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蓮友緣

2013/10/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蓮友緣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1861~1940)和諦閑大師(1858~1932),一位是中興淨宗的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一位是傳天台教觀第四十三世法嗣。兩位大師佛法上互相探討、修持上互相激勵,在弘揚佛法和教化眾生的事業中,志同道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堪稱最相契的蓮友,為近代佛教的復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結緣普陀山

清光緒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都請藏,檢閱料理,缺人幫助。當時印光大師住北京阜城門外圓廣寺,眾以師做事精慎,推薦師去查印刷事務。化聞和尚見師道行超卓,南歸時,請師同行,安單于法雨寺藏經樓,為法雨常住首座,主理藏經。

清光緒二十四年,了餘和尚時為普濟監院,請諦閑法師講《法華經》。諦公欲為其師作一養老處,乃曰:「我欲在此山修一茅蓬養靜。」了餘乃於旃檀庵後為之建築,名曰「為蓮蓬」(「慧蓮蓬」)。次年,諦閑法師來住 「為蓮蓬」。後欲請其師來,其師之友不肯,令遠去,因此諦閑法師也不住了。印光大師閉關結束後也曾應請,到「為蓮蓬」暫住了一段時間。兩位大師大約就在這一時期結緣相識。

二、志同道合

印光大師宏揚淨土,密護諸宗,在闡揚教理方面,多依天台宗,先後精心校對刻印多部天台宗典籍,如《隨自意三昧》、《法華入疏》等。諦閑大師教演天台,行歸淨土,對弘揚淨土也是不遺餘力。這就奠定了兩位大師志同道合的基礎。諦閑大師在《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序》中說:

「閑四十年來,奉釋尊之誠言,遵智者之悲願,所以自修而兼利者,其歸結處,亦不外一句彌陀,信願往生而已。今契西居士等,重將印公文鐫板印行,以垂永遠。手民將竣,問序於予。利人益物,共結法喜之緣;流水高山,一為知音之奏。」

三、佛法上互相探討,修持上互相激勵

大約在兩期閉關之間的1900年,印光大師給第一期閉關的侍者融明法師去信,叮囑他要親近淨業知識,「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同時提到: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大約總在普陀,未知定歸何所。」(《增廣印光文鈔卷一·與融明大師書》)

既對諦閑大師專修淨業表示讚歎,又自我策勵,欲再閉關。

1901年,印光大師在法雨寺閉關潛修,致信諦閑法師,談念佛體會和對寶王隨息念佛法門的看法,並問諦公的意見:

「光自出家以來,即信淨土一法。但以業障所遮,二十年來,悠悠虛度。口雖念佛,心不染道。近蒙法師訓勵,誓期不負婆心。無奈昏散交攻,依舊昔時行履。因日閱十餘紙淨典,以發勝進之心。至寶王隨息法門,試用此法,遂覺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湧瀾翻。想久而久之,當必有霧散雲消徹見天日之時。又查《文類》、《聖賢錄》皆錄此一段,因悟慈雲十念,謂藉氣束心,當本乎此。而《蓮宗寶鑒》亦載此法。足見古人懸知末世機宜,非此莫入,而預設其法。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以人根尚利,一發肯心,自得一心。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鈍者,恐畢生不能得一念不亂也。故述其己私,請益高明。當與不當,明以告我。光又謂只此一法,具攝五停心觀。若能隨息念佛,即攝數息、念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絕,瞋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前,而愚癡可破矣。又即勢至都攝六根法門。愚謂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記數,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決定難成三昧。法師乘願利人,自雖不用,當為後學試之,以教來哲。若是利根,一七二七定得一心。縱光之昏鈍魯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亂矣。」(《增廣印光文鈔卷一·與諦閑法師書》)

1921年,諦公63歲時,於夏曆二月間,偶患風濕入裡之症。印光大師聞訊,致信慇勤問候,並建議至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信中說:

