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佔便宜的人,實際是消耗了自己的福報

學誠法師  2016/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佔便宜的人,實際是消耗了自己的福報

福報的獲得,根本因是佈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佈施有三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眾生。冬天在窗台上給小鳥撒一把米是佈施,老師教給學生知識也是佈施,教人學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佈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執著。《大智度論》中說:「若著心佈施,有不稱意事,則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那該怎麼做呢?要有心理準備:即使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善良的,也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乃至可能有人誤解、排斥,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正常的。

佈施的對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猶如田地,同樣一顆種子種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有三類對像,對他們造業後果很重,稱為三種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師長稱恩田,貧窮困苦之人為悲田,佛法僧三寶為敬田。

供養、佈施,要隨力隨分,重在內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錢物。孝敬父母、供養三寶、佈施貧困,凡事包容大度、發心廣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嗇、恣意浪費、怨天尤人、輕狂浮躁,就是損福。

佛菩薩累劫對眾生「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努力做種種令眾生歡喜的事,就是為了和眾生結善緣。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到別人,正說明生命有價值,要能夠幫助到越來越多的人才更好,這本身就是我們所願。

每個人的性格、知見、習氣等,帶有過去業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歡佈施的人今生也會喜歡佈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當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才可以改變命運。修行就是要改變惡的習氣,增長善的習氣,用願力來扭轉業力。

人不能簡單分為「好人壞人」,命運也不能截然分為「好命苦命」,因為人是善良與煩惱共存,命運也是福禍不定的。正是因為我們有煩惱,造了雜染的業,所以感得苦樂交織的果。丟失財物,從眼前來說是自己不小心,不是做好人造成的。若已無法挽回,那就做佈施想,為未來種下福樂的種子。

要造什麼樣的業,做什麼事,取決於我們的宗旨和智慧,在這個方向下,隨順因緣而為。譬如佛弟子立志成佛度眾生,就應按照佛法的教導廣行善業、勤積福慧,這是主動的選擇。自己要怎樣去修行為善,則隨緣而為,或聽聞、或承擔、或佈施、或持戒,自己在什麼因緣下就做好該做的事。不同的善業感得不同的樂果,譬如佈施得財富,戒行得尊貴等。

對於個人修行而言,對方假乞討,也不礙自己真佈施,發願以今日之財佈施作為未來法佈施的因緣,更深地救助他心靈層面的貧窮。對於社會建設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圖的環境中,能夠有一份真誠的慈悲是無比寶貴的。不管真假,他都是「乞者」:物質與精神的貧瘠,都需要幫助乃至救拔。即使面對假乞丐,我們也可以「真佈施」。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行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在自己不會感到勉強、為難的範疇內佈施,如一元、兩元。「假乞丐」不礙「真佈施」,修自己的同情心、慈悲心,還可以發願以今日佈施財物的善緣,結下未來更究竟幫助對方的法緣。

菩薩要發心,但這顆心不能執著。譬如佈施,要廣行佈施,精進佈施,但不能執著於有一個佈施的「我」,有一個被施予的對像,有一個所佈施的東西。一旦有了執著,就會產生貪吝、嗔恨、憍慢等煩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需要高妙的智慧,是菩薩高階修行的功課。

物質佈施是為結緣,法佈施才是真正的饒益。借此因緣發願:願我未來能夠圓滿佈施波羅蜜,普施法財,究竟饒益眾生。 「若著心佈施,有不稱意事,則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養善人,有少凶衰,則嫌佈施不應,悔惜所施。」

生活中處處可以行善。把路上絆腳的石頭搬到一邊,方便其他行人;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一個座;給心情不好的朋友一個鼓勵;進電梯時為後面的人按一下門;別人提著重東西時幫著抬一抬……以待人著想之心去付出,無論是財物、體力還是智慧,都是在行佈施。

把工作當做對他人的佈施。每天都能幫助大家解決問題,說明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事情總是需要有人去做,去做了就能累積「財富」,從世法上來說,是業務能力、是人脈、是工作責任,從佛法上來說,是善業,要歡喜地做。

佔便宜的人,實際上佔不了別人的便宜,只是消耗自己的福報;吃虧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吃虧,而是償還宿債,若能夠作「佈施想」歡喜而為,則成為增長福報的好機會。其實我們內心的不愉快,正是因為自己有貪有執。修行人不是拿別人的煩惱開刀,而是與自己的煩惱戰鬥。不被煩惱所困擾,才有辦法看清境況、智慧處事。

吃藥、調理、鍛煉身體,能讓身體健康;聽聞、思維佛法,轉變心意,能令心靈自在。身體不好,一方面有宿世殺生或傷害眾生的業因,另一方面也有今生飲食、作息等不適當的外緣。現在要多造善業,隨緣慈悲放生護生、素食、佈施醫藥、照顧病苦,並遵醫囑保養身體、注意鍛煉等。

貪利供養,嗔心持戒,憍慢作福,勝他佈施,無殷重心,非廣大意。若如是行,難招淨業。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譬如獼猴不能暫住;人命逝速,疾於電滅,人身無常,眾苦之藪,以是之故,應行佈施。

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

福報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較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跟福報大的人一起出...

【推薦】賣貧、賣賤、賣短命

阿槃提國有一個大富長者,資財很多,而他家裡有一個老...

平安無事清清淨淨,就是究竟的福報

在政治哲學上,如果想立功創業,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這...

這樣賺錢花錢必能增加福報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是難行之法,難行還是要行。佛陀對...

生命不止,佈施不斷

因果法則是宇宙人生的客觀規律。無論是否學佛,每個人...

賣掉貧窮

這這是怎麼一回事?是誰允許這個下賤的奴婢進到屋內?...

戒德具足,堪做世間之福田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向...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

讓地球休養生息

日本大地震和連續的餘震,讓人們不由得不將關注點轉向...

改變自己的九條建議

一、不沉湎於過去,只活當下 電影《功夫熊貓1》中一句...

化解夫妻衝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間經常有些小衝突和矛盾,這再正常不過了,關鍵...

從果報中反省自己的因地

我們對因果的態度,應該是從果報中反省自己的因地,這...

德亮法師往生見聞錄

時維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點二十分,德亮...

法執——但去其執,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問了:四諦法是苦集滅道,有四種相狀,而我們...

大安法師的出家因緣

社會上也說,人有一點隱私嘛,就算我是一點出家因緣的...

六道輪迴,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是具足染淨諸法的清淨,...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

今生不要再錯過念佛往生的大好機緣

問: 弟子是醫院離休的醫務人員,雖是護士專業,但是從...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現在由於我們很多人從小對宗教對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

商人與羅剎鬼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羅國和毗提醯國之間,有一片曠...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

「中道」的財富觀

小乘佛教認為金錢是不潔淨的,如毒藥,似毒蛇,應該遠...

大安法師:念佛就是醒夢

大家來東林寺,如果從法的精神來看,東林寺傳達了一個...

【佛教詞典】堅意

梵名 Sthiramati。音譯悉恥羅末底。印度人。著有入大乘...

【佛教詞典】惡貪

謂於他財物及所攝受。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安養曲)

南無阿彌陀佛(安養曲)

【視頻】妙境法師《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

妙境法師《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