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恆伽達利他得安樂

2010/12/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世尊在王舍城竹園精舍時,國內有一輔相雖然非常富足,但因沒有子嗣而深感遺憾。有一天,恆河邊舉行摩尼跋羅天的祭祀,輔相前往祭拜並祈求說:‘聽聞天神大慈大悲,能救護所有的人民,並滿足大眾的願望,功德實在無可限量。今天來到此地,天神如能滿我心願,賜我一兒,必當以金銀等寶裝飾天神聖像,用上等名貴的香來當供品;若不能滿我此願,將毀壞這座廟宇,併用污穢不堪的糞便塗在天神像上。’

廟神一聽,心想:‘此人豪富、權力廣大,非等閑之輩,但我的功德力還不能滿其所願,此廟必會被他所毀。’於是,廟神便向摩尼跋羅天神報告。然而,摩尼跋羅天神也無計可施,便再往上跟毗沙門天王報告。毗沙門天王聽了也是搖搖頭說:‘我也無法阻止此事,只有天帝有這個能力。’於是毗沙門王即向天帝釋提桓因報告,天帝聽完後,則說:‘這件事有點困難,要看看有沒有因緣。’

這時,有一天人五衰現前,天壽即將終了。天帝問他:‘願不願意投生輔相之家?’天人回答:‘我希望將來能出家修行,持戒清淨。若生尊貴之家,想要離俗修行可能很難,所以願生在一般平凡百姓之家,滿我出家志願。’帝釋對他說:‘如果你願意投身在輔相家,將來想要出家修行時,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地幫助你。’天人命終之後,受胎至輔相家,相貌端正。輔相即請相師前來為兒子命名。相師問輔相:‘你在何處求得貴子呢?’輔相回答:‘是在恆河邊向天神祈求而來。’相師即以此因緣命其名為恆伽達。

恆伽達長大後,志在修行,便告知父母出家修道的願望。父母回答他:‘我們家業眾多,而且只有你這一個孩子,希望你能繁衍子嗣,好光耀門楣。’父母終不答應恆伽達的心願。自此以後,恆伽達深自惆悵,心想:‘如果捨此報身,再投胎至尋常百姓家,將來出家修行,障礙應該不會這麼多吧!’

於是,恆伽達偷偷地跑了出去,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不管是自高岩上跳下、或投入水中、或吞食毒藥,皆毫髮未傷。後來,他又想到一個辦法:‘如果冒犯王法,應該會被大王砍頭吧!’這時,皇后和婇女們剛好出宮至園池洗浴,脫下的衣服則放在樹林間。恆伽達小心翼翼地潛入林中,偷偷地拿起衣服轉身就跑。門監看到後,馬上稟報阿闍世王。大為震怒的國王立刻拿著弓箭朝恆伽達方向射去。但,神奇的事發生了!當箭射出去之後都反向射回,連射三次都是如此。大王生起大恐怖之心,問恆伽達說:‘你是天龍鬼神嗎?’恆伽達說:‘如果大王能滿我一願,我即據實回答。’大王答應了他。恆伽達說:‘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龍鬼,我是王捨國輔相的兒子。我想要出家,但父母不答應,便想自殺再投生至別人家。但事與願違,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能如願,於是我故意觸犯王法,希望能死於此地。但奇怪的是,大王也不能取我性命,這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希望大王能憐憫我,成全我出家求道。’

大王聽了恆伽達誠懇的回答之後,立即允可他出家修習聖道的請求,並一同前往竹園精舍求見世尊。世尊知道恆伽達的心願後,慈悲應允:‘袈裟自著,鬚髮自脫。’恆伽達即現比丘身。接著,世尊為其開示法要,恆伽達心開意解,最後證得阿羅漢果,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阿闍世王恭敬地請示世尊:‘恆伽達過去世種何善根,能投山不死、墮水不溺、食毒無苦、箭射無傷,並且能值遇世尊度其解脫生死?’佛說:‘過去無數世前,有一大國名波羅奈,國王梵摩達與宮女們在林中遊樂唱歌時,林外有一人也跟著大聲唱和。國王聽到他的聲音心起嗔妒,便召喚隨侍將他抓住,準備處死。這時,有一位大臣從外邊進來,見有一人被囚,即詢問事情來由。聽完士兵的敘述後,便交代暫時不要將他殺害,待向國王報告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置。

