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每個人的終極歸宿,你了解多少呢

成剛法師  2017/01/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每個人的終極歸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維死決定會到來,我決定要死的,無有能退卻者。

無論你受生為何等身,皆不能免死者,如《集法句經》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謂不管是佛陀與獨覺,還是諸佛的聲聞弟子,他們都要捨棄這個色身,更何況是一般凡夫呢?

亦不論住於何處,皆不能離死者,如彼中云:「住於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謂在這個輪迴世間,死不能侵害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不論是藏在空中、海里,還是群山間,都無濟於事。

又無論何時受生,皆不能離死者,如彼中云:「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謂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出生的任何有情,都要捨棄這個色身而往他方世界。有智慧的人了達此一切都要壞滅的道理,應當很好地安住於正法,發起決定真實修行。

再者,我們也未有能力擺脫死的糾纏,或者以任何辦法能遮止他的到來,如《教授勝光王經》云:「譬如有四座大山,岩石非常堅硬牢固,山體也沒有任何破裂損傷,巍巍渾厚,觸天磨地,從四面滾滾而來,一切草木枝葉,及一切生靈,都被碾成細粉。不是靠跑得快,就可以逃走的。也不是靠力量,或財物,或咒藥,可以抵擋的,使之退卻的。那麼這四種大畏怖是什麼呢?即老、病、死、衰。陛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這些怖畏中,不是靠走路神速可以逃脫的,更不是靠力量、財物、咒藥可以遮止平息的」。所謂業果逼迫,在數難逃,無可奈何,此之謂也。

(二)思維壽命無增,且無間減損,故決定死者。

壽命本來就短暫,且不會再有增加,而又在不停地減損,如是月盡其年,日盡其月,晝夜交替,剎那剎那消逝而去。如《入行論》云:「晝夜無暫停,此壽恆損減,亦無餘可添,我何能不死」?謂「逝者如斯夫」,晝夜剎那未曾暫停。此短暫的壽命亦在不停地衰減,且又無從額外增添,身為有情的我,又怎樣能不死呢?

下以喻顯,如《集法句經》云:「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究緯邊際。諸人命亦爾,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爾,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艱苦及短促,此復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似杖畫水。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謂譬如織布,隨著一次一次地飛梭走線,能迅速織完一疋布。而人的壽命亦是這樣地速疾短暫!還如那些待宰殺的羊等畜生,隨著其一步一步地挪動,而迅速到達屠夫的眼前。同樣,人的壽命也是這樣短暫、危脆,迅速地被時間吞滅!猶如飛流而下的瀑布,一去再不復返。同樣,人的壽命也隨著時光的流逝,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人的一生本來充滿著諸多的痛苦艱辛,而又如此的短暫急促,唯是速疾壞滅之法,如水中畫畫一般,瞬間流失。又像被牧童持杖驅趕的畜生,不由自主地回到圈欄,而人則無奈地被老病諸苦催趕到死亡面前。

(三)思維存活之際,亦無有閑暇修習正法,決定死者。

如《入胎經》(意)云:初於孩童十年,不知修法。中間半數,於睡眠中度過。後二十年,體衰無力。其餘又多為世事、衣食、煩惱、病苦等牽纏,修法時間能有幾何?實在是太少了。正如伽喀巴大師所說:「六十年中,餘能修法,尚無五載」。

《本生論》云:「嗟呼!世間惑,匪堅不可喜,此姑姆達會,亦當成念境」。嗚呼!被惑業纏縛的世間人,不能長久地堅住於世間,其他又有什麼值得歡喜的呢?這盛況空前的挑燈晚會,在不久的將來,也只能封塵在人們的心中,成為念境而已,畢竟不可得了。

如《迦尼迦書》云:「無悲憫死,無義殺士夫,現前來殺害,智誰放逸行?故此極勇暴,猛箭無錯謬,乃至未射放,當勤修自利」。謂毫無悲憫心的死,他會殘酷無情地殺死人們,現在就已經前來尋隙殺害,有智慧的人誰能不嚴加防範,還放逸而行呢?就像凶勇殘暴的人,他的箭法,又射無虛發,所以在他還未放箭之前,就應當放捨現世,努力勤修自利之行,以取得法財,打付死,富貴未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話夢人生》

古代中國曾有一則做夢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人,在赴京...

【推薦】追求外在的物質,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當初我學佛的一個因緣就是,覺得這個人沒意思,特別是...

念佛求往生不應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時也發願求往生。一旦檢查是癌症,便...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

對苦與樂看法的層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關鍵在於...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惲又。江蘇常州人,平日一向持誦《金剛經》,他的長子...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

慾海漂流具眾苦

講苦,那佛說了種種方法,斷苦的方法,但是我們用不上...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輪轉的一種狀態

敬愛的親人們!人生在世,相聚總是匆匆,繁忙之中偶爾...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世間的四種缺陷

佛教稱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譯是堪忍、能忍,指眾生...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

煮著吃更營養的5種水果

1、梨: 煮一煮,潤燥效果更讚 梨能潤肺止咳,所以在...

「帶業往生」是否應該說為「伏業往生」

問: 請法師慈悲為弟子們詮釋帶業往生的義理,是否應該...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

靜波法師《輪迴與解脫》

關於輪迴與解脫的問題,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即便是...

受菩薩戒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受菩薩戒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業障重嗎

問: 有時一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消業障嗎?還是業障重...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

印光大師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師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深受其益。所以...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

輪迴與轉世

第一節 人死並非如燈滅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教理中,是將...

何謂「阿闍梨」

何謂阿闍黎 阿闍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正行...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佛教詞典】第三禪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三禪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淨天、無...

【佛教詞典】類無別真如

【類無別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

【視頻】為新生兒祈願文(星雲大師念誦)

為新生兒祈願文(星雲大師念誦)

【視頻】妙境法師《西齋淨土詩選》

妙境法師《西齋淨土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