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的情感觀

賢空法師  2015/06/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的情感觀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眾生,人是有情感的。人從那裡來?佛教講就是愛。十二因緣中,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它們是一個鏈條,彼此套在一起。佛祖也主張,在家的弟子過正常的生活,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規矩。佛祖的教導是非常自由的:你願意出家你就出家,不願意出家就不出家,但是各有規章制度。

佛教還有個詞是慈悲,佛教的愛和慈悲有上什麼不同呢?愛是自私的,愛是痛苦的,它是一個人暫時佔有欲的滿足。就像一個人愛唱歌,愛跳舞,但是他不能蹦蹦跳跳二十四個小時。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暫時的感官刺激的滿足。就像人身上癢,他用指甲撓一撓,感覺很舒服、很快樂。如果一個人不癢,那麼他就不會撓。

佛者,大慈悲心也,佛陀怎麼樣教導眾生在愛的世界裡過好自己的人生?佛陀告訴我們,用慈悲去運作愛,用理智去淨化愛,用禮法來規矩愛,用般若來化導愛。慈悲是無條件的,是不分對像的,是沒有界限的,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愛,相反,它是有範圍的,有適當的空間和距離的。你是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我就去愛他。出家人把愛昇華到慈悲,不僅關心自己的父母,還關心天下所有需要關心的人。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他有苦難,只要他有痛苦,只要他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就會按照菩薩道勇往直前,不求回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

佛教的慈善事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般若蜜貫穿始終。當一個人有煩惱的時候,愛也是一種煩惱,慈悲是一種智慧。當你感覺到愛帶來痛苦的時候,就把心量放寬,想一下慈善事業。你對兒女做的再多,他認為是應該的。他吃飯都很困難,喝水都很困難,連基本的醫藥都沒有,你出一千,出三千,給他打一口水。當他喝到水的時候,那種快樂,你的快樂會超過他。相信我們都有善心、都有善行,都有同樣的感受,希望在愛護自己家人的同時,也關心社會上需要幫助、需要愛護的人。

出家人怎麼對待情感?出家人也是有情感的,吃五穀雜糧。出家人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行無常、觀法無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被這層皮迷惑了。剝落這層皮,每個人都都是我們不願見到的。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意外傷害的時候,流出一點血,在身上或地板上,你不會感覺它乾淨。你眼睛裡、耳朵裡、鼻子裡、口腔裡每天都流出很多不乾淨的東西。把這層皮揭開之後,你就不會自戀,就會對一切眾生起一種慈悲心。

真正能看淡物質生活的人是少數,也就是說真正能出家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喜歡物質的生活,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質享受。但是,佛陀說:「因愛生憂,因愛生怖。」也就是說,當你愛它的時候,你就會怕它失去,產生了恐怖。你會保護它、愛護他,比如你買了一輛汽車,你就會怕他壓壞了、怕他被偷了。多一件東西,就多一份擔心,就多一份煩惱。所以說就比如人的八萬四千根頭髮,一根是一個煩惱。多一樣物質,就會多一樣煩惱;多一份物,就多一份罣礙。出家人把它剃了,剃掉所有的煩惱,沒有罣礙,什麼煩惱也沒有。

佛法有比丘道、有菩薩道,中國是大乘菩薩道,不僅關注自己的解脫,而且在鬧市紅塵中自己坐在那裡、如如不動、出淤泥而不染,這是值得讚歎的!

