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只一念間

淨界法師  2015/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只一念間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故儒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但夾帶利名心,便是三途種子;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但一昧出離生死,便是二乘種子;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便是菩薩種子;但從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好,那麼假設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找到我們的根本的空性,站在空性的角度我們開始處理過去生留下的障礙,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有資格來修調伏力跟引導力。

先看第十六頁第一段的脈絡: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我們把這段文先消一下,說一個有情眾生不管你是長壽,不管你是短命,總而言之,你要過一輩子。你過得快樂也好,你過得痛苦也好,你到臨終的時候,你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成佛作祖,第二個墮坑落塹。就是我們到臨命終的時候,有可能你的生命是往上走,叫作增上,你來生比今生好,這是一種可能。第二種可能你來生是墮落了,所以我們的生命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往上,第二個是往下。

那麼關鍵在哪裡呢?關鍵就在你臨命終的那一念心念,整部《楞嚴經》十卷都在講這個觀念。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心念創造出來的。

《楞嚴經》把我們臨終的心分成兩塊:一個是情,一個是想。什麼是情呢?簡單的說就是情執,但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接觸到很多的人,遇到很多的事情,人事的刺激,我們產生一種感受,那這個感受產生妄想,一定有一個相,然後你的心就住在這個妄想,就變成情執了,就是一種情緒化的感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你經過聖賢的道理的學習,你透過道理的觀照產生的智慧,這叫作想。所以情是外來的,外境刺激你的,透過六根感官的刺激產生的一種情緒作用,那麼想是你透過內心的道理從裡面自己如理思維升起來的。那麼臨命終的時候,《楞嚴經》上說如果你的情執的比例高,你是往下墮落的。因為情它是水,想是氣,它是一種浩然正氣。

在《楞嚴經》上說,做人的標準,你來生要做人,你至少要六分想四分情,就是說你理智的觀照要超越你的情執。六想四情,這個是人的標準。而你如果是純情,你這個人從來都沒有讀過聖賢之道,整天放縱你的慾望,你臨終是直接墮阿鼻地獄,純情入阿鼻地獄,那麼九情有一分的想入淺深地獄。他是慢慢慢慢一直往上升的,所以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要往生,你必須要把情執轉成你的觀想,轉成智慧,這個是很重要,不是修業力,那是思想的改造。你必須要引導你的情執慢慢的減少,你的智慧的觀照慢慢的增加,那麼這個叫作臨終的正念,所以改造思想在淨土宗是很重要。

所以蕅益大師特別提出來就是說我們臨終的一念心是影響我們來生的去處的,這以下引證故儒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那麼蕅益大師在發明這個道理之前,他引用世間的聖賢之道,他說這個道理不但是佛陀這樣子講,這是世間的聖賢都有這種觀念。你看儒家思想,他把人分成兩種,我們的一念心有人心跟道心,這個人心就是《楞嚴經》說的情執,慾望。

我們過去生曾經在世間的五欲裡面享受過,享受過以後留下很多的後遺症就是產生很多的感情,很多的妄想,這是人心,我們對慾望的一種需求。就是說這個世間上快樂果報有什麼過失呢?它讓你享受快樂以後,你心中經常打妄想,你的妄想揮之不去。那麼第二個就是道心,道心就是說我們也曾經在聖賢的道理當中學習得到智慧,但是在儒家的思想認為說人心是危險的,道心是微弱的,也就是說一個正常人慾望的勢力是超過於智慧的勢力,所以儒家思想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人要教育,人要接受教育。

那麼教育的結果就會產生不同的人。他說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說聖人跟一個所謂的恐怖分子、一個狂人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就談談我們的過去,其實我們要談我們的過去,我們沒有太多差別,套一句台灣話說七的不要笑八的,因為你做過很多錯事,我也做過很多錯事,我們就是有共業,所以我們才會投胎在同一個世界。如果論過去我們差別不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生長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空,因為我們有共業,我們來自於同樣的過去,但是我們不一定有同樣的未來,就是你今生的努力了。

從儒家的思想是認為什麼是好人?因為他會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他能夠啟發他的道念,這個人叫作好人。他今生做出了努力,做出了學習,他做出了改變。什麼叫作壞人?這個人放縱他邪惡的一面,放縱他的慾望,他也不好好學習,他就變壞人。

諸位,我們有相同的過去,但是我們不可能有相同的未來,關鍵就是在你現在怎麼做了。我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們就把過去生的福報花完,該怎麼享受就怎麼享受,盡情享受,那你來生只有一條路可以去,到三惡道去了。因為你放縱慾望的結果,你臨終的時候你一定是起顛倒的,因為你放縱了這一塊的煩惱的勢力。所以我們今生好好地修學,我們臨終就保持正念。

