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關於迴向,學佛人普遍存在一個誤解

慈城羅珠堪布  2016/08/29  大字體  護眼色

關於迴向,學佛人普遍存在一個誤解

有關迴向的比喻,是一個人捨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麼,在迴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錢來用於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迴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捨不得迴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萬不要忘記迴向。

迴向即是回轉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於某目的,使之盡快得以實現。所以,為了達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陳述或心中憶念所求之事而迴向,同時以廣大無私的發心把這些功德迴向給其他目的甚或法界眾生,還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長廣大,乃至無量無邊。

最好按印光大師的開示,先將善根迴向法界一切如母眾生(暫時離苦得樂,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覺),然後再進行別的迴向。

一、什麼是迴向?

迴向的含義是什麼呢?譬如,有十個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卻沒有,現有的食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他卻捨不得,而願與其他九個人共同分享。

迴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願獨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的眾生,這就是迴向的內涵。

迴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迴向,二是無毒的迴向。

所謂「有毒的迴向」,就是有執著的迴向。佛經裡講過,凡是有執著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雖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時候,也許還會感覺味道鮮美可口,但當毒發之時,就會痛苦異常。同樣,有執著的、不是三輪體空的善根,雖然也會帶來一些臨時性的善報,但因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終脫離輪迴的痛苦,反而會引發眾多苦受。

無毒的迴向是指無執著的迴向、無緣的迴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迴向。無毒的迴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迴向,二是相似的無毒迴向。所謂「真實的無毒迴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迴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

我們現在只能做相似的無毒迴向,這種迴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裡所講的方法,真心誠意地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迴向其善根,我也如是迴向我的善根。這種迴向,就是相似的無毒迴向。

很多經書上說過,這雖然不是真實的無毒迴向,卻可以代替無毒迴向。例如,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該如何迴向呢?我們應一心一意地想: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如何迴向他們的善業,我也如此迴向我的善業,這就是無毒的迴向。

當然,我們也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迴向。如果不會念或沒有時間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賢殊勝行」的八句兩個偈頌。

龍樹菩薩說過:這八句兩偈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以,僅念這八句就等於念誦了全部的《普賢行願品》。這種迴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淨的無毒迴向。

二、做了善事以後,一定要如理迴向

做了善事以後,一定要如理迴向。因為善業在沒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損壞。什麼情況會毀壞善業呢?

1、發瞋恨心。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嚴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2、自詡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億文殊心咒以後,故意在他人面前賣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誇誇其談地宣傳自己如何了不起,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

3、於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生起後悔心:「我當時的放生是在浪費錢財,是不應該做的。」像這樣的後悔,就會立即毀壞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業;

4、顛倒迴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後,如果這樣迴向:「祝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這就是顛倒迴向。凡是以貪瞋癡為根本的迴向,都叫顛倒迴向。這樣迴向以後,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的惡願,但在此果成熟以後,就再也不會產生其它的善報。

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地迴向,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即使再多、再殊勝的善根,都會被毀於一旦。在這些毀壞善業的因素當中,最容易出現的是瞋恨心,它能毀壞難以計數的善業,對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後必須立刻迴向。

如理迴向之後,善業是否便不會被毀壞呢?如法的迴向,特別是在為菩提而迴向之後,在一般情況下,善根是不會被毀壞的。這就像在計算機中保存文件一樣,在文檔保存好以後,通常是不會丟失的。

此外,迴向應當與發心相應。我們的發心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行善,最後也要為一切眾生而迴向。前後不應該是矛盾的,如果發的是菩提心,迴向卻是為自己就不合理。

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們既不能為這一世的圓滿——自己的健康、長壽、發財而迴向;也不能為了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迴向;而是要為證得菩提、獲得佛陀的果位而迴向,這是最殊勝的迴向。

這樣迴向後,善根生生世世也不會窮盡,其善果雖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卻永無完結之時。因為善根已經迴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證得菩提之前,它們是不會消失的。

迴向和發願有何差別呢?在行善(如放生)時,造了善業,以此善業為前提,於行善後所發之願,即是迴向。平時,不以所造善業為依托的發願,即是普通的發願。如看到佛像、佛塔時,於其前發願「祝願我生生世世……」,這就不是迴向而是發願。迴向和發願的差別在於有無行善,有無所迴向的善業。

三、有關迴向的其他注意事項

在此,還有一些需要強調、值得注意的事項:

1、作為一位大乘修行人,無論在發願或迴向時,首先應當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不傷害任何一個有情的性命,即使眾生的一根毫毛也決不損壞。」當然,因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這種發誓暫時無法完全做到的話,做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這樣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決不故意傷害眾生的生命。」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修學大乘佛法就無從談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當讓自己盡早發起並實現前一種無上、偉大的誓願,並將其作為目前的修行目標與奮鬥方向。

2、應該發願:「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生生世世成為眾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眾生的人),成為度化眾生的人。」佛經中記載:每當我們迴向時,無論所做善業是大、是小,決不能發「祝願我依靠此善根,從而獲得轉輪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長壽……」等人天、聲聞乘之願;這樣專心致志地發願迴向,就是大乘菩薩的迴向。

有關迴向的比喻,是一個人捨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

那麼,在迴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元錢來用於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迴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捨不得迴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萬不要忘記迴向。

迴向時,如果想簡單,就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廣繁,也可以選擇其他較長的迴向文。如《入菩薩行論》的最後一品是迴向品,其中的內容都是大乘菩薩的迴向,念誦這一品的頌詞也很殊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何用女性母親的形象,來表達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形像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時候,觀世...

學佛人不必不食油鹽

不必不食油鹽 不食油鹽,固不必也。佛制無此一說,外道...

星雲大師《什麼是禪》

今天和大家講的題目是《什麼是禪?》。凡是對佛教有研...

學佛越久,離佛就會越遠嗎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

惟賢法師:佛教不是脫離現實

(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麼佛陀對於人生是如何看待的...

弘一大師《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義 三皈者,皈依於佛法...

天堂與地獄

人常說做壞事下地獄,地獄有種種苦刑;做善事則能升到...

依「三法印」來學佛

我們依誰學佛?依三法印來學佛。 若有佛教徒十幾年甚至...

我真的信佛嗎

算起來,接觸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時間,皈依、受五戒...

消氣歌

消氣歌(一) 世間萬般事,哪能盡如意,遇事要想開,...

一心四種淨土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淨土見解,是叫做一心四種淨土。...

【推薦】臨終時所發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終將來臨的一刻!那不知何時會來,也許隨時會...

【推薦】天竺十四祖龍樹菩薩

在佛教的歷史上,大成就者數不勝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每年農曆七月間,中國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濟的法會。一...

換取一時的榮華富貴,你認為值得嗎

歌壇常青樹蔡琴在查出自己患有腫瘤後,列出家中所有的...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

為什麼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持戒要老實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實人持戒,...

把佛號當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講 靜中修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

白居易與佛教之因緣

白居易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自稱...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只要真信切願必定往生

【原文】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於是特開一信願念...

把「失去」當成習慣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