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紹雲長老訪談錄

2015/01/09  大字體  護眼色

紹雲長老訪談錄

出家因緣及與虛雲長老師徒因緣

記者:您19歲即徒步往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禪寺,禮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請長老講述一下您的出家因緣及與虛雲長老的師徒因緣。

紹雲長老:說來話長,我到那裡去是1956年8月,那時候才19歲。

我從小念了幾年私塾之後,就到縣城念高小了。大概是在十二三歲時,偶爾看到一本 《九華山誌》,那時候在《九華山誌》上看到地藏王菩薩、九華山的一些情況。小孩子,那時候不知道什麼是佛教,一心想成仙。到了16歲的時候,就在縣城裡面讀高中,我那時候喜歡去廟裡玩,禮拜天就去附近城北准提庵,看到菩薩像心裡感到很歡喜。慢慢地,就認識了當時准提庵的當家師,他是一個文化人,俗家姓葛,過去曾是一個大戶人家子弟。

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一本佛學刊物《覺有情》,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佛學會出版的。因為好奇,我就翻看。其中有一篇講到虛老,一百多歲,在江西雲居山創辦國家批准的僧伽農場,如果你有信仰,不論民族、年紀大小,只要是男眾(女眾不收),他都能接收你。當時看到這個報道,心中特別高興,就冒昧地寫一封信到那裡去,虛老親筆回了一封信,還給我寄來一個皈依證,皈依證打了一週的圈,讓我念佛,念一千打個點,全點完的話,有一百萬聲。見到皈依證後,我高興得不得了,想出家,把我的想法、家庭情況回信告訴了一下,問他能不能收。他就回信叫我把時辰(生日)告訴他,並寄張照片給他。這些是1954年到1955年春的事情。

1955年下半年,他給我回了信,說明年廣東南華寺放戒,你如果真的想出家,這是最好的機會。1956年我高中畢業,畢業之後,我就到餘居士家去,他比我大15歲(當時我19歲,他34歲),過了中秋節之後,從他家將被子一挑,我們就跑去雲居山了。從蕪湖坐大輪到九江,五等艙,凍死了。九江上岸之後就跑,兩天時間跑了200多里路。

第二天下午到山上,客堂師父就帶我們去見老和尚,這個在佛法上講,叫有緣。有緣的人見面,對方感到合適,你也覺得合適。沒有緣的人見面,覺得怕得不得了,嚇死了。老和尚個子很高大,有兩米左右,眼睛望上去像兩道電光,而且他是湖南腔,不好懂,但我能聽得懂。我也不怕,倒茶給我們喝,我照喝;拿水果糖給我們吃,我照吃。

可同來的餘居士就很怕,我說:你這樣怕幹啥。虛老問餘居士為什麼跑來出家,他說:老和尚,我從小信佛,在家排行老大,父母親死後,我把老二老三都安排成了家,現在無牽無掛就來出家了。老和尚就說,那你還不壞,知道父母死了,給兩個弟弟成家立業。你現在一個人來出家,這很好。老和尚又問我,我那時19歲,其實個子也不小,他就指著我:你這個娃兒,為什麼要跑來出家?我趕緊把茶杯放下,說:老和尚,我想成佛來的,我想成佛。「哦,你要成佛啊,你是為了成佛來出家的,好!」他講了兩遍。晚上就把我們兩個安排在客堂的大鋪上。

傳印長老當時對我就很羨慕說:這下你高興啦?

我說:高興什麼?

他說:你出家是老和尚收你做徒弟。你回答他的話,是在家時想好的啊?

我說:我本來就是為了這個事來的嘛。

他說:你這話老和尚高興,他幫你剃度。

餘居士是大知客僧給剃度的,老和尚高興就親自給我剃度了,後來沒過半個月就去南華寺受戒去了。這個因緣很好,老和尚幾十年不收徒弟,有個正智師,比我早一年來,說:我就拜老和尚,別人我不拜。老和尚說:我年齡大了,都要死了,我不收徒弟了。到了收我做徒弟之後,他去找老和尚吵:去年我就請您剃度啊,您說老了不收弟子了,今天為什麼給他剃度了?!老和尚說:哦,你還提這個事啊。你知道嗎?我前世欠他的,不欠你的(哈哈,眾笑)。虛老這麼說。我站在旁邊也不好說什麼——為了這事他找老和尚吵啊。他比我大一歲,個子沒有我大。所以說,這就是殊勝因緣。

