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怎樣才能既快樂又成功

大願法師  2014/05/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怎樣才能既快樂又成功

有些人學佛法以後就有一個疑問,就說:「哎呀,我也覺得很累,我確實不想每一天都絞盡腦汁,筋疲力盡,為了追逐財富而去工作,但是這個社會現實不允許。比如我是屬於某一家公司的,我身邊的同事們都在為了加工資、晉陞而拚命工作,我如果不努力,一定會成為‘剩閑’,我被邊緣化成一個剩下的閑人,甚至於一定會丟掉工作。到丟掉工作的時候,我的確可以不再去絞盡腦汁、追逐財富了,但是同時我連養家餬口也做不到了。因此我沒有辦法,我只能加入那個追求財富的行列裡面去,似乎我沒有看到別的選擇了。」

其實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了,很多人學佛以後有這種困惑,他不曉得到底應該怎麼辦。要是一直去拚命工作,就覺得我的靈修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我若去靈修,我覺得我很快被邊緣化了。

其實我們要反過來向內看我們的動機,我們如果為了養家餬口等等的外部動機去工作,當然我們的工作就會變成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在外力的壓迫之下,所以就會有壓力,有壓力當然就沒有幸福感,就沒有快樂了,幸福感就蕩然無存了。

如果我們能超越思維的局限,不是為了外部的壓力、外部的動機去工作,而是要超越我們思維的局限,看看我有什麼內部動機能夠讓我歡喜工作呢?

比如說我為了我自己對這個工作有興趣,對這個工作我很歡喜,能夠令我成長,能夠樂在其中。如果你為了這些內部動機去工作,工作就會變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是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就樂在其中,每一時每一刻都沉浸在喜悅之中,這也就是所謂的「沉浸經驗」。我們沉浸在其中連自己都忘掉了,連身心都忘掉了,在任何領域能夠有造詣、有成就,一定要有這些沉浸在其中的經驗,佛法裡面稱之為「三昧」,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成就,我們沉浸在這種喜悅之中,當然就沒有壓力,當然就充滿幸福感。

所以禪的智慧開示我們,不離世間覺,要明心見性不是說你不可以工作,而且不能討厭工作,因為不能離相,不能著相,要活在世間而不屬於它。要活在世間,所以我快樂地工作,快樂地學習,沒有壓力,也沒有留戀和牽掛,所以我們要活在這個世間而不屬於它。

事實上,在具體的事情上積極做好,這個是提起;心上沒有留戀,沒有牽掛,心上徹底放開,圓融無礙,完全開放,這個就是放下。提起是幸福,放下是快樂。當然我們就能夠每一天都生活得既快樂又成功,內心很快樂,外顯的事業又很成功。因為我們內心坦蕩蕩,內心沒有一絲一毫的牽掛,心無罣礙,沒有包袱,當然事業很成功,在任何領域之中都成為很優秀的人。

我們也來說一個寓言好了。

有一個老人新搬了家,剛剛搬去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新住宅很滿意,因為他的房子前面有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地,中間有一棵大樹,他覺得這個環境很愜意、很舒服。但是很快,他的這種舒適感就被破壞了,因為有一群小孩子跑過來了,圍著大樹在草地上追趕、嘻鬧、玩耍。

老人忍受了幾天,終於難以忍受,於是有一天他就走出來了,他就給每一個小孩子發了五十美分,然後對小孩子們說:「你們讓這裡變得很熱鬧,我雖然年紀老了,但是在你們這種朝氣蓬勃的氣氛感染之下,我也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所以我給你們每位一點點錢表示謝意。」

小孩子當然感到很高興,玩耍還會有錢收。第二天又更踴躍地過來玩耍。黃昏的時候老人又出來了,他就給每個小孩子發了十五美分,解釋說:「我老了,已經退休了,也沒有另外的收入來源了,所以昨天給五十美分,今天只能少給一點。」有些小孩子當然不高興了。

