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多關注別人,人際關係就會變好

學誠法師  2013/06/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多關注別人,人際關係就會變好

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忙於工作、學業,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之外,對身邊其他人的關注度都不夠,不知不覺間,彼此間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覺得周圍的人冷漠、自私、不關心自己,自己有話不容易找人說,變得孤獨、壓抑、不快樂。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對別人的苦樂憂喜沒有用心,沒有付出,怎麼會有回報呢?如果能夠用心感知別人的情緒,這種狀況就會改變。

對方的眼神、表情、姿態、說話的聲音,都會告訴我們此刻他的身心狀態:身體舒服不舒服,心情是好還是壞。感知到了對方的情緒,還要進一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先觀察他的負面情緒是不是由我們引發的。通常人們的心都很粗,不是昏沉就是散亂,給別人帶來了不愉快還不知道。如不敲門就進入別人的房間,離開時又忘了關門;洗完手四處亂甩,水珠濺到別人臉上;起身時拖動椅子,發出刺耳的聲音;上下樓梯腳步粗重;走路時鞋子在地上蹭;上完衛生間不輕手掩門;走廊裡大聲說話……雖是細微之處,卻常給別人帶來不快。

說話、做事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更是給別人帶來煩惱和痛苦:刻薄的話語、嘲諷的語氣、輕蔑的眼神、冷漠的表情、粗魯的動作、無所謂的態度、嫉妒的心理等,都是無形的刀劍,在別人心上劃下傷痕。每個人都體驗過被傷害的痛苦,也體會過被關愛的快樂,推己及人,經常給別人帶來麻煩和不快樂,不可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如果對方對我們有不正確的看法、不合理的對待,我們必須先告誡自己,不能憤怒和憎恨。用心去感受對方此時的身心狀態,會發現他正被不良情緒折磨,內心已經失去了安寧和快樂。如果我們也情緒失控,無異於在對方的傷口上撒鹽,也等於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倘若不合理的對待對自己的影響不是太大,不妨接受、包容,等待合適的機會進行善意的溝通。雙方互不相讓,只有自討苦吃。當然,包容不等於縱容,如果退讓只會招致更壞的負面結果,就必須採取適當的對策,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出於憤怒和憎恨。

假如對方的負面情緒不是由我們造成的,我們也可以用心去感知對方現在最需要什麼。透過體會他的煩惱,讓彼此間心理距離縮短、關係更加親近。真誠的慈悲心至少會在心理上減輕對方的痛苦。

多用一份心,多去關注別人,少為自己打算,人際關係就會變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陀開示的四種朋友

何人可稱善友?佛陀雖在《吉祥經》中未曾明言,但於《...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諸經如是說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為成佛妙道,諸經如是說: 世...

蓮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意思是像蓮花一樣的朋友。這實...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師父一起去陝西乾縣落髮,當時我穿...

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學習佛法,應當向善知識學習。過去有一頭驢子,它的主...

學佛人的人際交往21法

我們接觸到的人可以分為:富貴者、貧苦者、初交者、久...

真正的賢人君子,不設機心城府

真正的賢人君子一定會真誠待人,不用機心,不設城府。...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

造同樣的罪業,受的果報為何會有輕重差別

問:同樣殺一隻螞蟻,果報有可能墮到地獄,也有可能只...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淨慧法師《心經與玄奘法師的殊勝經歷》

各位大德: 今天講一個持誦《心經》的功德感應。 現在...

如何稱呼出家法師的父母

問: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弟子應該怎麼稱呼比較好...

以法自御為常富

信佛法眾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誨。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處處作主見如來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貪睡的人有什麼後果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癊風病及膽...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

藥師灌頂真言的功德

「藥師灌頂真言」是出自《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藥...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三千年了,進入末法...

六字大明咒持誦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我們為什麼會沒有安全感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安全感的問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佛教詞典】鹿苑時

(術語)台家所立五時之一,說三藏教之時也。佛於菩提...

【佛教詞典】天真佛

(術語)法身佛之異名。謂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獨朗者...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同登彼岸》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同登彼岸》

【視頻】了生脫死(念佛救度中陰法)

了生脫死(念佛救度中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