從南華寺回來之後,老和尚對我就嚴了。在功課方面,例如楞嚴咒和十小咒,當時有一位不大識字的師父,一天只能記一兩句。而我在沒有求戒前就已經都能背下來了。不光是背下來,楞嚴咒是我上了五到七天早課就會背了。後來有人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說:你背給我聽聽。然後我就當面背給他聽。看到弟子會背經咒,老和尚高興。受戒回來,他下命令了:背戒律——四分律、菩薩戒你要背,旁人我不要求,背不下來,你就跪在這兒背,最後還是背下來了。我發現好幾次,老和尚他是考驗我,既是真信佛,在家又是高中畢業,根性到底怎麼樣。那時的腦子好使,看三遍就能背,現在的學生你叫他看十遍也背不來。出家人,這些都是因緣。

記者:您是何時受戒的,當時在廣東南華寺受戒的情況是怎樣的?

紹雲長老:廣東南華寺是六祖道場,解放好多年都沒有傳戒,那次是解放後第一次傳戒。當時在那邊受戒,老和尚是戒和尚,本煥老和尚是說戒和尚,了塵老和尚是羯磨和尚(了塵老和尚長得像彌勒佛一樣,胖乎乎的,一米八的個子)。

那年傳戒有奇異事情,六祖肉身舍利我們請(搬抬)下來,看到頭上還長著寸把長的白頭髮。

當時傳戒是比較嚴格的,有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從晚上六點一直拜到第二天早上六點,而且每個人都要燙戒疤,不燙戒疤就沒有戒牒。至於燙戒疤,這是一種供佛的表現,從唐朝時候就開始有這個燙戒疤了,在《高僧傳》上有記載:在宋朝時候有兩姊妹出家,信藥王菩薩。三十晚上,她倆就焚身,姐姐幫妹妹點,妹妹幫姐姐點,燒到眼睛時候她們還在念佛,焚身供佛。現在誰有這個膽量?《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裡,藥王菩薩有焚身供佛的公案。頭上燒這幾個戒疤算什麼?但時代變遷,現在則不要求一定要燙了,但是他自己若是願意燙也沒有辦法(禁止)。

開示禪宗接法、傳法要義

記者:禪宗是我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您是我們當代為數不多的禪宗大德之一。請您給我們簡要概述一下禪宗的歷史淵源以及禪宗的接法、傳法等的要義。

紹雲長老:「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古人授法,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就傳法了。過去佛法傳到東土,達摩祖師傳給二祖,二祖站在達摩祖師洞外,雪都沒到膝蓋,凍得要死,早上達摩祖師開門問他:你立在雪地裡想求何事?

二祖說:請祖師給我開甘露法門,傳我佛法妙義。

達摩祖師說:諸佛妙法,無量劫來,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就能得到的?哪有這麼容易啊!

把他罵一頓,一頓痛責,說他不夠心誠!說天要是下紅雪,就傳給他。過去的出家人都配有戒刀,做什麼用的呢?是一旦遇到將要破戒的情況時,他寧可把自己生命舍掉,也不破戒。例如有人威逼他吃肉,否則就要把他殺掉,他就寧肯自己用刀把自己殺死,也堅決不破戒。這把戒刀不是殺人用的,是給自己準備的。二祖大師當時就拿起戒刀把自己左手臂砍了下來,血噴了一地,噴到雪上,是紅雪了!達摩祖師一看他把胳膊砍下來了,心裡不忍。

二祖的胳膊砍下來會疼,疼得不得了,就心煩,於是就跟達摩祖師說:我現在心不安,很難受,請你教我一個安心的法。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心在哪裡找呢?不是說那個肉團心啊,二祖想要菩提。他說:覓心了不可得。就是說,找不到。達摩祖師講:我與汝安心竟。我已經幫你安好了。就在這一問一答的時候,二祖慧可大師開悟了:心無所得就是真心。