第三天,小孩子們又來玩耍,這時老人只給他們每人五美分,這些小孩子們都勃然大怒,很生氣,就說:「哎呀,我們一天才得到五美分,你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啊。」小孩子們就在老人面前發誓:「我們發誓,我們再也不會為你來這裡玩耍了。」這個老人當然從此就得到清淨了。

這個寓言啟發我們什麼呢?就是說人的動機其實是分為兩種的,內部的動機和外部的動機。如果我們按照內部的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就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多忙、多累、多辛苦我們都不覺得,反而覺得樂在其中。但是,如果驅使我們行動的是外部的動機,我們就沒有自主權了。我們就會隨外部動機的變化而情緒波動,那麼就會成為奴隸,就會感受到壓力和痛苦。

那麼在這個寓言之中,這位老人就是成功地將小孩子的內部動機置換為外部動機,小孩子們本來剛剛開始玩耍的內部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來,但是老人給他們發了美分以後就變成了外部動機來玩耍,就是為了得到美分而來玩耍,所以老人就能夠掌控、能夠操縱外部的因素——美分。他發多少,他越發越少,他能夠掌控、能夠操縱,讓小孩子們的動機迷失了,由內部迷失為外部了,所以也就能夠操縱小孩子們的行為。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我們的老闆是不是也像那個老人給我們發美分一樣?我們自己也是不是像小孩一樣?我們如果一直活在外部動機裡面,我們為了成長的快樂而去工作,這種內部動機如果迷失了,我們為了內在的心靈的成長而去工作,這種內部動機如果迷失了,我們就會患得患失,就會總是活在辛苦、壓力和煩惱痛苦之中。

可見,禪的生活藝術就是開啟內在的動機。如果我們要教育自己的小孩子學習,一定不是為了外部父母親對他有什麼期望、有什麼要求,一定要激發他內部的動機,是為了滿足小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和面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為了滿足小孩子學習的快樂,這種內部動機而去學習,當然小孩子就能夠成績很優秀,不用父母親操心,不然你一直給他找很多輔導老師,其實都是增加外部壓力而已,一定要激活他的內部動機。同樣的,我們工作也是為了成長的快樂去工作,我們當然每一時每一刻就能夠歡喜自在快樂幸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願法師文章列表

每個人的終極歸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維死決定會到來,我決定要死的,無有能退卻者...

宣化上人:人生的百苦交煎

釋迦牟尼佛修道時,父系親屬有三人跟著他出家,母系親...

吉祥人生的四個道德實踐

講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實踐,這就落實到我們每個人自己身...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剛滿19歲,大學還沒有畢業的美國青年戴...

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此皆為苦無有歡樂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城裡有一位長...

人生必看的「四個地方」

一是去醫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人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處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癡無知...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問: 聽說經典、佛像不可以燒,請問已舊或者已損壞的佛...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

(第一講) 阿彌陀佛!各位實修群裡面的諸位法師慈悲,...

虛雲老和尚《怎樣學菩薩道》

(一)菩薩 諸位居士:今天邀晚學來參加貴會講演佛法...

怎麼樣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們信仰佛教,皈依三寶,皈依後怎麼去做?我...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掛著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們在外看到人家在辦喪事,為了祭拜...

勸老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我要對專修或主修淨土的老人講一點話: 老人們該好...

皈依時可以請人代替嗎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我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問: 師父,我皈依佛門多年,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三寶功德不思議

某夕有一女鬼,現苦相跪關前求救,自謂系某省某縣人,...

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畫傳

一、祖籍綿竹 學道成都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

佈施、放生、施食後的感應

1 找工作 畢業的時候找工作,我們大學要求的比較嚴,...

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

四種抗衰老養顏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蘭花 西蘭花屬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推薦】機深禍深,量大福大

古人說機深禍深,量大福大,勸誡世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佛教詞典】根機

(術語)人之性譬諸木而曰根。根之發動處曰機。修行之...

【佛教詞典】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雜語)此言甚深微妙之法,為一切世間眾生之難信受者...

【視頻】大安法師《廬山蓮社西方發願文》

大安法師《廬山蓮社西方發願文》

【視頻】水晶梵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水晶梵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