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持菩薩戒之功德利益

2014/11/27  大字體  護眼色

受持菩薩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薩戒有:在家優婆塞菩薩戒,有名出發心菩薩戒(俗稱六重二十八輕戒)。以及梵網菩薩戒,即究竟菩薩戒(俗稱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瓔珞經》中云: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十重戒),其受者,過度四魔(即不受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礙)。從生至生不失(菩薩戒體),因此,常隨行人乃至成佛。

《菩薩瓔珞經》中云:受持菩薩戒者「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是說有人受了菩薩戒之後,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即使犯戒也原聲本人未受菩薩戒的情況,更勝外道。

(1)菩薩戒是三皈、五戒、十善之展開和提升。同時三皈、五戒、十善是一切大乘戒律的基礎。使我們必須應該受持的。受菩薩戒是現在始,至盡未來劫,生生世世皈依三寶。與盡形壽(今生今世)的三皈五戒、皈依三寶不同。且菩薩戒以三聚淨戒為中心,即:攝律儀戒(持一切淨戒)。攝善法戒(修一切善)。饒益有情戒(度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往生佛國淨土圓成佛果。

(2)受戒持戒是為法界一切眾生而持,在一切眾生上得分,而犯戒是針對少數眾生而犯,犯戒是行菩薩道過程中而犯,股經云:「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因受戒者自然契入同體大悲。例如: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願法界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成佛果。念一聲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受戒者念佛的力量極大,引誘菩薩戒體故。受戒後或念佛、持咒、為眾生迴向,或印經書、放生、財法佈施,或請法師講經。或精進修行,修六度萬行等等,種種方便度化。

(3)受戒者諸佛護念,如藥師佛十二大願,受戒破戒者藥師佛加持護念,使戒體清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亦加持護念菩薩,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亦加持提攜受菩薩戒者。《佛說延命地張菩薩經》亦云:地藏王菩薩亦護持菩薩戒者,不僅讓其世間吉祥如意,且加持速證涅槃。

(4) 受戒持戒者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易上品往生,據《觀無量壽經》九品往生,上三品為大乘菩薩根性者往生。

(5)受持梵網戒者《梵網經》云: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間,安獲五種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往生淨土或投生善處)。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6)受持菩薩戒是重在積極的行善,而不僅僅是消極的止惡。進而願一切眾生,皈依三寶,發菩提心,自利利他,的究竟解脫,圓成佛果。

(7)菩薩戒是有犯不失的,受戒者命終不失戒。犯重戒、重罪,戒體自性光明暫時被遮蓋,但由於懺悔、誦經、念佛等修持力,不舍菩提心。而且有緣仍可於今世或後世重新增受戒,有種種因緣仍可恢復戒體(菩薩戒亦可多次受,使戒體堅固)。況且每半月半月誦戒,以利自觀受持。

(8)《梵網經》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菩提心是我們本性具足的,通過受戒只是恢復自性本有的功德。就是看我們有沒有勇氣敢於承擔荷擔。受持菩薩戒,遵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德,願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9)《菩薩瓔珞經》中云:「法師能於一切國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是法師其福勝造八萬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

(10)在我們的娑婆世界,菩薩戒的得戒師是釋迦牟佛,羯磨師為文殊菩薩,教授師為彌勒菩薩,一切如來為尊證,一切菩薩摩訶薩為同學。經佛菩薩次第相傳,由羅什大師傳到我們的出家法師。

(11)受菩薩戒條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須真心發菩提心,切實行菩薩道。發菩薩願。其二.無障戒之惡,無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極逆等罪。

(12)優婆塞戒也稱在家菩薩戒或初發心菩薩戒,是漸戒(包括瑜伽菩薩戒),必須先三皈五戒後方能受戒。而梵網菩薩戒是頓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發大菩提心,發菩薩願,行菩薩道。無種種極惡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條件是但解法師語。梵網菩薩戒對出家及在家均可受之。只是具體戒條解釋不同。(如:出家完全斷淫。在家齋月齋日不淫等)。優婆塞戒可進一步受梵網菩薩戒。