所以古人就是這樣一問一答就開悟了,哪有什麼囉嗦?現在的人你再這樣問的話,他達不到,不能以心印心。

唐宋以後,人的根性淺薄、福德因緣差了。於是,祖師們特開方便法門,以法卷代替。一花開五葉,所謂五葉,就是指禪宗的五家分支。那些開山的祖師都是大徹大悟的人,他們的行持、修道都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你不能認為禪宗的傳法、接法是很輕易的事情。千萬不能認為法卷只是個招牌,能夠升方丈、當住持、當這個長、那個主任...那就會錯意了。應該以開山祖師的修持、道行為榜樣,向他學習,看齊。特別是溈仰宗,它是五家中第一個成宗派的,它的開山祖師是溈仰靈佑禪師,著有《溈山警策文》(我把溈山警策文單獨印出來,每一個傳法的人都送一張),回去你們把這《警策文》常看看,對你們的修持、住廟都有好處。

根據大藏經記載,攝摩騰、竺法蘭答漢明帝的問話,佛陀於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誕生,從那時起,我們中國的佛曆記載,到現在已經3041年了,但佛教傳入中國來只有兩千多年。現在公曆是2014年,是甲午年。

當年本師釋迦牟尼佛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不知道佛陀的心意,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站起來,破顏微笑。佛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教外別傳,傳與摩訶迦葉,汝當善自護持,無令斷絕。從那時候開始,四眾弟子以摩訶迦葉尊者為初祖,第二祖阿難尊者,三祖商那和尊者,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第五祖提多迦尊者,第六祖彌遮迦尊者,第七祖婆須蜜尊者,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第十祖脅尊者,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祖馬鳴尊者,第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第十四祖龍樹尊者,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第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第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初祖菩提達摩尊者,達摩尊者將釋迦牟尼佛這支法帶入中國,傳給中國的慧可大師,就是西天二十九祖、東土二祖,西天三十祖、東土三祖僧璨大師,西天三十一祖、東土四祖道信大師,西天三十二祖、東土五祖弘忍大師,西天三十三祖、東土六祖慧能大師,西天三十四祖、東土七祖南嶽懷讓禪師,西天三十五祖、東土八祖馬祖道一禪師,西天三十六祖、東土九祖百丈懷海禪師,西天三十七祖、東土十祖溈山靈佑禪師,也是溈仰宗派第一世開山祖師,第二世仰山慧寂禪師,第三世西塔光穆禪師,第四世資福如寶禪師,第五世報慈德韶禪師,第六世三角志謙禪師,第七世興陽詞鐸禪師,第八世虛雲德清禪師,我是第九世叫宣德紹雲,我現在將溈仰宗的正法眼藏傳與下一代,也就是第十代,依溈仰宗的輩分是「衍」字輩。溈仰宗的宗派,全部內容是「詞德宣衍道大興」

【詞,是興陽詞鐸禪師;虛老是德字輩;我們是宣字輩,另,海燈法師(宣明),美國的宣化上人,香港的聖一法師(宣玄),衍字輩將來收徒弟呢,就是道字輩,再後面是大字輩】,後面還有「戒鼎馨遍五分新。慧焰彌布周沙界,香雲普蔭燦古今。慈悲濟世願無盡,光昭日月朗太清。振起拈花宏溈上,圓相心燈永昌明。」

總而言之,傳法、接法,就看他對佛法的修持如何——對佛法沒有修持,對佛法沒有研究,說出來沒有依據,也沒有人聽啊。,宣揚佛法一定要按照佛說的經典為依據,以歷代祖師為榜樣用功修持,這樣有修有證,講出來的法才有說服力。你沒有依據亂講,那是不行的。大致就是如此。

開示如何修學佛法 "沒有妄念,才能入道"

記者:您剛才談到我們禪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那麼,「行解相應」就可以做祖師嗎?

紹雲長老:「行解相應」的話,要真正有實證才能稱為祖師。沒有證,就不能稱為祖師,就是文字遊戲。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內不亂,要看不亂到什麼程度,初定下來個把小時也是不亂;一天、一月不亂是一種程度;一年兩年、十年八年不亂也是一種程度,真正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如《普賢行願品》裡所講:「我於一念見三世,三世一切人師子。」他的一念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那是菩薩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達到的。

記者:如上所說,我們修學佛法離不開修證,而修證的前提是首先要「入道」,那麼,請師父慈悲開示我們如何才能入道?