「二月下旬,聞公自溫歸來,身嬰篤疾,手足不便運動。光固知我公悲心深重,欲令現在諸學子及一切四眾,及早努力修行,勿待病魔臨身時,則不易擺脫矣。其直以口說,尚恐不親切,遂現身以說,可謂深慈大悲,無以復加矣。光自愧財法兩缺,欲效愚忱,直無其力。但只旁問於根祺、然雲輩。後聞佛曦謂病已復原,但足尚不能大行。意謂行固能行,但艱於出外而已。昨萬年寺住持了悟見訪,問及,言吃飯說話,與好人無異,唯手足絕不能動,雖飲食便利,一一須人代為周旋。光竊念病體如此,何以弘法?或令淺見之人,謂佛法無靈,以故數十年講經,天下聞名之大法師,身嬰痼疾,只管求醫服藥,亦不見愈。彼素謂依教修持,能轉定業,及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者,皆誑人耳。若其不誑,彼當依教轉彼定業。彼素崇淨土,以彌陀名號為阿伽陀藥,何不服之?又《普門品》、《觀音圓通》,講時不曉得多有道理,直是菩薩跟到稱名求救者。彼既如此,何不放下身心,拌一條窮性命,志心念觀音菩薩,以求身心悉皆安隱以及得大解脫,獲真圓通也?光念世人多有此見,倘我公能仰求大士垂慈,即令貴體復原,福慧崇朗,則彼淺知淺見者,將斷盡狐疑,增長正信,當相率而出邪途,入佛道,以期普利自他於無既也。是誠所謂以大慈悲,現身說法也。其利益大矣!」

諦閑大師的回信充滿真摯的感情,非常感人。信中說:

「印公鑒:讀手示,不禁神馳淚墮。閑早知夙業深重,到六十三時,必難過此一關也。是以前年在京時,都中諸鉅子與閑再訂來京之約,閑曰:‘且過六十三後,方可再訂來期耳。’不意於二月十六夜,忽內蘊大蒸,一晝夜間,頓覺兩手麻木,兩腳沉墜。自此以後,舉動即不便矣。閑爾時便知是果報之病,非藥餌所能治也。想是多生所作三途業因,其宿種熟時,必直招三惡道報,決無疑貳。所幸諸佛深慈,菩薩悲念,念閑此生為僧三十餘年,以全副精神實心宏法,或將重報輕償,猶未知也。荷蒙慈悲,垂示持念大士聖號,敢不唯命是從?然閑於起病後,雖諸緣未曾盡情放下,而西歸之志決矣。常念四大無常,身為苦本,倘能早一日往生,便是早一日離苦得樂時也。而每日獨靜時,唯佛是念,亦唯佛是歸。時想從今以往,既唯佛是歸,決定可免三惡道果。如是思惟,心生歡喜。殊不知將經百日,不但未見往生影響,而諸病亦漸平復,即手足亦見轉重為輕。自料二十日後,只恐依然步履如常矣。足證娑婆之苦緣不易脫,而極樂之淨因不易成也。閑何人斯?大法關係,本所不計。唯冀我公,調攝精神,為法自重,時賜教言,以匡不逮,是所至盼。肅復並候佛安。」

兩位大師的通信,充滿了互相關懷和以佛法為重的精神。印光大師所期望於諦公的,諦公已自覺地身體力行,不久就徹底痊癒,繼續講經,的確足以祛淺信者疑惑,為法門之光榮。大師給卓智立居士的信中說:

「佛不救人人自救,汝此言出於疑心。汝若真悟此理,則念大士念佛,雖大士與佛止之,不可得也。雖是眾生自度,非仗大士與佛為增上緣,則不能也。(知此理,縱令諦閑法師病不愈,亦不疑大士有所不及。而諦師是年七月即講經,汝未之聞乎?)」(《印光文鈔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1932年夏曆七月,諦公往生。七月上旬,方聖照居士給印光大師來信報告諦公往生情形,大師回信表示:

