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用佛法理念來生活,將是美滿智慧的人生

2017/07/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用佛法理念來生活,將是美滿智慧的人生

剛學佛時以為學佛與做人是不同的兩回事,現在看來,原來學佛與做人是相通的,而不是相違背。太虛法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句話也是學佛與做人關係的概括吧。佛法能夠讓社會更和諧、促進人與人友善、改善不和睦的家庭關係等,但究竟的意義還在於讓每一位眾生能夠最終脫離痛苦的輪迴。佛法與世間法並不發生衝突,只要細心加以體會就能發現,用佛法理念去生活,將是美滿和智慧的人生。

專心致志

佛經裡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即是說明在學習佛法過程中,對於學修的教法要專注,才能深入了解教法含義,不至於浮光掠影式的聞思。在生活中亦是如此,無論學業還是事業,只要長期堅持一個領域或學科,再配以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有一番作為與成就。

有的朋友常說現在的工作難找,學業難成。其實不然,社會越是快速發展,就越需要大量的人才做為支撐,只是自身技能不完善的前提下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如果能調整好心態,完善與提高自身的技能,一定會有所成就。

做人只有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最有意義的事情上才會有所突破,在學佛中體悟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領會佛法的智慧妙用,這樣互相借助才能獲得智慧灑脫的人生。

誠實守信

五戒當中講到不妄語,即是心口如是,言行如一。從小父母就教導我不能撒謊,做人要誠實。很多商人始終相信一句話: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如果一個人從做人與經商方面不能做到誠實講信用,我想他在其他方面將會失敗。對同事、對親人、對師長不能存有虛偽之心,當你懷著一顆真誠心與他人相處之時,對方能切實感受到的,也才能回報你以真誠,而不是彼此之間的爾虞我詐。

做人只有誠實才能得到內心的寧靜,可以在任何場合下都無所畏懼,因為不存在對他人的欺詐,自然也不會擔心會有他人的惡意相加。做人只有始終以誠信為主,說話才會被他人採信,講過的話才會有份量,如果經常是口是心非,久而久之身邊的人也會離這種人遠去的。

積極樂觀

人的生活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心態,不同的觀念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做人做事無論什麼時候都應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消極避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大乘佛法也主張自利利他,相信通過今天的努力學修,一定會成就明日的無上佛道,從而廣渡十方一切有情。

人的一生會遇到無數次艱難困苦,只有培養一種樂觀健康的心態才能不被困難所擊倒。古今中外在做學問或者事業上有一翻作為的人,都是經歷了無數障礙才能有所成就的,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佛與做人都是如此。樂觀的心態能使疾病快速轉好;樂觀的心態能使困境轉為佳境;樂觀的心態能轉敗為勝;樂觀的心態能使悲觀的人生走向光明。

自 省

人格要想不斷完善就需要自省,學佛要想不斷進步也需要經常悔悟是否在修行上有哪些不足。我覺得自省的概念與懺悔的概念有著很大程度上的相似,都在某種層面有著反思的本質在其中。道德高尚者通過長年累月與人交往過程中反思總結出的,因為人無完人,做事難免有過失,有了過失要悔改,才能不斷完善。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吾日三省吾身;佛法教導我們經常懺悔。目的都在不斷完善人格與修行。人最難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的。通常見到他人的不足,很少反醒自己的過失,這也是人與人的不同。自省也是美德,也能促進人際交往。在工作猶豫不前時需要自省一下工作方式;在人際關係糟糕時自省是否要改善關係模式;在佛法修學上遇到障礙也要自省,是否修行方法與理解上產生了岐義。

寬以待人

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員,人的一生中要與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打交道,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地區,所接受的教育與民俗也各不相同,只有敞開胸懷無敵意的與大家相處,才會取得非常融洽的氛圍。有個很洽當的比喻,大家都說寺院建築的最前面通常是天王殿,裡面坐著彌勒菩薩,笑臉慈視一切前面敬香的眾生。我們佛弟子同樣要向佛菩薩學習這種平等慈視一切眾生的心量。佛陀也教導我們要對一切眾生慈悲,即能力所能及的施予眾生安樂,拔濟眾生苦難,我們雖然現在是凡夫,但也要盡量向佛菩薩學習。對待不順遂自己心意的人和事,要轉變一種心態去看待,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事事都以自己的意願為轉移,要學著換位思考,用種包容與體諒的心態與眾人相處,畢竟人在社會生存是要與其他個體互動而不是獨立存在的。

做人與做事能有多大的成就,也取決於心量能有多大,正所謂心量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要做一個無所不包的人,才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愉悅的生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

​《菜根譚》警句

《菜根譚》者,一名《處世修養篇》,餘以今年一月東遊...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經,究竟叫你幹什麼呢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給別人看

有些人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卻總是滿心煩惱...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長,變成反面就不妙了

【《韓詩外傳》曰:夫士有五反。】 這裡提到古書的《韓...

看遠、看透、看淡

看遠,就是說凡是要看遠。 懷有寬闊心胸,有長遠的目...

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比捨是個出名的珠寶商人和經驗豐富的航海家。一次,比...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我執和法執帶來的障礙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無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佈施,你就佈施微笑吧...

凡所有相,統統是實相

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

「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何含義

一日夫妻百日恩,其中的時間從一日到百日,這裡的一日...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關懷」與「包容」很類似,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不同...

聖嚴法師《修行念佛法門的三資糧:信、願、行》

修念佛法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願心,...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

生活在報恩的世界裡

給遺棄你的人報恩吧,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給傷害...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問∶ 您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從您的角度該如何進行? 慧律...

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麼希奇呢?現在教育不同...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黃龍慧開禪師有一首詩偈,廣為流傳。偈云:春有百花秋...

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對於淨土的情懷他是這麼...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長得非常美...

【佛教詞典】願智加行

【願智加行】 p1442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九卷一頁云:問...

【佛教詞典】相真如

【相真如】 p0836   瑜伽七十七卷八頁云:二者、相真...

【視頻】護生卡通:超越血癌的博士

護生卡通:超越血癌的博士

【視頻】大安法師《清明用不用燒紙錢》

大安法師《清明用不用燒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