大臣面見國王時,稟白說:「此人罪不至死,雖在旁和婇女之聲,但並沒做姦淫之事,懇請國王慈憫,饒其一命。」這個人死裡逃生後,感念大臣救命之恩,於是自願留在大臣家中當僕役。許多年過後,這個人獨自思惟:「淫慾傷人甚於刀劍,我現在會在這裡當僕役,便是被淫慾之心所害。」思惟至此,即向大臣報告他的感受,請求大臣答應他出家修道。大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希望他將來成就道業後,能夠有機會再見。

此人來到深山,精進用功,思惟苦空無常之理,最後證得辟支佛果。他信守承諾,回來造訪大臣。大臣非常歡喜,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四事供養。這時,辟支佛於虛空中現神通變化,放大光明,大臣看了歡喜無比,便發廣大誓願,希望將來生生世世富貴長壽,比聖者的神通變化更加殊勝千倍,智慧和福德無與倫比。’

佛陀告訴國王:‘那位助人得道的大臣,就是現在的恆伽達。以此因緣,不但所生之處命不夭折,今生還能隨佛出家,乃至成就道果。’佛說完後,與會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一》

省思

佛法有云:‘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本著歡喜心幫助他人,令眾生歡喜,自心亦捨離了慳貪的煩惱,是故心常喜樂。在利益他人時,亦能廣結善緣,人們自然歡喜親近,現世能得善名遠播、為人尊重之果報,未來更感無量福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仁者,以財發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義禮智信的...

學佛人的一天--從供養開始

供養是佛弟子一天當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行止,舉凡早課前...

佈施就能夠獲得幸福

當你不再對他人進行任何要求時,你獲得的是內心的自由...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帶領阿難尊者及眾比丘入王舍城托缽乞食,在...

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

為什麼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在禪宗裡有一則公案:當初,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

運用佛法來佈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佈施」,...

慳者喜捨

佛陀的大弟子當中,被人讚譽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愛是一種心境

盛產童話的丹麥有兩位科學家,他們是兄弟。弟弟叫哈洛...

不要為了小事而破壞虔誠的心境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

韋馱菩薩入夢示警,商人居士巧結善緣

南華禪寺韋馱菩薩聖像 眾所周知,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

自性無對立,凡夫妄分別

非濁者,雲有則不受一塵。非清者,雲無則不捨一法。無...

佛教基本理論

1. 四聖諦 諦(satya)的含義是實在、真理。四聖諦即苦...

讓青少年超越煩惱

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

【推薦】你怎麼知道你師父是菩薩示現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只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

大安法師: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問: 放生的意義及其事項,怎樣做如理如法?戒殺和放...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推薦】皈依後還能喝酒吃肉嗎

問: 皈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皈依了以後,還能不能夠...

行善如果求回報,心就有了罣礙

從過去佛到現在佛,諸佛關於佛教的教義,有一個概括,...

心為萬行之本

《禪林寶訓》是一本教內禪淨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書。...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怎樣去調伏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學,跟我們一般世間做的學問,在過程當中有一...

怎樣辦喪事才有利於亡者?

雖然絕大多數人並不相信佛教六道輪迴理論,可許多人在...

【佛教詞典】五莊嚴法

嚴飾清淨法界之五種莊嚴法。即:(一)精進,以遠離二邊...

【佛教詞典】蓮華三昧

(術語)佛坐於法華妙蓮之理,謂為蓮華三昧。法華玄義...

【視頻】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視頻】《地藏經》木魚唱誦版

《地藏經》木魚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