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寺院擔任執事,怎樣作才能服眾

大安法師  2019/12/31  大字體  護眼色

在寺院擔任執事,怎樣作才能服眾

問:在寺院擔任執事,怎樣作才能服眾?

大安法師答:確實,在寺院現在作班首、執事很不容易。一般出了家嘛,都想清閑。但確實由於因緣所繫——住持法道,需要一些比丘或者比丘尼,來為常住、為大眾犧牲自我,服務大眾。

作執事這種行為,首先要讚歎。那這種身心交給常住、為大眾服務的執事,也是積功累德、種植福報最好的機會。我們修道是要修點福德的:培福載道。你為大眾去作事,就是在修福德。福德修到一定程度,就能轉為智慧。福慧雙修就能成辦我們的道業。

那麼作執事確實有個服眾問題:大眾是不是聽你的招呼?有不有威信?那麼服眾實際上還是要從持戒下手,從道德下手。

因為在佛門裡面,在寺院作事他不像社會上「官大一級壓死牛」啊!寺院作事,他真的是服務的情況,他不能靠權勢去壓人。因為寺院裡都是修道人,出家人一般心裡當中:既然出了家,誰管誰呀?他沒有管和被管的關係。所以用世間的那套管理方法,在寺院裡面有時候行不通。

所以寺院裡面還是以德服人。你得要有道德,你才有凝聚力,大家才聽你招呼。那這個道德怎麼建立呢?《梵網經》菩薩戒講:好事於他人,壞事於自己。一切好的事情你要給大眾,一切福報給大眾;自己要吃苦耐勞,壞事要留給自己,自己承擔責任,自己不享受福報。所以在寺院裡面作執事是很苦的事情。

你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你要無私,沒有私心。一般在社會上有點權利,他可能就假公濟私。但是在寺院裡面你作這個,被人家一看破呢,就完了,你就沒有威信了。所以還真的要大公無私。然後還得要有道心。

這個寺院作事為什麼要德才兼備?你光有能力還不行,你一定要有道德,要修道。然後你作事要有佛法的精神,你是佛法精神的載體。那佛法精神在一個比丘——出家人身上:就要比較柔軟一點,比較忍辱一點,生活比較儉朴一點,做事比較簡潔一點,待人接物要慈悲一些,要平等一些。這些都是在寺院擔任執事的這種體現佛法精神的方面。

如果你能這樣去作,才能服眾。而且要深信因果。佛陀在世的時候,擔任執事都一定要有證果阿羅漢的水平。

兩種人擔任執事:第一是證果聖人;如果證果聖人沒有的話,那至少要深信因果、持戒意識很強的比丘來擔任。因為這兩種人都能在因果上非常嚴明,不會去違背因果。

那麼如果在寺院裡面,你掌管常住之物——十方僧物,你稍微因果不謹慎,你犯了因果的話,那就麻煩了,罪責難逃。三寶物不好掌管,他一旦出現差誤,那也是要下地獄的。

所以作執事還得要膽戰心驚,深信因果。人家信眾的供養不能浪費;買磚的錢不能買瓦,專款專用。這些都要在盜戒上好好的去嚴守。那麼說起來很多,我們就大概說一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個...

如何讓愛情不成為修行的障礙

問: 請問師父如何將男女的小愛、貪愛與成佛路上修行的...

什麼叫做無分別智

問: 一切經典是佛證到的諸法實相,用言語流露出來的...

何謂「卑劣慢」

問: 關於慢心,末學不甚明瞭。什麼是卑劣慢?與其他...

【推薦】聖嚴法師對生死的對話

問: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師父」,希望他們如何記得...

對待惡念該如何是好

問: 人都會有念頭,當心中生起不好的念頭,雖然不至...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提前火化會障礙往生嗎

問: 葉老居士現年七十八歲,每天念佛萬聲以上,已十...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這個淨土法門: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這一點一定...

大安法師:現代人如何做到老實念佛

問: 淨土宗祖師讓我們老實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較淳樸...

沒有出離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應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個特點:雖然這個世間很苦,但...

淨業行人如何看待轉經輪

問: 歷史上,漢地傅大士曾造輪藏置於寺院,供眾人推...

阿羅漢身具勝香的因緣

佛陀涅槃百年後的印度,崛起了強盛的孔雀王朝。其國君...

若是大根基,當下就能覺悟其中道理

龍潭崇信禪師,青州人,少年時很聰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一夜情」的諸多後遺症

(1)患病風險。 偶爾一次沒關係,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

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

算命的師父

一個居士問:師父,你會不會算命? 清淨說:會,而且...

星雲法師:修行的真義

「現在的人常說要修行,其實只不過是將修行當作『懶惰...

佛號要怎麼念

佛號怎麼念?佛號要聲聲心心,就是每一聲佛號都有你心...

金色容顏轉凡心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佛說無...

印光大師: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

◎求子疏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

佛教法器的種類

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

【佛教詞典】本跡相攝

謂本跡十妙與十不二門相攝。天台宗荊溪湛然就智顗於法...

【佛教詞典】五問十題

(雜語)論義有五問十題之稱。問者五人,講師一人。問...

【視頻】了法大和尚《對禪修的認識》

了法大和尚《對禪修的認識》

【視頻】妙境法師《為何相貌丑陋而聲音美好》

妙境法師《為何相貌丑陋而聲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