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劫運下的悲慘世界

倓虛大師  2013/11/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劫運下的悲慘世界

編者按:本文選自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第十八章之「科學的問難」,本題目為編者所加。大師言簡意賅地闡述了末法眾生和末法地球環境的演變情況,眾生是正報、環境是依報。依報由正報的業力感召而來,所以當今地球環境的急劇惡化,也正是說明了人類活動——心理活動以及心理支配下的行為而導致的結果。

唉!按佛經說:這是劫運,也是眾生的業力所感。

最初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壽命也長(活八萬四千歲),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報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寶,沒有高低不平,飲食衣服臥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點力不用費。

後來因為人們的「分別」、「執取」心重,漸漸由蜜酥妙味而變為粗質的五穀雜糧。到現在為止,人們總還有得五穀雜糧吃。

按諸經論所說,人壽起初以八萬四千年為本位,過一百年減一歲(人身量亦減短一寸),一千年減十歲,萬年減一百歲,如是次第往下減,將來減到人壽三十歲時,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時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喪失殆盡,福報享盡,連粗質的五穀雜糧也開始漸漸沒有了,五味也隱沒或變味了。普通應用物資、珍寶、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漸漸破壞沒有了。只有以稗充飢,為食中第一;以發褐遮體,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至寶,為莊嚴中第一。沒有好飲食,便相煎人皮朽骨為宴會。偶爾得到一粒麥谷等,如獲摩尼寶珠一樣,藏在箱子裡,嚴加守護,恐人偷去。

如是經七年七月七日大旱無雨,井河悉皆涸竭。由於饑荒緣故,把人們餓死百分之九十九,這時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厭離心(想離苦得樂)。這樣經一千年慢慢度過,由三十歲減至二十歲時,身形由三尺減至二尺高,把原來那一念下品的厭離心又失掉了。

這時繼之而來的便是瘟疫災病,比現在霍亂症還厲害百倍!得病即死,亦無醫藥相救。如是經七個月零七天,在上次饑饉劫中所剩下來的那一分人數,在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百分之九十九。這時早已沒有國王,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軍政領袖。國土空廢,城鎮敗壞,只有一些小的村莊,灑灑落落的相去很遠。災病劫過後,人們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厭離心(思離苦得樂的心比前還重)。如是慢慢經過一千年,人壽減到十歲時,身形才一尺高,還有一手,一握手高的,生下來五個月就結婚,十歲人為上壽。普通活七八歲的,五六歲的,三四歲的不等。

到這時原來那一念中品厭離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惡法者為人所敬。這時刀兵劫降臨,人心殘忍到極點!無論父母妻子,兄弟眷屬等,互有殺害心。因業力所感,隨便拿起一件什麼東西來,都成了殺人利器,所謂草木皆兵。這樣無論男女,像殺神附體樣,以為自己不殺人,便被人所殺。於是見人必殺,逢人必砍,如是互殺互砍,經過七日七夜(是謂刀兵劫末)。在這時,也有心裡懷「慚愧」心的,不欲殺人,但又恐被人所殺,像獐鹿逢打措的一樣,於是鋌而走險,隱於山野。

經過上面所說的饑饉、瘟疫、刀兵三種災劫之後,世界上所剩下的,統起來也不過一萬多人了。走起路來一個月二十天遇不到一個人,原先隱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慚愧」心,護法善神護持他,從山野出來之後,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親愛,視如親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厭離心,希望從此永遠離苦得樂。這時大家的共同心裡,都認為過去是由於不善心、殺心,致令親族人類殘殺殆盡;今後寧可共行善法,先離殺業,離殺業已,十歲生子,漸漸增至二十歲,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

既知行善止殺可以得好報,增壽命,於是再進而離不與取的盜業,離邪淫業,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離貪、瞋、癡三毒,祛十惡法,行十善法。這時人們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漸漸增長起來,壽命也由一百年增一歲,千年增十歲,幾百歲,幾千歲,幾萬歲。由十歲起,過一百年增一歲,身量增一寸,經過八百四十萬年,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法滅盡經》謂:人身量八丈;或是人身增至八丈時,即不再增。)這時地面平正,衣食豐足,七寶、五味,種種出現,人們也知道孝順父母,恭敬沙門。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始出世,龍華三會說法,度釋迦佛滅後遺法種福之人,然後再化同緣(詳見上列諸經論,不重引)。

