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照見五蘊皆空

2016/06/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照見五蘊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眾多比丘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相互問訊後坐在一旁。眾比丘向舍利弗尊者詢問:「持戒成就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

舍利弗尊者回答:「持戒成就的比丘應當思惟五陰熾盛為無常、為苦、為煩惱、為多痛畏之法;亦當思惟苦、空、無我。所謂五陰就是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持戒成就的比丘思惟此五陰熾盛之法,便能成就須陀洹道。」

比丘聽了問舍利弗尊者:「已證得須陀洹果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尊者回答:「須陀洹比丘也應當思惟五陰熾盛為無常、為苦、為煩惱、為多痛畏之法;亦當思惟苦、空、無我。諸位賢者應當要知道,如果須陀洹比丘思惟此五陰熾盛之法,便能成就斯陀含果。」

諸比丘又問:「已證得斯陀含果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尊者回答:「斯陀含比丘也應當思惟五陰熾盛為無常、為苦、為煩惱、為多痛畏之法;亦當思惟苦、空、無我。斯陀含比丘當于思惟此五陰熾盛之法時,便能成就阿那含果。」

諸比丘繼續問道:「已證得阿那含果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尊者回答:「阿那含比丘也應思惟五陰熾盛為無常、為苦、為煩惱、為多痛畏之法;亦當于思惟此五陰熾盛之法時,便能成就為阿羅漢。」

諸比丘接著問:「已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

舍利弗尊者回答:「羅漢比丘所作已辦,不再造諸業行,有漏煩惱心已得解脫,不再沉淪於五趣生死之海,更不受後有輪迴、不再造作諸業。因此,諸位賢者!持戒比丘及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者,皆當思惟此五陰熾盛之法。諸比丘們!應當如是學習。」

此時,諸比丘聽聞舍利弗尊者所說之理,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六·等見品第三十四(一)》

省思:

眾生執著萬法為實有,不明白五陰身心實為剎那生滅、變化無常、虛幻不實的假法,在色、受、想、行、識中攀緣追逐,因此沉淪受苦而不得自在。《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能照能觀的這念心迴光返照,體悟五陰皆是空性,觀空五陰,便不再熾盛受苦。

《楞嚴經》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欲從苦中解脫,必須聽經聞法,了達緣起緣滅、五陰皆空之理,進一步思惟其義,如是重慮緣真,並於日用中反觀覺照,照見五陰之法了不可得;能思惟的這念心與所思惟之理相應,契悟空性,定能成就出世間殊勝道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思地獄苦,念佛自然懇切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慾海漂流具眾苦

講苦,那佛說了種種方法,斷苦的方法,但是我們用不上...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這四...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脫,而不是福報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較歡喜修福報的。因為修...

把過失推給別人,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從外面來的,...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麼叫凶?什麼叫吉?失去了就...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玄琬和尚的故事

貞觀年間的某一天,在長安城的皇宮內,正要舉行一個盛...

《雲居山誌》上記載的「一粥之緣」公案

雲居山就有過這個事情。某某禪師他聽說雲居山真如寺道...

受持八關齋戒,轉現世貧窮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竹林精舍弘化時,當時有無數已證得...

高僧諦閑法師的禪定工夫

諦閑法師與印光法師(18611940)為真蓮友,彼此同唱教...

無作戒體生起的三個要素

無作戒體的生起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阿彌陀佛略傳

阿彌陀佛於未成佛前,在過去無量劫中,為妙喜國的國王...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

好人天照應!但行好事,自有前程

大約十年前,父母開始信佛,他們不是那種只知道燒香求...

偏執無生之理,輕視往生之事

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

道證法師:念佛人唯一的障礙

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

淨界法師:十念必生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災障、增長福...

言行舉止就是我們的介紹信

一位知名企業的總經理登了一則廣告,他想要僱一名助理...

物質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

孟子自范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

不能忽略權法的重要

我們看第三個,辛三的說法教化。看經文。 華光如來,亦...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

【佛教詞典】善趣

【善趣】 p1136 瑜伽八十一卷七頁云:善趣者:謂人天。...

【佛教詞典】何耶揭唎婆像法

全一卷。譯者佚名。為密教有關馬頭觀音之儀軌。又稱賀...

【視頻】顧源居士往生故事

顧源居士往生故事

【視頻】《佛說摩鄧女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摩鄧女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