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念相繼如母憶子

懺雲法師  2018/08/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淨念相繼如母憶子

講幾句用功的話。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這麼說、現在佛這麼說、未來佛也這麼說,說什麼呢?說:十方如來呀,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十方如來可以說是一切佛,可憐、憫念眾生,就像媽媽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樣。媽媽雖然想,要是孩子離開媽媽,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媽媽想死,也沒有辦法,說是「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孩子逃走他方,不見孩子,媽媽再怎麼想,想斷腸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再想到十方如來、佛的慈悲,要是「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做兒子的要是憶念母親,那麼做女兒,也是一樣,要是回過心,轉過意,再去憶念母親, 「子若憶母,如母憶子。」

像母親念兒子這樣念,母子就念念相應,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塊兒,都是有緣的,那麼,我們眾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們一樣,那生生世世我們能生在佛前,了生脫死,不受這些生死、災難。想起來呀,說是佛念眾生,如母憶子,我們深思深思、體會體會,感覺真是佛陀慈悲,我們眾生逃逝,佛念我們,沒辦法。

我當年,體會這些意思 ,第一 、就是虛雲老和尚 ,三步一拜,從嶺南,拜到河北,進入山西,拜五台山。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時候,滿身已經是土,頭髮也是,塵土落得滿滿的,一身破爛。有人看見著老和尚這麼辛苦,就問:老和尚拜山,是為的什麼?虛雲老和尚說是:生不見母,為報親恩。虛雲老和尚生下來,母親就故去,那麼,虛雲老和尚為的報母恩來拜山,超度母親。這是當代禪宗大德高僧。

還有一位禪宗當代高僧,來果老和尚。他老人家在家的時候,母親有病,病的危險,來果老和尚看見母親受那個苦,又怕母親再病重,一氣不來,母親離開人間,來果老和尚無可奈何,心裡著急,看母親的痛苦,看母親要別離這個人世,來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給母親,禱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開,不知那兒是肝,來果老和尚就著急了,那兒是肝呢?割那兒對呢?著急了,這麼一拜,求觀世音菩薩加被,那兒是肝?拜下去,再跪起來,咦!割破地方擠出來一點,來果老和尚一看:喔!這就是肝喔!就割起來給母親熬點湯,添點水,熬好了母親吃,母親吃了就好了。所以佛菩薩這個靈感不可思議,孝能感動天呀!母親就好了。

兩位高僧,都是禪宗大德,禪宗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在「空」的方面說。要是割肝奉母、三步一拜、拜到五台,這是報親恩,在「有」的這一方面,就是「上報四重恩」,不忘父母的恩,才有這種感應。那麼我們為的報親恩、打佛七,為的父母的恩來念佛,十方諸佛憐念眾生,又如母憶子,我們就以憶母的心,來憶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迴向給我們的父母。那時候,我就想:我們要是用功,無論是止語、禁足、打七、閉關,我們都可以說是為的報恩才止語,為報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語、禁足。為的父母我們打七,那麼打七就叫「報恩佛七」;為了父母要閉關,「憶母的關」。我們以憶母的心憶佛,以憶佛的心,迴向給父母,說是二而一,一而不二,我們念佛用功,要緊需要這樣才好。以至於說是給父母念佛,念到父母現身給我們看一看呀,衣帽整齊,笑容滿面、歡喜,感謝兒女的孝心,超度父母往生西方,我們做賢孝的兒孫,一定要這樣子來報恩。

那麼,這樣子念佛,一定眼不觀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身不感觸、舌不嘗味,就這麼一心念,都攝眼、耳、鼻、舌、身,以至於攝意根,不打妄想,這才能徹底報父母恩、報佛的恩。那麼,佛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後說:都攝六根、不被六塵所染,這一念心,就是清淨心,叫做「淨念」;淨念,但有一念不行,淨念得念念念去,叫做「淨念相繼」,這才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繼、又繼,繼續又繼續,繼到深入了,凝固了、不搖動了,會歸一處了,得三昧、得禪定、得著一心不亂,斯為第一!真能報親恩,也能報佛恩。

諸上善人!至誠懇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母憶子、憶念彌陀。念起!聽起!

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治憂鬱症

這種憂鬱症,也是現代文明病。那麼據有關醫療機構統計...

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

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 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

這樣去念佛,即使墮於惡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繼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記。汝果真發孝心,...

五念門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又一重要內容。 第一禮拜門, 身...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種,行...

別讓福氣迷了眼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北魏高僧曇鸞大師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號稱菩薩皇帝的這麼一位君主,就是...

彌陀名號是實相身

第三個偈頌,是法藏菩薩講: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時...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門日況愈下,真修真學者乏人

佛門今天日況愈下,真修真學者乏人。真修則不能息心,...

腳底養生功效多

人的腳底有70多個穴位,6條經絡起止於腳上,與人體各髒...

靜坐與禪定

靜坐一法,佛法叫坐禪,也可叫禪定。禪定的種類很多,...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

我們的安排,怎比萬佛之王的安排

院子裡的某鄰居身材五大三粗,十分壯實,言談舉止十分...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這裡貧是指無財,耗是家破。多...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

圓因法師:行善後為何得不到善報

為何有些人行善後不覺得有善報?這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推薦】省庵法師《不淨觀頌》

佛為貪慾眾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慾即除,可以越愛...

要想貴,先戒淫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慾望越輕!...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語

問: 我曾在網上查過咒語的來歷、定義和作用,但說法...

茹素八年,收穫的遠不止健康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我和先生已經茹素八年了,這...

六字大明咒持誦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掃除塵垢得解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槃特尊者告...

【佛教詞典】小煩惱地法

【小煩惱地法】 p0235 俱舍論四卷七頁云:小煩惱法地,...

【佛教詞典】為病聽酒

(雜語)分別功德論曰:祇園有比丘,病經六年。優婆離...

【視頻】界詮法師《大乘起信論》

界詮法師《大乘起信論》

【視頻】阿羅漢入滅後去了哪裡(淨界法師)

阿羅漢入滅後去了哪裡(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