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後,唐太宗兩次勸他還俗、一起治理江山,分半個江山給他,玄奘大師說:我從小是在水裡長大的,你現在讓我到陸地上生活,我不能適應。你的心計、領導才能我沒有學會;我從小就出家,我的使命就是學習佛法、弘揚佛法。唐太宗就不強迫他了。第三次他就讓宰相房玄齡大力支持,讓他在西安翻譯佛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在世俗人眼中,有很多人對佛教不了解,認為佛教是迷信,認為出家人可有可無。認為是不是(出家人)沒有什麼能力才跑到佛門去了?其實大錯特錯,在唐朝的時候,出家要經過嚴格的考試製度。玄奘大師當時是十三歲,年齡不夠,在考場外轉來轉去,非常鬱悶。考官問他:小青年,你在外邊轉什麼?他說我想出家。考官問你多大了?他說我十三。你這麼小出家幹什麼呢?他說弘揚佛法,最終的目標是成佛,現前的目標是弘揚佛法。所以說,出家人有遠大的志向,非帝王將相所能為。

所以順治皇帝讚歎:「黃金白璧未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黃金白璧多、金銀財寶多值錢,當然,對大家來說小case,但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當然,出家人看起來悠哉遊哉,其實也很辛苦,為了眾生也要刻苦,日夜操勞。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出家人的那種奉獻精神:「不為自己謀安樂,但願眾生脫離苦!」

自古,帝王將相、社會賢達、士大夫為什麼與出家人交流呢?出家人不會與他爭名奪利,不會笑話他、看不起他,不問他今天是平民、明天是官員,永遠平等看待,永遠是朋友。希望今天在座的我們,永遠是朋友!

這次佛法的大門為大家敞開了,希望清華大學國學班的總裁們、總經理們來到佛教聖地,沐浴佛的智慧、沐浴佛的陽光,相信這次長安之行、「長安悟佛禪」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關於佛教與情感,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佛陀的格言》。薄薄的一本,網上就能搜到。另一個是《建設佛化家庭》,關於佛陀怎麼教導在家弟子:先生怎樣愛太太,妻子怎麼愛丈夫,父母怎樣愛孩子,母親怎樣愛女兒,怎麼和鄰居相處,怎麼孝敬父母。佛陀是大慈悲的、佛陀是大智慧的,我們能接受佛陀的教育是幸福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面對情和愛,而不為所迷惑

佛教愛不重,不生娑婆一語,直接道出愛慾是人與生俱來...

聖嚴法師: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

有個女士以為結婚後人生從此有了依靠,結果先生卻遺棄...

佛教的婚姻觀

男婚女嫁 宿世因緣 俗語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男...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

感情是緣分的組合

我們今天人不是講感情,要談戀愛嗎?我們佛教講,菩薩...

了幻法師:夫妻是冤家嗎

問: 夫妻是冤家嗎? 了幻法師答: 民間信仰所謂的夫...

聖嚴法師《如何解決情緣的問題》

1.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到底有多少...

獼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門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的靈鷲山精舍裡,為天、人、龍...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財色名食睡

財 財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為你苦,夜夜為你忙...

佈施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佈施,就是指將財物、身體、智慧、佛法等等施與他人,...

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

無門慧開禪師的偈子云門糊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

惟賢長老《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三學之含義 各位同學、各位居士: 我來到三學讀書會,...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學佛法的次第依次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親近善...

人的基本禮儀

1、別人給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世人若遇災殃,應作償債想

世人稍遇災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絕無有作償債想,...

估客駝尸

世間萬事有緩急輕重之別,遇到災難危急之時應取重捨輕...

一代高僧玄高法師:願生惡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馮翊萬年(今陝西西安一帶...

四念處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觀,即時時刻刻要保持的四種正念:...

逆境是當頭棒,順境叫腦後針

古來人跟我們這樣講的:順境,你可要注意了,這很危險...

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今天利...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

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實故事

那是民國九年的時候,有一則真實的傳奇性的故事:有一...

以這種心來修淨土法門,都稱為雜毒之善

至誠心就是真實心,不虛假的心。這就要告訴我們修習淨...

聖嚴法師《生活就是修行》

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

【佛教詞典】驚覺

(術語)三昧耶四義之一。秘藏記本曰:若眾生有歸依者...

【佛教詞典】尼懺罪法

子題:比丘尼同開學悔 資持記釋云:「初篇中, 同開學...

【視頻】法鼓山環保之美

法鼓山環保之美

【視頻】淨界法師《西瓜偎大邊》

淨界法師《西瓜偎大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