「諦公之逝,的確往生。其去之景象,尚不至驚天動地者,以講說時多,專用淨功時少也。在常人如此,則頗不易得,在諦公則猶未能副其身份。諦公既去,座下法將如林。其知命之法子,光皆不能望其項背。函中謂佛教二大砥柱,已折其一,其一以光當之,則不知光但一吃粥吃飯之庸僧耳。承諦公不以無狀見棄,相交三十多年。然光於人事應酬,概不舉行,只朝暮課誦迴向一七,以盡我心而已。」印光大師不以人情為準,而以法益為準,對最相契的蓮友的往生,與對後學弟子的往生一樣,唯以念佛的真實利益來迴向。

四、弘法上互相支持

主要體現在共同勸讚流通契理契機的經書,共同保護廟產、護法衛教上。

光緒三十年,諦公為溫州頭陀寺請藏經,請印光大師一起去北京幫助料理一切。經已印完,尚須幾日方行,印光大師到琉璃廠各書店看看。一店中有兩部《揀魔辨異錄》,大師通請來,以一部送諦公,冀彼流通,一部自存。

民國七年(1918年),葉恭綽、蒯若木、徐蔚如等居士請諦公到北京講《圓覺經》,期間白城隍、關聖帝君和周將軍(周倉)等相繼臨壇與諦公談論佛法,徐蔚如居士把這事記成一本《顯感利冥錄》行世。觀宗寺書記僧根祺師給印光大師來信並寄來《顯感利冥錄》。印光大師看後送給其他法師看,看到這本書的人大多深為詫異,私相謂曰:「諦公已證聖果,關帝尚未明心。」印光大師於是在給根祺師的回信中開示:「關帝護法心切,以京師乃天下樞機之地,高人名士,咸來蒞止,遂現身說法,請諦公之開示,祛彼在家我慢邪見之凡情,振興劣僧無慚無愧之鄙念。」這樣揭示白、關用心處,則事理兩當,絕無濫聖屈賢之失。

繼民國十一年農曆四月初八上海功德林蔬食處創辦之後,諦閑法師、開如、了餘等法師與道尹黃涵之等鄉紳,創辦寧波功德林蔬食處,提倡戒殺吃素,印光大師為撰《寧波功德林蔬食處開辦廣告》。

民國十四年 (1925年),大約夏曆五月,諦閑大師弟子方遠凡居士排印諦公講演的《慈悲道場懺法隨聞錄》,請印光大師作序。大師序中介紹該懺法的緣起,指出梁武帝未知淨土,所以後之禮懺者,悉當注意於迴向往生,方獲究竟實益。又闡述修行之要,敬為第一。

民國十五年 (1926年),印光大師為諦閑大師講演《大雲》編輯駱季和居士鈔記的《始終心要解略鈔》作序,並對該書詳細校對,訂正錯訛。

奉化孫玉仙居士擬另刻《護法錄》板,祈諦師作序。諦師以日與學徒講演台教,不暇命筆。孫居士遂托諦師請印光大師撰《重刻明宋文憲公護法錄序》。序言闡述彌陀輾轉現身之大慈悲心。

民國十八年 (1929年)夏,諦公弘戒哈爾濱,歸過大連,潘對鳧、施省之等居士請其講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恐南北語言不通,因先出講義,印500本。潘對鳧居士給印光大師寄一本並請大師作序。序中略敘觀音之本跡及此經流通註釋之來歷。

民國十九年,印光大師為諦公所著的《念佛三昧寶王論疏》作序,闡述佛所開的淨土特別法門的大義:「令以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復以此寶普施一切。」

某年,聞內務部將應薛京兆尹之請,頒佈寺產登記條例。諦公和印光大師聯名致書段執政,分析其議與民國十年頒佈的《修正管理寺廟條例》相牴觸,不合法不合理,要求飭部將是項建議取消,以免苛擾佛教。

五、共同教誡皈依弟子

民國七年,徐蔚如居士將印光大師《文鈔》20餘篇印作一本,陪其母來普陀求皈依,大師令皈依諦閑法師。民國十七年徐居士來函言:「前欲皈依,師令皈依諦公,十年以來,心中終覺不慰,仍祈許以皈依。」大師回信說:「汝決欲皈依,即此便可,至於法名,仍用諦公法名,又何必另取乎?」類似徐蔚如居士這樣既皈依諦閑大師,又皈依印光大師的居士不在少數。而兩位大師各自的皈依弟子,也往往同時向兩位大師求教學習,兩位大師也共同教誡在家出家後學。

