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惟覺法師  2016/05/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現代人物質生活非常進步,但心靈依然空虛煩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不定、心不知足。物質的享受是一種刺激,使人暫時得到滿足;刺激過了,身心疲憊,又想追求新的刺激,心始終不定、始終是空虛的。

靜慮正觀 定慧等持

現在世界上亂象叢生,想要世界安定,必須從每個人的心開始。心不淨,世界就不淨;心不定,社會就不會安定。所以,「定」與「慧」是很重要的。一般人說「處變不驚」,這就是定;「莊敬自強」,這就是慧。

西漢劉安《淮南子》云:「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凡事退一步看,就是海闊天空。「澹泊」,則身寧心靜,這就是定;心能夠靜、能夠定,就能「明心」、就能「致遠」。儒家說「定、靜、安、慮、得」,佛法也說:「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心定了,就能產生高度的智慧。

佛法所說的智慧,與一般的知識不同。人一生當中所學習的科學、文學、醫學……,都是一種知識;能知道這些知識與經驗的這念心,是平靜、安詳、無我的,這就是智慧,這就是禪心。

「禪」,就是定與慧的總持。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無論是學校、家庭,或是在社會上,都需要定慧。將定慧運用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乃至於行住坐臥、吃飯做事,皆能適得其中,處處都是禪。

水清見月 日用現成

悟到「禪」,事理就能圓融、自在,如禪宗祖師所說:「挑柴運水,無非神通妙用。」無論挑柴運水、迎賓送客,無不是道。日常生活當中,做了種種計畫、種種安排,這是有為法;做了以後,把能思、能想的心放下,思而無思、念而無念,歸於無為法,這就是禪。外面的境界雖然千變萬化,這念心始終一如,了了常知,這就是中道、就是實相。中道,就是指這念心達到禪的境界,雖然不可說,但一說出來就恰到好處;雖然不可思,卻是無思而得,信手拈來無不是道,這就是禪的妙用。

假使悟到這些道理,人生就很自在;相反地,心量打不開,看什麼都不順眼,走到哪裡都是煩惱。縱使住的是高樓大廈、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心安不下來,每天斤斤計較、疑神疑鬼,到最後精神恍惚、失眠,久而久之變成精神問題,這時,即使再富有,人生也毫無意義。

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心要能作主。古人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心能夠安定下來,即使住在茅蓬裡,也勝過七寶宮殿;雖然吃的是粗茶淡飯,卻津津有味。陶淵明也有一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就是禪。「山氣」,代表我們的心境;「飛鳥」,是指這念心的自在。 「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所說的真心。「欲辯已忘言」,說出來就不是了,但也不妨礙言說。

我們這個心平常都是相對的,患得患失,心猿意馬,始終沒有停過。一天下來,感覺身心都很疲倦,這個時候把眼睛閉上個幾分鐘,養養神,一睜眼,馬上精神百倍,這就是充電。所以,要經常保持心的寧靜、經常檢討反省,有了煩惱馬上化掉,如儒家所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這念心像鏡子一樣光明,不染一點塵垢;像一潭止水一樣,文風不動;心量如虛空般廣大,冤親平等。

禪修的目的,就是轉識成智、轉染成淨,把相對的心變成絕對的心,把染污的心變成清淨的心,從煩惱的心變成菩提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煩惱化掉了,心就安定下來,智慧自然就顯現出來,身體也會健康。照著這個道理去用功,就是道、就是禪。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個人去追尋,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大富大貴。這麼一想,心馬上就落實下來,人生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南懷瑾:禪宗的棒喝

講到禪宗,往往使人聯想到棒喝,好像禪宗與棒喝,是不...

禪在當下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叫禪在當下。要講這個題目,首先我想...

禪師的考驗

慧忠國師是浙江人,俗姓冉,號光宅,是六祖惠能大師的...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

星雲大師《禪修法門》

永惺長者、各位法師、各位嘉賓,很感謝佛陀的慈悲光明...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問: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師答...

參禪的入門方便

很多學佛的人,想通過參禪的方法衝破凡聖關,了脫生死...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一個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轉,就被它所繫縛

你看我們有住的時候,我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

沒有信願,持名不是真效果;沒有持名,信願得不到真感通

淨土法門一直講到說是感應法門,這個成就不是靠你的禪...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年輕是培養福報的好時​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觀音菩薩,莊嚴面相,兩耳垂肩...

娑婆是虛幻的,為何還要行孝關愛禮敬呢

問: 既然娑婆世界是虛幻的,那為什麼還要認認真真對待...

禪話禪理30則

1。甜酸苦辣嘗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萬水千山走過,...

「邪因緣論」與「無因緣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時,當時的印度是一個文化非常發...

跟佛菩薩討價還價

一個居士說:師父,我發願誦1000部《地藏經》,迴向給...

開悟不是想出來的

功夫用踏實了,開荒種地,磕著碰著都能開悟。 香嚴禪師...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合掌與養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禮節,也是一種修養與和平的含...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念佛吃素轉惡業大苦為小苦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於此。目疾發生,不知懺悔宿生此生...

財神之王藥師佛

一、前言 一般介紹藥師法門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修持藥...

法執——但去其執,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問了:四諦法是苦集滅道,有四種相狀,而我們...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佛教詞典】八不顯實

在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的...

【佛教詞典】非一切時同行相應

【非一切時同行相應】 p0719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云:...

【視頻】妙境法師《布施一缽飯,得九十一劫富貴果報》

妙境法師《布施一缽飯,得九十一劫富貴果報》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綱要》MP3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綱要》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