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照大師得文殊菩薩開示念佛法門

2011/08/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

有一天,他在齋堂粥缽中,看見五色祥雲,雲內顯現山寺,寺的東北方有山,山下有溪澗,溪澗的北邊有石門,門內有一座寺院,扁額寫上「大聖竹林寺」。

隔了不久,他又在缽中看見雲中有好幾座寺院,水池、陽台、樓閣及數萬尊菩薩散居其中。

他以自己所看見的境界去請問善知識,有一位僧人說:「佛菩薩的變化事蹟非常神奇,不宜用凡情來測度。如果依山川的形勢來說,你所見到的很可能就是五台山。」

大歷四年,法照大師在衡州湖東寺開創五會念佛道場。感現祥雲覆蓋,雲中顯現樓閣,阿彌陀佛及兩位菩薩的身體遍滿虛空。衡州城裡的老百姓都焚香禮拜,過了好久,奇瑞才消失。

法照大師又遇到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告訴他說:「你曾經發願前往金色世界,禮拜大聖,現在怎麼突然不去了呢?」說完,那位老先生就不見了。

法照大師就跟數位同學,不辭遙遠,朝五台山前進。大歷五年四月六日,他們來到五台縣佛光寺。那天傍晚四更,遠遠年歲奇異的光芒照著他的身體。他立即動身走了五十里路,遇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澗,溪澗北方有一石門,看見兩位自稱是「善財」和「難陀」的童子,引導他到了一座寺院,扁額上題了「大聖竹林寺」五個字,跟缽裡所看見的一模一樣。那個地方,有莊嚴的金地和寶樹來做陪襯。走進寺裡,進了講堂,看見文殊菩薩在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各坐了高雅的師子座,在講經說法,成千上萬的聽眾圍繞著他們。

法照大師上前禮拜,並且問說:「末代凡夫,去聖時遠,知識狹劣,業障和塵垢特別深,佛性無法顯現。在浩瀚的佛法中,不知道應該修行什麼法門,最為精要呢?」

文殊菩薩回答:「你現在念佛,正是時候!各種修行法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這兩種方法,最好也最簡便。我過去劫中,也因為念佛和供養三寶,而成就一切種智。所以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到彼岸的智慧)、很深的禪定,甚至諸佛,都是從念佛而成就的。所以我們知道:念佛是諸法的王。」

法照大師問:「應當怎麼念呢?」

文殊菩薩說:「這世界的西邊,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的願力非常不可思議,你就當淨念相繼而不要間斷,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淨土,永不退轉。」

說完,文殊和普賢菩薩同時伸展金色的手臂,摩著法照大師的頭頂,並且說:「你因為念佛,不久會證得無上智慧。如果有善男信女,想要疾速成佛和證得無上智慧,沒有比念佛更快的了!」

法照大師歡喜禮拜,告辭聖眾而還,兩位童子送出寺門。一抬頭,忽然失去寺院的蹤影,於是他就立了一塊石碑,寫上處所。

四月十三日,法照大師與五十餘位僧人一齊到金剛窟,虔誠地禮拜三十五佛的名號。法照大師才禮拜了十遍,忽然看見他所在的地方,現出廣大莊嚴、清淨的琉璃宮殿,文殊和普賢菩薩也都在一起。他又獨自來到金剛窟,發願親睹文殊菩薩,當他五體投地禮拜時,看見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引導他進入一座寺院,扁額寫著「金剛般若寺」,到處充滿奇妙的寶物,光明閃爍。

法照大師雖然經驗和看見了許多靈異的事蹟,可是他從未告訴別人,那年的十二月,他在華嚴寺的念佛道場,絕食念佛,發誓一定要往生淨土。到了十二月七日的初夜,正當他在念佛時,他看見一位梵僧來到道場,並且對他說:「你所見的五台山境界,何不寫下來告諸世人呢?」那位梵僧說完,就不見了。法照大師心中也感到訝異。

翌日,他又同樣看見那位梵僧。法照大師說:「我不敢隱密聖道,只是恐怕引起譭謗而已!」

梵僧回答:「像文殊菩薩這麼偉大的聖人示現在這山中,尚且招人譭謗,你又有什麼顧慮呢?只要把所見的境界,普告世人,使見聞的人,能夠發菩提心,廣結善緣!」

於是法照大師回憶自己所見的境界,並且寫下來流傳世間。

第二天,江東的慧從法師與華嚴寺的許多僧侶,都跟隨法照大師來到金剛窟和他建立石碑做記號的地方,瞻仰舊跡,大眾悲喜不已,忽然聽到典雅明亮而且節奏分明的鐘聲。大家非常驚訝,知道法照大師所見不虛。因此把這段經過書寫在房屋的牆壁上,希望見聞的人共發殊勝的道心。

後來,並且在化竹林寺題扁額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仍然以「竹林」為名。於是法照大師更加專心念佛,日夜不斷。有一天,他忽然看見佛陀波利告訴他:「你的蓮華已經完成,三年後蓮花就開了!」

三年後,法照大師告訴大眾說:「我要走了!」說完,端坐而逝。

有人說:法照大師曾經在并州創立「五會念佛」。代宗時,皇上請他入京師,教宮裡的人念佛,也是有五會,所以大家都尊稱他「五會法師」。(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

如何看待慈善事業與念佛的關係

在《無量壽經》裡面,佛早已對這種問題有個答案。在這...

龍樹菩薩的故事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

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病中且勿...

有人念佛多年病沒好,便懷疑佛號不靈

《普賢行願品》第四,懺悔業障: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

【佛學漫畫】法界第一高人

阿彌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計量,壽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千金買名,萬金買譽

凱琳在逛紐約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時,在入口處有一...

可怕的黃金

一位僧人驚慌失措地從樹林中跑出來,剛好碰到一對在林...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種常態

父親端詳著兒子手裡拿著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圖,若...

盲人除蚊

佛陀從舍衛國至摩竭陀國行腳,到了一個村落,村中住著...

《佛說盂蘭盆經》教您怎樣報母恩

今天我們這個法會是什麼法會?報恩法會。報誰的恩?報...

淨念相繼如母憶子

講幾句用功的話。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素食主義是一種文化行為

我吃素基於以下三方面:首先我認為吃素,身體營養不存...

未證無生法忍,濁世度眾無有是處

證到無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來這個世間就有宏誓的...

聖嚴法師《好念頭,壞念頭》

一般人多半認為心中的想法並不等於行為,要確實做出不...

【推薦】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

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能作得條條是理,事事...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導大師在註解上品下生的條件時只有一個但發無上道心...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

攝取大量蔬果,能增強記憶力

最近一項研究調查了2533名45至60歲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莫道為惡不報,只因時節未到

世有邪見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時因果、現生因果、隔世...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

【佛教詞典】次第緣

(術語)四緣之一,新雲等無間緣,舊云次第緣。...

【佛教詞典】掉臂行白衣捨戒釋名

亦名:掉臂戒釋名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掉臂者,垂臂...

【視頻】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視頻】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

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