釋迦佛是在第九減劫中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現在人,活到七十歲的已為上壽。再過一千多年至兩千年,人活五十一二歲即為上壽,那時《楞嚴經》和《般舟三昧經》即已先行毀滅離世,其他十二部經,在此後三四千年中,也逐漸毀滅(因眾生已無看經福報)。到了法道滅盡時,佛為哀愍眾生,特留《無量壽經》多住世一百年,眾生有聽到此經、看到此經的,能至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皆可得度。過此百年,法道滅盡,無有文字。(詳《法滅盡經》)

大家請想:在這五濁惡世裡,是多麼苦啊!二千多年後就沒有《楞嚴經》和《般舟三昧經》了,四千年後,法道將滅,世界開始漸漸沒有五穀五味了。將來饑饉劫、災病劫、刀兵劫,相繼而起,一天比一天苦。這都是因為人們離十善法,行十惡法(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瞋、癡),不信因果。

為了偏重在物質一方面的享受,不惜損人利己,原來「不動」的壞心,現在也「動」了,原來「不變」的好心、善心、因果心,現在也「變」了。是所謂「瘡病在心」,從根本上壞了。假定幾十年為一世,將來到佛法滅盡,頭出頭沒,還不知要受多少生死輪迴之苦,還不知要受多少饑饉、災病、刀兵之苦呢!可是一切唯心造,如果人們從現在起,忍著眼淚,咬緊牙關!深信因果,恭敬三寶,發大勇猛心、精進心!誦大乘經,至心念佛,把自己的事,即生成辦,雖然幾十年比較是受苦,可是從此超出三界,永不受生死輪迴之苦了。這是一個便宜事,希望大家不要把這便宜事輕輕放過,把自己生死大事,即生成辦之後,回頭再來娑婆,度化眾生。

還有關於「劫」的事,常研究經的人,對這些事都很明白,還有初信佛、未信佛的,也有信佛之後未研究過經的,今附帶說一說。「劫」,梵語劫簸,簡言曰「劫」,就是來分別時間限度的。通常年月歲數謂之時,成住壞空謂之劫。佛經上說劫的地方很多,其說不一:有一說,長寬八百里地的一塊石頭,以淨居天衣重三銖,淨居天日月歲數,淨居天人三年來此一坐,將此石磨盡時,名一大阿僧祇劫。按普通年數之劫有三種:一曰小劫,以八萬四千年為本位,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時,再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計三億三千六百萬年(地球之住劫如是)。四個中劫為一大劫,按世界分成、住、壞、空四層時間,各經二十小劫,計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

我們這個世界,成劫已經過去,壞、空兩劫還未來,現在正是住劫裡面的第九小劫。前八劫中沒有佛出世,只有在第八劫中有四輪王出世。第九減劫中,有四佛出世,從八萬四千歲減至六萬歲時,有拘留孫佛出世;六萬歲減至四萬歲時,有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四萬歲減至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在二萬歲減至一百歲時出世的。從佛降世至今已將近三千年,人壽七十為上壽,七千年後,人壽十歲,佛法滅盡,入第十增劫,再到八萬四千歲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住世六萬歲,正法、像法亦各六萬歲。第十減劫過後,從第十一至第十四,此四劫無佛出世,至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出世。從第十六至第十九,此四劫亦無佛出世,至第二十劫增至八萬四千歲時,樓至佛出世,住劫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倓虛大師文章列表

照見五蘊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輪迴相續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汝負...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

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至誠求佛,堅持堅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來到東林祖庭...

人死有後世,為何不見有人回來報告

一天,佛和弟子們在羅閱祇城外的一顆大樹下休息,有一...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人死形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問:福善禍淫,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五種錯誤的聞法方式

持文不持義: 如果僅僅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而受持,卻不...

佛門裡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們知道,因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煩惱和壞的毛病,...

藥師經四譯十二大願文對照表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 東晉 天竺三藏...

佛預言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學佛法,不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念死無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自性。經上說:嗚...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

波斯匿王減肥記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他頂禮佛陀後便坐...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沒有善根你怎麼能聽到佛法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這個...

寺院普佛有何含義

普佛是一種祝願、薦亡迴向的佛門儀軌,以禮敬諸佛、懺...

吉祥人生的四個道德實踐

講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實踐,這就落實到我們每個人自己身...

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犯戒墮鸚鵡身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夏安居竟,便帶領比丘們前往...

【佛學漫畫】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佛教詞典】婆羅痆斯國

【婆羅痆斯國】 p1034 西域記七卷一頁云:婆羅痆斯國,...

【佛教詞典】引座

指引導陞座。禪林中,新來者將陞座說法時,先立於一旁...

【視頻】妙華法師《心經的境界》

妙華法師《心經的境界》

【視頻】崇慈法師《南泉普願禪師》

崇慈法師《南泉普願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