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如孝法師  2017/02/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世間的男男女女都會因為感情的事情苦惱,如何用佛法的思維去理解愛情呢?

佛法的思維就是讓我們放下。當然,不是放下人,而是放下煩惱和對結果的執著。我們不能太理想化。如果世間有什麼美好的事情,從佛法的角度看,它一定是充滿善意的互動,我們要有一雙會欣賞的眼睛,懂得珍惜一切。我們若能用這種心態去經營任何事情,而且還不執著於結果,那麼生活給我們的回報永遠會超過我們的期盼。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人類的一個生命的著力點就是情感。在佛法當中,情感也需要智慧去駕馭。

情感也是一個緣起法。什麼叫作緣起法?它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基於兩方面,其中之一是物質的因素。物質的因素,就是現在醫學所研究的主宰人情緒的荷爾蒙、腎上腺素等。情難以放下,只能說我們這些物質排得太多了。實際上,這是我們內在生理的一個不平衡,所以對外在的東西就會感覺到無能為力。

如果冷靜觀察就會發現,讓我們痛苦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我們對情感的管理,也就是我們心靈的管理沒有配上套,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才會差距很大。我們要的並不是情感,我們要的是幸福、安詳、吉祥的生活狀態,情感只是這種生活當中的一項內容。情感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如果我們管不好它,家裡肯定是一團糟。不要把情感放在一個很神聖的位置,它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內容,這樣想就比較容易用平常的心去面對了。

每個人出生時,生命都會有一些不足,我們要通過後天對於智慧,對於生命的觀察,改善它、提升它。不要年紀很大了,還陷在這裡面,一輩子吃這個虧,都不知道去管理它。這樣的情感是一種沒有智慧的情感,一種沒有免疫力的情感,一種沒有幸福感的情感。我們在深刻的洞察當中,明白情感並非生活全部的希望和內容,更不要神化它,用平常心面對就好。

借助正見走出情感的陰霾

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有一種病,叫作「情感飢渴症」。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因為人情的冷漠、文明的失落,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更加隱蔽而熱切。

如果我們沒有正見,到了寺院就會變得敏感而脆弱,會在內心打小九九,想要尋找情感上的寄託。這時候,師父變成了我們執著的對像,同修也變成了我們執著的對像。這種狀況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都覺察不到,這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沒有正見,那就是業力的擴散。我們大家要互相去開發正見,而不是去開發情感。情感的飢渴永不會得到滿足,只會像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所以我們自己最好放下對一切外境的執著,這樣才有可能輕裝上陣。如果我們內心不能夠放下這些,就算一個人住在深山裡面,照樣也會祈求情感上的東西,沒有辦法,人就是這樣,所以叫作人。

人要成佛,必須把身上這種陰暗之氣放下,化為光明。佛陀只是說了法,我們自己要懂得去放下。如果我們自己不懂得放下,沒有人可以請我們放下。佛陀也代替不了我們,所以我們要努力地精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

長夜漫漫惡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與弟子入石室城乞食,進城門時臉色突...

【推薦】逆緣讓我成為蓮邦彼岸人

已經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願接觸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接觸外境的第一件事,記得要先離相

我們現在說過我們改變不了外境,改變外境這個是不切實...

晴日集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

【大藏經】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戰勝煩惱困苦最勝行。我們修忍辱度又是能夠戰勝我們煩...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

不顧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義工有功德嗎

問: 有個女孩家裡父親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顧,自己...

導致疲勞的七種病

如果你感到渾身沒勁,不妨給自己23周時間,改變一下不...

修止觀者應調五事

修止觀者,質言之,即調五事也。 一、調食 食之時義大...

口業清淨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種過惡: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就是斗亂...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

中國高僧列傳故事

摩騰法蘭 精通經典 攝摩騰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

「美麗」的危險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

隨緣行善積德的方法

第一與人為善: 何謂與人為善,念念不忘為大眾著想,...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

覺悟不能代替

臨濟禪師將圓寂時,曾開示弟子道:我入滅後,你們不可...

拍攝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麼

分清是否禁止拍攝 部分佛教寺院會在寺內或佛像附近提示...

把心放平,把心放輕

把心放平,把心放輕,才會活的坦然,活的舒暢,活的快...

【佛教詞典】鼠嘍栗二諦

真俗二諦之意義於大小乘諸經論所說不一,古來諸師亦每...

【佛教詞典】普說

謂於禪剎中,普集大眾說法。即師家為一般學人開示宗乘...

【視頻】為了半偈捨身的故事

為了半偈捨身的故事

【視頻】成都文殊院之天王殿

成都文殊院之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