紹雲長老:從禪宗的角度看,達摩祖師講過一首偈子:「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二入四行論》裡有這句話。「外息諸緣」就是外面一切攀緣的事情,你都把它停下來。「內心無喘」不是喘氣的「喘」,是指對於妄想你不搭理。既如此,外面的事情你放下了,裡面的你又不搭理,這樣,對於你這個人來說,心境如牆壁一樣冰冷、筆直。「可以入道」就是和道才能相符契合。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入道的起碼功夫,所以說,沒有妄念,才能入道。反之,若不能「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就不能「心如牆壁」,就談不上「入道」。 何為道?道業者,須臾不可離也。不可離什麼?不可離當下覺照這一念。你有二念的話,那就不叫道。沒有二念,才有一個道。

記者:佛法離不開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往往因為煩惱業障較重,妄想較多,總覺得自己修持還不夠精進,這是怎麼回事?您認為,此類問題如何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紹雲長老:你提的問題是很有代表性的。不能參禪念佛,你想一點煩惱沒有,一點妄想沒有,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正視這個妄想,如何對待這個煩惱,這就需要你對佛教的理論有所了解。

學佛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信心有了,還要對佛法教義有所了解,既要了解教義,也要了解自己這個個體。了解自己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對照佛法教義,觀察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裡不是指男人女人,不是這個意思,這指的是要對自己善根福德因緣的深淺有數。善根深厚、福德因緣好的人,他一聞千悟,你只要講一句,下面有多少事情,他就都了解了。而且在修行上,他能很快就達到三摩地,即是正定。那這個是因為他在過去世有深厚的修行底子,如同走路一樣,他以前走過了,再有人一提,他意識馬上就能到達這個地方,到達這一步。

而像你們剛剛所說的情況:心裡總是有妄想,妄想多了又怕妄想,又因為妄想多了而起煩惱。那這個時候你要思維了:我過去世修行的還是不多,要是多的話,我不該有這麼多妄想,有了妄想才有煩惱啊。這樣你自己考察自己:用你的覺照力考察自己。你知道打妄想的這個人是誰?又是誰知道在打妄想?難道打妄想的是一個人,知道打妄想的又是另一個人嗎?是兩個人嗎?你好好問問自己,這樣你就會了解,這個妄想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習氣就是業障。

對佛法了解之後,就會明白:「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業障就像大海,都是由妄想產生的。「若要消妄想,端坐念實相。」實相是什麼呢?實相無相。妄想就像大海里面風吹起的浪,是業風吹起來的浪,浪一大,什麼妄想都出來了;風一停,浪一息,還是平靜的大海水。在這個道理上理會:這是業障風在吹我這個識浪,才產生這些妄想,由妄想而生煩惱。但是我如何才能停止妄想呢?就時就要觀照實相:妄想從哪裡來?

妄想沒有實體,不像這個桌子,你能摸到它嗎?你能看到它嗎?你能和它講話嗎?但是它有一定的力量,搞得你煩得不得了,而你一擱置它,不搭理它,它馬上就沒有了,你試試看。你一觀照它,它就沒有了。這樣心平氣靜以後,念佛的人再把佛號提起來,參禪的再把話頭提起來,就又是一番境界了。回去要不斷地自己訓練、不斷地實驗,好好「行」,「行」了以後才能「證」,「證」就是體會呀。清淨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要多看《楞嚴經》,修行的一步步,佛在裡面講得很清楚。

開示禪宗與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記者:您剛才提到要先用觀照之法使妄想消除,再把佛號提起來。那麼,請您談談禪宗與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紹雲長老:佛教裡面的修行法門歷來多得很,有八萬四千法門之多。佛法傳到中國,流傳到現在主要有五大宗派,即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傳戒的)、教下(講經說法的),有這五大宗。密宗在我們漢族地區,不是很盛行。修律的要嚴格持戒。不管哪一宗,不持戒,那你就是壞亂佛法的人,就不能算是佛弟子,而且修任何法門就都很難成就。所以說,佛法不外戒定慧三學,而戒為三學之本,由戒才能生定,由定才能發慧。

記者:既然禪和淨土都是人人能修的法門,那麼,您認為,禪和淨土,怎樣修才能夠成功呢?

