能中。求陞官須以忠勤為因,以待機遇之緣,不是求神就可達到目的。

語云:「聰明正直之謂神」。一個聰明正直的人尚不肯對謅媚小人假以辭色,豈有神會貪圖三牲祭品而顛倒人間是非呢?世人不明因果之理,妄求無因得果,實是愚癡之至。這種愚行,就是迷信。

不幸社會人士誤把這筆帳算到佛教頭上,甚至於有人把巫卜星相,看風水,擇吉日這些愚行全和佛教扯在一起,這真是解釋不清的誤會。

佛教不同於神道,佛教所信奉的就是佛。佛是覺者之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稱為佛。次於佛的果位的是菩薩,菩薩義為覺有情——覺悟一切有情識的眾生。菩薩是上求大覺之法,下度一切有情。菩薩修到功德圓滿,也就是佛。

我國寺院或家庭中所敬奉的佛,有為教主釋迦牟尼佛者,有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者。所敬的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等。

兩千多年前,釋迦世尊就告誡弟子不得迷信。釋尊在《般舟三昧經》中說:「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神鬼,不得視吉良日。」又云:「不得卜問請祟,符咒魘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世人祭祀神祗,雖屬迷信,但他們心目中到底還有神鬼和因果報應的觀念。所以迷信者,是沒有遇到佛門善知識啟發他們的正信。

最可悲哀者,是那些根本沒有神鬼觀念的人們。他們不信因果,不畏神鬼,胡作妄為,不畏報應。此輩人死後墮落,不知何劫才能超出三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乘八宗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

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認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貧困的地...

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

有同學問,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當然不是。我們學習...

為什麼學佛後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來信,發貼,訴說在念誦《地藏菩薩本願...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當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當代居士修學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

宣化上人:對三寶不要有貢高我慢

在佛教裡,在家人對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臨終的兩種正念

臨終的正念它是有兩種正念: 第一個是聖人的正念、祖師...

微信朋友圈裡的善惡因果

在通訊和傳媒極其發達的今天,微信給大家帶來了信息交...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王陽明心學的四大智慧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

驕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裡,有一群猴子,相處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印光大師示戒殺之要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

何等眾生具備往生淨土的資格

問曰: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最好不要對孩子說的十句話

1.你為什麼就不能夠象。。。。。。 孩子被對比,很可能...

是貪慾葬送了它

內蒙古草原上有一種鼬鼠,很有靈性,整天忙忙碌碌,不...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木耳的補血效果比豬肝高5倍

黑木耳是最優質天然補血品 一提起補鐵補血,人們往往...

誰是最貧窮的人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五百位聲聞弟子與...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

別把食物營養模式化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食品中的營養開始有了一種...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布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布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

【佛教詞典】十師

比丘受具足戒時的三師七證。...

【佛教詞典】大乘二種性

【大乘二種性】 修大乘菩薩行,必具足無漏菩提種子,此...

【視頻】夢參老和尚《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夢參老和尚《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視頻】夢參老和尚《護國不退輪心大陀羅尼明咒》

夢參老和尚《護國不退輪心大陀羅尼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