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精進不怠

2016/02/02  大字體  護眼色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精進不怠

「淡泊」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面的解釋是:「不追求名利」,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等。《東觀漢記·鄭鈞傳》載曰:「好黃老,淡泊無慾,清靜自守。」這就是道家的一種處世態度:淡泊無慾,清靜無為。宋代詩人秦觀在《送蔡子明襄用蔡子俊韻》中寫道:「故人淡泊處天性,鷦鷯巢林一枝足。」這同樣是說,淡泊是一種知足、不逐名利的心態,其實古往今來的先賢哲人們,無一不以「淡泊」二字為座右銘。淡泊人生,方能不忘初心,有始有終。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在佛經中多有論述,是佛祖希望信眾們持有的一種生活態度。對於自己尚未得到之物不貪求,謂之少欲;對於已得之事法,即使少得亦覺滿足,謂之知足。《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經中是說,多欲多苦惱,知足才能富樂。唯有少欲知足,我們才能不為名聞利養所累,才能不為權勢利祿所羈絆,才能真正淡泊人生,福樂相伴。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勤修福慧。諸葛亮雲「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人生,需要我們明志、達遠,放下身心的束縛與障礙,追求自由與灑脫。這就需要我們勤修福慧,培植自己的福報,長養自己的慧命。一個有福報的人,是需要廣結善緣才能去成就的;一個有智慧的人,是需要面對很多困苦和挫折才能成就的。我們想勤修福慧,就不必患得患失,只需要勇敢地去面對,去承擔,去付出,去創造,就能在人生中找到真正的樂趣。「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當我們福慧具足,就會活得輕鬆、自在、灑脫,也就達到了淡泊人生之境。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精進不怠。佛陀曾說:「諸事無常,精進不怠。」即是說,我們的人生如同光怪陸離大千世界,倏然多變,生老病死等人生「八苦」一直在我們身邊。如何才能淡泊這複雜多變、無常的人生呢?那就需要我們精進不怠。精進不怠就是要求我們發出離心,發勇猛心,不忘初心,誓不退轉。《了凡四訓》中講到「天下聰明俊秀不少」,聰明的人太多了,為什麼不能成就自己呢?「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就是大部分人常常陷入因循苟且之中,容易懈怠散亂,被無常多變的人生所睏頓、桎梏,而耽誤了自己,所以,我們要時刻找個心念,精進不懈,時時觀照自心,修正身心,才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失初心,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需要我們心無旁騖。何謂心無旁騖?即是說,心中沒有太多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專心致志。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我們若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能有二心,就不能分心。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我們能集中精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獲得圓滿。實際上,我們心很容易散亂,思想很容易散漫,以致我們很難去關注一件事情,很難去成就一件事情。唯有物我兩忘,心無旁騖,才能專心致志,集中心念和思維去完成任務;唯有心無旁騖,心繫一念,才能摒棄身心之外的一切煩惱,破除妄念與執著,達到淡泊人生之境。因此說,淡泊人生,需要我們心無旁騖,去克服人生中的種種困惑、疑慮等等。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雲舒」,淡泊人生,是一種輕鬆愉悅的處世態度,是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豁達情懷,是一種「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的怡然之境。只要我們能少欲知足、勤修福慧、精進不怠、心無旁騖,就能達到物我兩忘,淡泊人生之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來去自如。淡泊人生,人生淡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他完全覺悟了,他能覺悟我們,...

駕馭浪潮,在人生的風浪中前進

人的一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

學佛人要透過這關,不需要去求

這個世間還有求不得苦。由於我們有慾望,對外部世界有...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可從這四點來判斷

歲月靜靜流過,無論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我們都應...

數字是個魔術

數字會說話,數字是個魔術!現在已經到了數碼的時代,...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有許多聰明好學的人,有作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謂...

一輩子急急忙忙苦追什麼

知足,就是知道滿足,不去貪得無厭。這好像很好理解,...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對別人產生反感厭惡,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

勿以嗜欲殺身,勿以財貨殺子孫

有些父母、長者非常想不開,就想著要給孩子多留一些錢...

彌勒菩薩下生後的世界環境

關於彌勒佛的一些情況,北傳的四部《阿含經》中,除了...

聖嚴法師:獨修與共修的差別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個人...

地獄——罪苦眾生的集中營

我們知道,在六道輪迴中,地獄道眾生在最底層。此道眾...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

問: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說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聞行《法華經》,往生安養剎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

注意足下 細微處見精神

日本的禪寺,往往都在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注...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

【原文】 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

註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眾人說:"我有一個東西,沒有頭也沒有尾...

以無心之法對治妄心

參禪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謂真參,就...

大安法師: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時

今生有幸,我們聞到了釋迦的遺教,聽聞到念佛法門,又...

其形雖寐,但聞性不昏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

謗法五逆還能往生嗎

問曰: 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佛教詞典】暫時瑜伽壞

【暫時瑜伽壞】 p1340 瑜伽二十八卷七頁云:暫時瑜伽壞...

【佛教詞典】心意識

【心意識】 指心、意、識三種名稱。小乘俱舍宗,以心、...

【視頻】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

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

【視頻】淨界法師《念佛拜佛的根本用心》

淨界法師《念佛拜佛的根本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