紹雲長老: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參禪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須了解這兩個法門的道理。就像我們想要去北京的話,應該走哪條路、往哪裡走,這都要搞清楚,方向要對。搞不清楚,方向錯了,就南轅北轍了。

首先我們來談談念佛法門。現在社會上普遍是念佛的人多,念佛求今生今世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一般念佛人都有的想法。

然而,如何才能確保今生今世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呢?你們需要把淨土宗的根本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這幾部經細細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面有這樣幾句話,「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你常憶佛、常念佛,在不久的「當來」,你就必定能見到佛。見佛還不能開悟嗎?「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那麼,要怎麼念才能達到開悟的目的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後幾句話就告訴了我們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都攝六根,就是要我們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攝受住。要如何做呢?眼不亂望、耳不亂聽、鼻子不亂聞,舌根不亂說話,身不要亂跑,意不要亂打妄想。首先我們把意根和耳根攝受住。就是你無論坐著也好,站著也好,躺在那裡也好,走路也好,你念四個字或是念六個字,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佛號,聽得清清楚楚,眼睛不旁視,鼻子也不會亂聞,舌根更不會亂說了,身根也不會亂動。

六根一攝住,妄念不起了,淨念相繼,沒有二念,就是一句佛號,這叫淨念:清淨念頭。不信你可以試試看,因為對於我們人來說,六根的主宰是意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能夠分別變化記憶的「心」。你念佛耳朵聽得清清楚楚了,不用好長時間,一二十分鐘,心就歸一了,念頭自然就攝住了,就不分別這個好那個壞了。

如此,一句佛號相繼,時間一長,心真正清淨下來,就得到三摩地。三摩地翻譯成中文稱為正定,也就是禪定。到這個時候就能叫做有一點功夫了。(念佛)念到三摩地現前的時候,與參禪參到無心境界沒有兩樣!所以文殊菩薩講: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出自《楞嚴經》中文殊師利法王子說的偈語:「……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為什麼呢?都認識到自己的本有佛性。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都是為了這個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總而言之,念佛、參禪、持咒都是方便法,方便到了明心見性的時候,都是同一條路,沒有第二條。經中講:「三世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三世佛,同一個法身。有人說,難道都是一個身體嗎?當然不是指我們現在這個色身,法界身如虛空,你說這個虛空有邊際嗎?就是我們這一念,覺照念頭。你自己觀察,有沒有邊際呀?譬如你坐在這裡,心定下來,想起自己到過美國某某地方,如果你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能夠入定出定了,你馬上就能夠出現在那裡(不是色身的出現),那是我們的靈知靈性的浮現。

因此,念佛的人,到了三摩地現前的時候,再要往前進步,也是禪定,和參禪參到無心是同一個境界。而這個時候如果你說我想求往生,不想什麼開悟,也不想什麼禪定。這也可以的。《彌陀經》上說: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來接引你了,你知道自己要走了——後面還有半句很重要啊:是人終時,身無病苦,心無貪戀,意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果見到阿彌陀佛來接你了,知道要走了,忽然又想起了我還有個金戒指,還有個幾萬塊錢的存摺放在家裡沒和人交代,還有個小孫子,我想他想得很,還想見他一面……動了這類念頭就是顛倒:一會兒舍不得金戒指,一會兒舍不得存摺,一會兒舍不得孫子,你能走嗎?沒有這個念頭,你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呀!為什麼有人念佛念到最後往生不了?就是臨終那一刻,他顛倒了。或者臨終在家裡,輸氧,做人工呼吸,打強心針。不但不安心念佛,心裡還對色身愛惜得不得了。所以我們想往生,首先要把以上這些念佛如何得往生,如何得禪定的道理搞清楚。

那麼,參禪要怎麼下手呢?怎麼樣入定呢?無論參「念佛是誰」也好,參「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也好,一定要把你的一切外在的攀緣放下,念佛也是如此。如果一坐下來手機還在響個不停,你去參什麼?上面剛剛講過,達摩祖師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現在的手機、電腦,是修禪的一大障礙,必須要把這個放下來,名利發財當官都不想。外面攀緣放下了,心如牆壁冰冷筆直,有這種心境,你才能把話頭看下去。

