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美麗」的危險

2014/03/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美麗」的危險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復去,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得,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人散意念,恩愛財產,不得脫苦,用貪故。」

這個比喻翻成白活是:「山裡面有一種揭鳥,它的尾巴有很長的毛。這長毛如果被夾住了,它就不敢離開,因為它愛自己美麗的長毛,怕一走開就拔斷了。因此被打獵的人抓住了。身體被撕裂分散,全是由於它愛惜一身長毛的緣故。人也是一樣,清純的意念失散,愛惜自己的財產,不能脫聞苦海,全是因為貪心的緣故。

讀這段經文令人心生警惕,在真實的智慧裡,擁有越多的外表之美,以及愈多的財富物質,就愈是得道的障礙。也愈是失身的陷阱。如果一個人能看破皮相、捨棄財寶就有可能在其中找到智慧的根苗,因為皮相無常,轉眼分散;寶物無常,死後不能帶走--也正是這樣的無常才成為世間煩惱的處所。

釋迦牟尼說:「人聚財寶,譬如蜜蜂釀蜜,採取各種花卉,經過許多時日的勤苦,一旦釀成了,人便拿去吃,它自己吃不到,只是疲憊而已。人也是這樣,東奔西走,求這個做那個,把財寶累積起來,辛苦不能形容。直到死時,別人拿走他的財產,自己反而得了重罪,所受的苦,難以衡量。」

這是易懂的道理,自己擁有財富固然辛苦,留給子孫可能反而害了子孫,我們看多少富家子弟揮霍無度、荒淫放縱,只是依恃祖先留下的財產,不但遠離科研成果清淨日遠,最後常身敗名裂,身陷囹圄,連祖先都連累了。

有財產的有就有負擔,有負擔就不能捨卻,不能捨卻,主操心以歿。求道無門。因此從更高超的觀點來看,美麗是危險的,有錢也是危險的。財寶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世尊說:「為護一家,寧捨一人。為護一村,寧捨一家。為護一國,寧捨一村。為護身命,寧捨國財。」一個國家的財寶多麼巨大,為了一個人的身命尚且應該放棄,何況是一個人的財產,再多也只是海中一粟,有什麼好留戀的呢?

「是故智慧者,金石同一觀。」(《雜阿含經》)對於真正有智慧的人,黃金和石頭是一樣的;對於真正的智慧的者,美麗的皮相是天地所生,轉即失滅,並不早足傲。因為如果人只知道黃金,就不能見到大地之美;如果人只知道皮相,便也不能知道心與智慧的美了。

我們在自然裡也容易找到這樣的例證,罌粟花不是最美的花嗎?它卻長出了鴉片。蛇類和蕈類中有最美麗的花紋,卻往往是最毒的。而那些最美毛皮的動物,往往因為毛皮被獵殺致死;有最美麗羽毛的鳥則因羽毛而被捕,製成了標本。

放下你的財色吧!這樣,你的心才能自在自足的飛翔。《遺教經》裡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處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最令人警惕的是《四十二章經》裡說:「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可嘆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身處於危險還自以為美麗的人,知道美麗是危險的人卻總在少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慢心的幾種不同表現形式

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

念佛就是開佛知見,恢復自己的本覺性

因為人心本來是覺悟的、光明的,其體週遍法界。只因無...

離開塵欲,求生極樂

修行就是要離開塵欲,要發菩提心。覺明妙行菩薩進一步...

過不了臨終四關,念佛人也照樣去輪迴

黃武城,江蘇泰州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學。一日,...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

【推薦】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

處理和化解煩惱的方法

古代禪師提到對治煩惱時,常用斷和轉這兩個字。我們現...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何以應當戒殺?

殺是佛門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緊的事。現在有一...

順境安適,般若無緣

每天晚上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今天我的言語行為、我的心...

小妄語戒與大妄語戒

小妄語: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

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

祖師曾教導我們: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我們總...

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

人為物役,就是物的奴隸

物常是指與人相對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為物役的...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推薦】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

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經過...

人善土地就豐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經》上講,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潔之地,供養...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擁有快樂。但是,多數的人覺得快樂在...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

佛源老和尚對發心受戒的弟子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誡

知客師父領幾位新落髮僧前來禮源公。 知客:師父,他們...

【佛學漫畫】宇宙有盡頭嗎

孩童時期可能都曾有這樣的疑惑:這一切的一切有盡頭嗎...

成佛之前

一日,阿難尊者對佛陀說:世尊,您出生於帝王之家,擁...

【佛教詞典】薩達喇摩

(術語)Saddharma,譯曰正法。三時中,第一時。佛滅後...

【佛教詞典】使

(術語)煩惱之異名也。就喻以名煩惱。世之公使隨逐罪...

【視頻】六字大明咒(舒心佛曲)

六字大明咒(舒心佛曲)

【視頻】淨界法師《真正能造業的是你的心》

淨界法師《真正能造業的是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