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越施越富,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

2016/10/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越施越富,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

一部大藏經中,到處闡明著因果律,不僅在三界六道中都遵循著因果律而隨業受報。直到成佛離不開因果。

因果律中,佈施者得財富報,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在近來確鑿的見聞中,就有兩件十分動人的事實:本世紀八十年代中,福建名剎莆田廣化寺的修復,是由印尼佛教界大量佈施,慨施上千萬元而修建成莊嚴巍峨的梵宇琳宮的!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事實經過。起初的發心佈施者,在慷慨佈施數以萬計的造寺功德款後,就在其經營的事業中賺得倍多;以後,越施越多,獲利也加倍的多。於是越施越富,越富越施,就這樣名剎以興!在南洋一帶,樂善好施,蔚然成風!

1991年秋,我高興地參加了浙東新昌大佛寺的開光盛典。在功德紅榜上,「獨佔鰲頭」的是黃根祥居士施助一百萬元。經知容師介紹了他的佈施因緣:港商黃根祥居士是由大佛示夢給他而發心尋到大佛寺,第一次傾囊施助了一萬多元,回去後,經營順利,賺得倍多,更多地再來佈施,而獲利更多,就這樣,他越施越多,至此合計已達百萬元之巨了。而他已成為三家香港公司的總經理了。這次,他帶著十多位親友興致勃勃地遠來赴會,會後還專程到天台山國清寺進香呢。

佈施者得富裕報,慳貪偷盜者得貧窮報,此理若能家喻戶曉,就能平息多少盜竊和因盜竊而殺人的案件!推而廣之,佛教闡明因果輪迴的事和理,倘能大明於天下,真可以刑案消失,天下太平,安定團結,坐致祥和了!印光法師說得好:「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不信然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股神巴菲特的簡單生活

他11歲開始買股票,現在覺得還是開始得太晚了。 14歲...

真誠供養,受福無量

佛陀在世時,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銀珍寶不可稱...

法佈施為一切佈施之首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

在六十劫中佈施眼睛,最終證得眼識圓通

《心經》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

若非老僧定力夠,幾作驢兒被他騎

我們學佛的人,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記著,...

富商的快樂秘方

功利思想瀰漫的社會,一切都在向錢看。人們往往以收入...

金貓的因緣

過去有一位惡生王,某日游賞王宮林苑時,在園中的廳堂...

60歲法師17年獻血累計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著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釋戒成法師神清氣爽...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不妨先問問自己,對方引起我嗔恨...

人生最大的難題是認清自己

某日,廣濟寺。有居士來問:她的下屬們在工作中形成了...

念佛是愚人所為嗎

【原文】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供養如來

現在,有不少信佛的人,捐了很多很多錢,給寺院和住持...

【佛學漫畫】大悲心陀羅尼

大悲心陀羅尼的故事...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呢?就是...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做事要選好目標

一天,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裡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

翠岩禪師《警僧銘》對僧人的告誡

翠岩可真禪師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經參訪過慈明...

法照大師得文殊菩薩開示念佛法門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

做個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生活,人們常常產生做人難的感覺,...

聖嚴法師《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俗話說:「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見愛情、友情、親情雖...

念佛的八種相應法和三種不相應法

念佛八法 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

【佛教詞典】勸發品

(經名)普賢菩薩勸發品之略。法華經第八卷,第二十八...

【佛教詞典】劉宋文帝

南朝劉宋元嘉元年至三十年(424~453)在位之皇帝。名...

【視頻】宏海法師《北魏高僧曇鸞大師》

宏海法師《北魏高僧曇鸞大師》

【視頻】妙境法師《在第一義諦上,沒有老病死》

妙境法師《在第一義諦上,沒有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