如何看話頭呢?「念佛是誰?」照顧話頭,你不妨坐下來,腿盤好了,身體坐端正了,默念幾句佛號,念到最後靜靜的自己問自己:是誰在念?這念在哪裡念的?如果說是口在念,那麼口不出聲了為什麼還在念呢?如果說是心在念,那麼這個念佛心在哪裡?長什麼樣子?……就在這個不明白的地方起個疑念,疑念一起,當下妄想就截住了。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能去推測:是不是這樣的啊?是不是那樣的啊?一推測,一動二念,就是妄想了。就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冷冷靜靜地觀察當下的這一個「誰」字,這就叫話頭。

不要叫妄想昏沉把這一念打失,就是照顧話頭。照顧時間長了,妄想收攏了,對於不明白的意思加深了,就叫參話頭。等參到「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的時候就是有一點功夫了。所謂「動靜不移,憶忘如一」,即是在動中也好,靜坐下來也好,你這個覺照都是明明歷歷的。憶,是指白天,忘則是指晚上睡覺時候。功夫熟識的人,在睡覺時候也仍然在功夫中。「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地」——這和念佛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是一樣的。

所以講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那參禪的人到了這個境界,要是你決心大,不起二念,晚上不倒單坐在那裡,這時候心雖淨明,心未發光。就是這個我們的心還沒定到一定程度、靜到一定程度——淨極光通達(《楞嚴經》語)。那靜到什麼程度算是「淨極」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虛老在世時候講過,有一次,他和戒塵法師一起打坐的時候,一個跳蚤跳到戒塵法師身上,戒塵法師摸到後,就把跳蚤撇到地上去了。結果跳蚤的腿跌斷了,在叫。虛雲老和尚在定中聽到跳蚤淒慘的叫聲,翌日對戒塵法師說:你這個人咋那麼不慈悲啊,跳蚤腿斷了,叫得好慘啊!跳蚤腿摔斷哭叫的聲音,他聽起來是很大的聲音,靜到一定程度了!我們功夫未到,別說跳蚤,就是老鼠叫我們也聽不到啊!我打這個比喻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能功夫到了那一步,念頭打成一片了,行住坐臥都一點不打失,機緣到了,你觸著碰著,那就像虛雲老和尚喝水被杯子燙了下,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啪啦」一聲響那樣,一下就開悟了。一點不差。

我就講這兩個法門:這兩個下手功夫一開始不一樣,但是到三摩地正定以後都是一樣的。你能到三摩地,到正定以後,自己心裡就明瞭了:哦,原來功夫就如此。現在我們的妄想心,糊糊塗塗的,只是講講而已、聽聽而已,不下一番真功夫,是到不了這個境界的。

記者:剛才您給我們開示了禪宗和淨土宗的修行要訣。說到淨土宗,就離不開一句「阿彌陀佛」,目前教界對這句佛號的讀音尚存不同意見。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紹雲長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這個「阿」字的發音,念「a」、「o」、「e」都可以。只念「佛」也行,只念「陀佛」也行。關鍵在於念佛的人的心念,你能不能不起二念。佛陀時代的周利盤陀伽尊者資質愚鈍,別人教他一句話,他記了上半句就忘了下半句,記了下半句就忘了上半句。佛就教他念「掃帚」二字。周利盤陀伽就一邊掃地一邊認真念「掃帚」二字,掃一下念一聲、掃一下念一聲,心歸一了,也能悟道,也能證果。

說來說去,佛法貴在一心,「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治一切什麼心呢?治一切妄想心、執著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你本有的自性真心如如不動的,外面又去加上一個法做什麼?所以《金剛經》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雖然不容易,但是學佛必須要通達經義,倘若義理不明還各執己見爭執不休,也沒什麼意義。

記者:通過如上您的開示,我們了解到,一切有情眾生都可以通過禪宗、淨土宗等修行法門而得成就,據經典記載,就連魔王波旬,佛祖也為他授記,那麼山河大地能成佛嗎?