例如印光大師在《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中開示:

「根敏道心雖切,恐規矩不洞(懂),不解用功法則,祈教以量力而為,不可強勉硬撐,以致心身受病,遂難親獲法利矣。聞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廢弛。初學人皆須以此意告之。」

諦閑大師皈依弟子方聖照居士和方子梵(遠凡、志梵)居士母子,印光大師給他們的開示信件達15封之多。

印光大師皈依弟子溫光熹雖得大師剴切教誨,仍以帶病之身歷經北京、南京、普陀、寧波、上海拜訪高僧大德。拜訪諦閑大師時,大師囑咐他不要忽視淨土法門:「志願生西,是為正判。車不橫推,理須直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二十七期載有諦閑法師 《送溫光熹居士返川序》)

諦閑大師的弟子顯蔭法師從日本留學回國,染病後去上海修養,印光大師去信提出殷切的期望和告誡:

「唯望座下從茲真修實證,則台密二宗當大振興矣。但現在年紀尚輕,急宜韜晦力修。待其涵養功深,出而宏法,則其利溥矣。聰明有涵養,則成法器。無涵養,或所行所言有於己於法不相應而不自知者。此光區區愚誠也。了道師已來,勿念。春風易於入人,祈保重調攝,當勿藥有喜矣。」(《印光文鈔三編卷一·復顯蔭法師書》)

諦閑大師皈依弟子顧顯微居士勸友人潘承鍔念佛,彼致書反難,謂不能生信,更為滋疑。顧以其書寄印光大師,令闢駁之。大師將書寄去,謂宜勿投。顧即致書云:

「弟言不能生兄之信,斷兄之疑,因求某法師為書,其書已寄來,但其語言毫無謙遜,直言無隱,不避忌諱,恐致衝突,故不敢寄。」

彼云:「我病深,非狼虎藥不能治,愈不忌諱愈好,飛寄。」

顧即寄去,其心佩服,皈依諦閑法師,而畏印光大師之直口,絕不一通音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華嚴祖師杜順和尚的故事

《華嚴經》八十萬字,皆為甚深廣大法界因緣與因果,非...

訃告|禪門巨匠紹雲長老莊嚴示寂

人天眼滅,法海舟沉!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

佛源老和尚在南華寺養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癆病到韶關防疫站去治療,騎自行...

明學長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會再脫下來

蘇州古城以西,太湖以東,一座千年寶剎香火不熄,這便...

虛雲老和尚晚年的幾個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虛老爬山。岑老居士說他:虛老洗澡不...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

夢參老和尚談親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點多,有的人曾經跟我說:能像弘一法師、慈舟...

聖嚴法師遺言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淨土宗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

夢心消失的時候,你醒過來,看那個人事,覓之了不可得...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

彭鑫博士:女性過度淫慾對身體的傷害

在中醫看來,女性手淫和過度的性生活會導致陰精的喪失...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等待的結果只有放棄或亡。 兩...

大象的故事

古時印度,有一隻大象,年輕時非常強壯,打起仗來,神...

【推薦】調整心態有三個方向

從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問: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答:有鸚鵡往生之例,因為...

癌症前期身體的一些變化

癌症前期一般身體都有一些變化,如果能夠細心觀察,提...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刁難佛陀的年輕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斷地到處教化,有段時間到舍衛城的...

極樂世界的見聞獲益

《華嚴》喻藥王樹,若有見者,眼得清淨,乃至耳鼻六根...

此地若發,是有地理;此地不發,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縣知縣,在這期間曾...

【佛教詞典】頻闍訶婆娑

梵名 Vindhyavāsin。印度數論派學者。Vindhya(頻闍訶...

【佛教詞典】二種加持

謂五相成身後之「一切如來加持」與「四佛加持」二種。...

【視頻】慧律法師《靈感觀世音》

慧律法師《靈感觀世音》

【視頻】聖嚴法師《維摩經》六講

聖嚴法師《維摩經》六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