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內心有感,外在有應

學誠法師  2017/05/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師父您好!我有一個疑問,佛菩薩為什麼不在眾生面前顯示神通,讓肉眼凡胎的人類親眼看到佛菩薩的真實存在?這樣人們容易相信因果不虛,善惡有報,就不敢作惡了。

學誠法師:因神通而起的信心,來得快去得也快。再者,以神通度化眾生過患極多,因為除了佛菩薩,一些鬼神也具有神通,一味相應神通,很容易入邪途。佛法歸根究底還是淨煩惱、增智慧、發慈悲,神通只是修行的副產品。

問:至誠頂禮法師!請問,當長輩提出一些在年輕一輩看來非常簡單的問題時,會產生特別不耐煩的心理,這是不是也算一種嗔業?該如何對治呢?感恩法師!

學誠法師:你要知道自己小時候對父母、長輩提過多少問題,重複過多少遍。

問:請問師父,諸佛菩薩為救度眾生髮下的弘願,當何解?也算欲嗎?

學誠法師:菩薩為救度眾生所發的大願是善法欲。《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有二種愛:一者善愛;二者不善愛。不善愛者,惟愚求之;善法愛者,諸菩薩求。」《華嚴經》中說:「廣大智所說,欲為諸法本;應起勝希望,志求無上覺。」又說:「斷善法欲,是菩薩魔事。」

問:師父,怎麼克制自己的慾望?如果刻意壓制有一天會爆發,更可怕,我試過。所以有更好的方法嗎?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不是克制,是淨化。通過聞思佛法認識煩惱根源,以正知正念正思維來轉心,消融煩惱。

問:師父,常聽人說,算命看相之人相當於介入他人因果,會遭報應,但又有觀音菩薩循聲救苦一說,請問這兩者的區別在哪兒?另外,既然觀音菩薩遍一切處,那為什麼又要至誠才能感通?「至誠」時感通來的是觀音菩薩,還是我們自己本具的德能相好?

學誠法師:1. 對因果的理解有誤。一切法都是緣起的、流動的,種下一顆種子,可能結果,可能不結果,結的果可能很大,可能很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那種「介入他人因果」的理解,是把因果當成一個定局去理解,是宿命論,不是佛法的因果論。佛菩薩對眾生的加持利益,就是啟發眾生的善因感果。

2.祈求三寶如同叩鐘,大叩大應,小叩小應,不叩無應,鐘是無分別的,看叩鐘的人用多大力。所謂「感應」,內心有感,外在有應,正是因緣和合。

問:師父,請問如何培養自己的利他心?謝謝!

學誠法師:深信因果、知恩報恩、自他不二。

問:請問法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學誠法師:善惡有不同的層次。通常來說,對現在(今生)和未來(來生)都有益,能感召好的果報的行為稱為善。反之,於此世、他世有違損,能感召惡報的行為稱為惡。佛陀指出最粗重的十大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反過來就是善業。

問:頂禮法師!我小時候不吃肉、蛋、奶,近半年五葷也不吃。可最近生病了,乏力體虛,提不起精神來。家人勸著要吃點肉,我也開始糾結要不要吃點肉補身體。希望法師幫忙開導。

學誠法師:吃肉的人也會生病。你可以去看看中醫,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素食營養的知識。

問:法師,我現在對因果起了質疑。單位裡的小人、壞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孩子學業有成,身體強健,每天樂呵呵。而好人卻身體糟糕,家庭不睦,鬱鬱寡歡。我不再相信因果了。

學誠法師:你所理解的,很可能是「假」的因果觀。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哪一個因,對哪一個果;感果有什麼特點、條件……如果這些都不清楚,何談「相信因果」呢?

問:師父,家庭比較壓抑,父母有時說話特別傷人,我又特別敏感,所以從小和父母關係疏遠。有時他們會說我對外人太好,而我對所有人都是很真誠的。在單位對同事真誠,卻感覺很受傷,也沒想著讓付出的真誠得到回報,就覺得其他人相處怎麼都那麼假,感覺自己總是不會多個心眼處理人際關係。

學誠法師:也許是自己對外界的看法有所偏差,存有過高的期待,或者過多的猜測。敏感的人容易注意細節,轉化成負面的信息來認知,長此以往心事重重,覺得身邊都充滿了惡意或隔閡,其實不一定如此。多親近善友,學習佛法,讓內心更自信、更陽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何要注重迴向

問: 為什麼要注重迴向? 大安法師答: 一般我們做的...

賺錢留給兒女好嗎

問: 我有一個朋友,和我一樣快五十歲了,他年輕的時...

持咒往生需要信願嗎

問: 《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問: 在斷氣之時,給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頂念佛...

大安法師: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問: 放生的意義及其事項,怎樣做如理如法?戒殺和放...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藏傳淨土法門弟子的問答

問:昨天聆聽你的開示,頗感受益匪淺,感恩法師。可是...

研究經典是依唐宋以前的,還是以後的呢

問: 頂禮法師!元朝之前佛法興盛,距今千年,當時的佛...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翠岩禪師《警僧銘》對僧人的告誡

翠岩可真禪師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經參訪過慈明...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念佛的八種相應法和三種不相應法

念佛八法 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

做個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生活,人們常常產生做人難的感覺,...

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

九緣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語

《梵網經菩薩戒》云: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

成佛以後也有三不能

永明壽禪師說: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超越血癌的博士

我有一位同學,現在是美國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國際上...

印光大師:讀經須知

何謂恭敬?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

隨喜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第五...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佛陀為什麼沒有主動說法,而是等待眾生祈請

我們知道,佛陀在出家的過程是遠離人群的,這個過程是...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禪,穿衣吃飯也是禪。能...

慧律法師《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裡感到非常煩悶,就去見廣欽老和尚。頂禮...

【佛教詞典】常陸天德寺語錄

凡四卷。詳稱月坡禪師住常陸州岱宗山天德寺語錄。日本...

【佛教詞典】國師

國師是我國曆代封建帝王對於佛教徒中一些學德兼備的高...

【視頻】淨界法師《責心懺、作法懺、取相懺》

淨界法師《責心懺、作法懺、取相懺》

【視頻】老有佛依,老有所歸

老有佛依,老有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