紹雲長老: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物就是指山河大地草木啦。深圳曾經有居士準備睡覺時,聽見好多人在哭但是又看不到人。睡著後有鬼神託夢訴說原因:原來是他們家花園有許多花草樹木,而園丁只灌溉花、木,草快乾枯死了,因此哭泣。後來他們就給草木澆水。你看草木上都有眾生。超過1米、1.5米以上的樹木,就有鬼神在上面住。樹越高越大,鬼神就越多,人看不到他們,他們看得到人。

此外,晉末高僧道生法師也曾留下「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當時道生法師因為在對一闡提有無佛性的問題上見解異於常人而見擯。後至蘇州虎丘山時,道生法師對著一群石頭講《涅槃經》,依然堅持一闡提也有佛性的觀點,並問石頭若一闡提真的有佛性那你們點頭。結果石頭們聽到後都點頭同意了。什麼叫一闡提也有佛性呢?這就是說,再壞的人,只要他悔改了也能變成好人。

記者:對於在家居士而言,必不可少的,要面對學佛、修行、生活、工作等諸多事宜,您認為,應如何平衡這幾方面的關係?

紹雲長老:首先,三皈五戒要做好!其次,一句佛號好好地念。第三,在社會上與人交往的話,自己吃一點虧,讓人家賺一點。這就是佛教徒的本色。不要認為,我為什麼要吃虧呀?信教的人,就要講慈悲。悲能拔苦,慈能予樂:拔人家苦,予人快樂,而不是在乎自己的快樂。這樣逐漸的,你的道德情操就提高了,別人對你也尊敬了。還有,佛言真實不虛,要多看佛教大乘經典。

記者:再次感恩您的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紹雲長老:阿彌陀佛!

紹雲長老簡介

紹雲長老,俗名黃德泉,安徽省含山縣張公人,1938年10月出生,於1956年19歲時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出家,同年在廣東南華寺受戒,後迴雲居山,跟隨海燈法師學習楞嚴、法華等經,是虛雲老和尚的關門弟子,蒙恩師嘉許授以溈仰宗第九世法牒。曾任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首座,其著作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紹雲法師開示錄》等,現任安徽省含山縣褒禪寺住持、含山縣佛慧寺住持、岳西縣司空山二祖禪寺住持、雲居山真如寺禪堂以及少林寺禪堂首座等職,是當代不可多得的禪宗高僧大德之一,深受信眾愛戴。(文:智炎、仁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法師略傳

夢參老和尚生於公元一九一五年,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人...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

【推薦】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

少年時代的玄奘大師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少年時代,少年時代是萌發理想的時...

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海山長老安詳示寂

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

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畫傳

一、祖籍綿竹 學道成都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話,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話

問: 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拿著一位高僧大德的話去否認...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

腳底養生功效多

人的腳底有70多個穴位,6條經絡起止於腳上,與人體各髒...

奢華的生活把全人類一網打盡

拚命積累財物的趨勢把人搞得暈頭轉向,失去了冷靜思考...

【推薦】念佛的確是一劑無上的良藥

作為一名醫生,我遇到過罹患各種各樣疾病的患者,從醫...

一個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隻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說:從今天開始,看到...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

學佛的三大綱目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

念《藥師經》專門對治九種橫死

我們剛才講到一個橫死,不該死死了、意外發生的,這裡...

為什麼會有十二類眾生

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

靜坐的利益與方法

靜坐的利益 靜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對於身心健康,確為...

佛陀勸誡比丘勿以神通度眾

昔日,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難陀城的波婆利...

拜佛有三層意義

一般人拜佛,多為追求財勢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法顯大師歷時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願力行無膽怯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 這是《佛...

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

【原文】 汪舟次曰。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

不要讓車輪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駕駛中小心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別去...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問: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衍慈法師答: 你問的是...

【佛教詞典】四不定三斷分別

【四不定三斷分別】 p0460 成唯識論七卷四頁云:悔眠唯...

【佛教詞典】四量

(名數)於三量加譬喻量也。人生之無常,如水泡之無常...

【視頻】少林八段錦

少林八段錦

【視頻】昌義法師《2019年廣靈極樂寺精進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9年廣靈極樂寺精進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