《梵網經菩薩戒》中稱讚受持菩薩戒者,即於一念之中,具足八種殊勝功德。

一者,去道場殊勝,譬如大鵬一飛過十萬里,菩薩戒心亦復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彌侍一羅漢而行,發菩提心求受菩薩戒,此阿羅漢返身恭敬,為擔衣缽,讓路而行,可見小聖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閻浮提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以彼運心廣大敵。四者,功德殊勝,受小乘戒,譬如之螢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薩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聖外道,以戒的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故。

六者,受胎殊勝,受菩薩戒者,若在胞胎常為天龍善神共守攜故。

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江為酥*變大地作黃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內廣度群品故。

八者,果報殊勝,受菩薩戒者,當生蓮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故,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薩戒已,既獲如是殊勝功德,各個善守護持,於行住坐臥讀誦是戒猶如金剛,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長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以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薩,即是故應當珍敬,慎勿懈退。

走出誤區,求戒受戒,穩步邁向極樂世界!大眾對受持菩薩戒有兩個誤區:第一個是: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與凡夫無緣。由上可知,一切眾生乃至包括畜生等三惡道眾生皆可受持。《菩薩瓔珞經》云:「眾生不受持菩薩戒,木頭無益,畜生無益」。畜生雖不了解法師語,但一經入耳,永為道根。為將來種下菩提成佛之因。

第二個誤區是:誤認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間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經中說:「一切無非因果」。但沖沒有說過罪加一等!佛、菩薩慈悲處處呵護眾生,從不加罪於眾生。而還在許多經典中告訴我們犯戒懺悔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不要聽從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間法隨便套用於佛法之上。

《梵網菩薩戒經》是大乘經律。是特別法門。踏同於般若、華嚴、淨土、唯識等大乘了義法門。它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它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的合力法門。

受大乘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奉勸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應求受大乘菩薩戒。既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節選《梵網經》《優婆塞戒經》《菩薩瓔珞經》等經典,以及藕益大師,聖一法師,聖嚴法師,親證法師等高僧大德聖言錄。歡迎翻印流通,功德無量。如有紕漏,敬請指正,不足之誤,敬請諒解。

菩薩戒弟子每半月半月誦戒儀軌:

一、禮佛

南無常住十方佛(三乘 禮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三乘 禮佛)

南無常住十方僧(三乘 禮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三乘 禮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乘 禮佛)

南無彌勒菩薩(三乘 禮佛)

二、誓願:

我(稱法名)從現在起至未來劫,皈依佛、法、僧三寶。

我(稱法名)從現在起至未來劫受持菩薩三聚淨戒。

我(稱法名)從現在起至未來劫受持梵網(或優婆塞或瑜伽)菩薩戒。

三、誦持菩薩戒本

四、拜懺(對首懺悔或八十八佛懺等等)

五、迴向:

誦戒之功德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

傳喜法師:念佛是否就不用持戒?

信眾: 師父好!有很多人說,只要肯念佛,只要相信阿...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

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受戒

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

念佛必須持戒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誦經時如何隨文入觀

問: 法師,誦經的時候是隨文入觀,還是就一字一字地往...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

中醫如何看素食

隨著素食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知道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不...

大悲咒修法簡規

一、祈請 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上香後三拜) 二、懺悔 往...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

貪瞋癡放不下,八苦離不開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於眾生的事不作,不利於眾生的...

【推薦】聖嚴法師《心的五四運動》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我們要把佛法落實...

慧廣法師:生命的意義

一、 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

聖嚴法師: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問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時間來修行? 就...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

神通不敵生死

昔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時,有梵志兄弟四人,皆...

念頭一轉,福報就可以變為福德

有些初發心的菩薩很執著,會產生很多疑問,佛陀既然讓...

神醫耆婆未請槃特比丘的因緣

昔日,佛陀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說法度眾。一天,神醫...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一條發家的規律

楊榮,福建建寧人(現在福建建甌),官職為少師。少師...

能守住口業,則成佛一半

九華山有位老尼師,年紀已136歲,身體健朗,從出家至...

【佛教詞典】能學滿分

鄔波索迦。歸佛法僧。發誠言已。具能離五。如是名為能...

【佛教詞典】題

(術語)經論之題目。凡大乘經之首題,一部之總標也。...

【視頻】慧律法師《怨由親而來》

慧律法師《怨由親而來》

【視頻】救雀得福報

救雀得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