所以好人跟壞人來自於第一個,好人就是克念,他能夠克制自己的煩惱,那麼壞人呢是放縱自己的煩惱,差在這裡。所以他總結故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他舉一個例子用這個事相來證明這個道理,說舜他是古代的君王,我們說他是個好人,他做了很多的善事,利益百姓;跖是一個大盜,他統領九千人到處殺人放火,做了很多傷害眾生的事情,那麼這兩個人是生長在同一個時代,表示他們有相同的過去,那麼為什麼今生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呢?因為利與善之間也。

一個人的心住在慾望,他的目的為了追求今生的快樂,那麼另外一個人的心住在善念,他為了積集善業而努力。

這個是這樣,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談到佛法,就是從世間的聖賢之道。世間的聖賢之道他已經知道人要能夠離苦得樂,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那麼調伏慾望這塊在儒家的思想他的方法是制禮作樂,因為儒家思想認為人心本善,只要你教育他,他會往好的方向走,所以他用禮儀來約束你的身口,用音樂來陶冶你的性情,古代的音樂是比較優美的,現在的音樂都很躁動,是韶樂。

儒家思想它是從人性本善從一種比較正面的思考來教育我們,但是另外一個法家思想就比較悲觀了,他認為人性本惡,法家認為教育沒有用,法家說你一個人要造惡的時候他要去偷盜的時候,你跟他說你不要偷盜,你這樣子的話你的祖先會蒙羞的,他不會聽的,你用禮樂來教育他沒用,說這個人就把他綁起來把他關起來就對了,所以法家是嚴刑峻法。所以在中國的文化當中,基本上歷代的君王都是外儒內法,儒家法家一起應用。你善根夠我就跟你講道理,你要不聽話就法家伺候。總而言之,在聖賢之道中都知道一個人要調整心態,你的生命才能夠增上,那麼這一點很重要。

諸位,很多人都以為說你修善你來生就會比較好,不一定哦。佛陀在經典裡面說你一個人的心你如果是放縱你的煩惱慾望你就算造了很多的善業,因為你的心是墮落的,你會到三惡道得果報。善業會讓你活得快樂,但是你內心是決定六道的升沉。你看現在很多的狗被人家養得很快樂,但它是畜生道,是卑賤的果報,這個人就是他放縱煩惱,但是他積集善業,所以他的果報不能得尊貴身,他不能在比較尊貴的人天乃至於佛菩薩地方得果報。

所以如果你放縱你的慾望,就算你造了很多的佈施的善業,你做了很多的義工,你的善業會在卑賤的果報裡面表現出來。你可能墮落一個畜生道,或做一個大蟒蛇,或者做鬼王去享受你的善業,善業的安樂果報有很多種可能。所以你的升沉,六道的升沉,十法界的升沉是靠你的心理素質。

那麼這段就是說明人生的整個升沉所謂的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就是生命的整個大方向的決定權在我們內心的素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禪宗的觀心方法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

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

心不留影

澤庵宗彭禪師是日本江戶初期臨濟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臨終的五趣相

眾所周知:六道輪迴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問: 請問師父,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傳喜法師答:...

從心的牢獄裡解脫出來

一個人,如果做了違法的事,被人一狀告到法院,就要接...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這種人已是過去種下深厚善根之人

當知一經一咒一佛菩薩名號的修持,做一點點的善事,已...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

凡是經過你的手的,都是你的福報

有次,師父叫我打印,師父看了A4打印紙,說,這個紙張...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師答...

【推薦】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別途之分,淨土法門是屬於別途,也就...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解釋

只有長壽而沒有富貴,日子也是很難挨過的。為什麼有人...

聖嚴法師《越看越是個美人》

愛美是人的天性,現代女性為了追求美麗,花費了許多金...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面

月稱論師舉過一個例子。譬如有一個杯子,裝滿了一杯液...

你一生中最後悔的是什麼

比利時有一本雜誌,把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為調查對像...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

那天早上,一輛公交車正在行駛,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

供養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賢愚經》記載著有關洗浴供養的因緣故事。 有一位天人...

怎樣讓家人盡快斷掉肉食

問: 我從現實生活中、新聞中、書刊網絡文章中看到了...

大安法師對蕭平實若干種淨土著作的辨析

問: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念...

【佛教詞典】金言

(雜語)世尊之言語,雲金言。大法炬陀羅尼經九曰:即...

【佛教詞典】通雲

(1594~1663)明代臨濟宗僧。江蘇人,俗姓徐。字石奇...

【視頻】慧律法師《禪之四病》

慧律法師《禪之四病》

【視頻】果良法師《盜僧物之十方現前物》

果良法師《盜僧物之十方現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