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學誠法師  2013/04/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這屆「法門之光」的主題是「規劃人生,建設人生」。自己的人生規劃好,才能夠建設好。像一座城市先要進行城市規劃,才能去建設。我們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先要做好規劃,然後一步一步去做。規劃與建設的前提是要認識人生,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認識。這幾天,大家必定得到了很多的喜悅、快樂,這種喜悅和快樂跟在社會上面、跟在家裡所獲得的是不一樣的。可能也會有很多出家法師告訴你們,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要追求快樂,這種快樂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不需要附加條件的,是從內心得到的。人間的痛苦就在於我們追求的東西是錯誤的,得到的東西也是錯誤的。如果我們追求的東西是正確的,得到的東西也是正確的,就不會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給予的。嬰兒一出世就哭,為什麼哭呢?那是痛苦。人死了以後也要哭。人死了以後不是自己哭自己,是別人哭自己。這些都是痛苦的。

我們在廟裡聽到一些佛法。佛法不是迷信,佛法也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境界。佛法告訴我們,怎麼樣從人的角度、從人的基礎,一步一步向佛的境界走去。佛是大徹大悟的,我們一步一步朝這方面去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品質越來越高,越來越認識到自己到底是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怎麼樣過好這一生,怎麼樣給這一生做很好的規劃……

規劃好自己的一生,要注意幾個問題: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就是自己追求的東西要正確,要能夠學會調伏自己的煩惱、克制自己的情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主要的有三條,與自己的關係最主要的也有三條。自己和自己處理好了,自己和別人處理好了,自己跟環境處理起來就比較容易。

對待他人:

第一,不要拒絕溝通。溝通不是把你的觀點強加給別人,要取代別人的看法;溝通是為了縮短彼此之間的差距。對一件事情,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第三個人也有他的看法,第四個人、第五個人、第六個人、第十個人、第一百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過溝通,才會知道別人為什麼會那麼想;反過來,別人也才能夠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想。所以溝通是沒有前提的,溝通是沒有條件的,溝通是平等的,溝通是需要的,溝通是必要的。我們不會溝通,在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的意思不容易被別人領會,我們也很難準確地去理解別人的意思,這就造成誤會。很多很好的想法別人不能理解,你也很難理解別人很好的想法,內心當中就會造成障礙,就會造成問題。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許許多多的難處,往往就是因為缺乏溝通、溝通不善巧、溝通不好造成的。

第二,不要排斥別人。就是說內心當中不能排斥別人(他人、眾生),因為他們跟自己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排斥別人就是排斥自己。排斥別人,自己就沒有生活的空間。在社會上,與別人接觸久了,就會有矛盾,會有隔閡,會有問題,會有障礙等等。大家就互相排斥,互相排斥再往下就是鬥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人心裡互相排斥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作意,問題也就比較小,這些問題也就沒有了。

第三,不要自以為是。我們常常自以為是,覺得我們的想法是對的,別人的想法不如我們。過了一個小時以後,覺得我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過了一年、兩年、三年以後,覺得我們的想法很幼稚;過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可能就更是如此了。我們長期以來,就是活在自我的意識狀態當中,需要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人為我們指導,幫助我們,我們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路也好,開車也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經驗指導。我們整個人生的道路、我們的修行、我們生命的提升同樣如此,需要經驗的指導。如果我們老是自以為是,就不容易虛心地去接受別人的經驗,就不容易虛心地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我們很容易覺得:需要聽的話、喜歡聽的話,我們才聽;不喜歡聽的、不願意聽的,可能就會不聽。但是有時候恰恰是相反的,什麼意思呢?可能有些話,我們不喜歡聽的、我們不願意聽的,實際上對我們人的一生、對我們是有真正幫助的,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好比病人吃藥一樣,醫生給我們開的處方,即使不喜歡也還是要吃,不吃就有問題;自己開的藥,如果不適合,吃下去還有反作用。所以在溝通中不要排斥他人,不要自以為是。

對待自己,也有三條:

第一,要學會自尊。現在的人缺乏信任、缺乏信任的原因是缺乏信仰,缺乏信仰的原因是缺乏自尊心。自尊心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怎麼樣來尊重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個學生、一個員工,心中時刻有一個標準,照著標準去做,就容易培養出自尊心。比如說一個國民出國,別人說中國不好,他就會有自尊心,他就會有國家的尊嚴。大到國家,小到單位、學校,人家說你這個學校的學生不好,我們有這個自尊心;說這個單位某某人不好,我們也有這個自尊心。有這個自尊心,才有辦法區別善惡是非、正確與錯誤。如果人沒有自尊心,就沒有善惡標準;沒有標準,黑白不分,是非不分,沒有能力來分辨。所以對自己要有自尊心,要學會自尊。

第二,要學會包容。佛教講慈悲,傳統文化講包容。為什麼大地能承載一切?它有這個能力來容納一切好的和不好的。我們也要有廣大的包容心,無論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都可以包容。人生不是一帆風順,或者一直都是平路,一直都是上坡路,一直都是下坡路。人生的道路有上下坡,有平路,有拐彎,有高速路,有鐵路,還有航道。每個人都是走一條路,每個人的程度、愛好、追求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們的心要包容別人,別人這麼想有他的道理,別人這麼做有他的道理,別人這麼對待我,也有他的道理等等。這樣我們就不會那麼痛苦,我們的境界就能提升。

第三,要學會思考。思考很重要,沒有經過思考的答案,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答案;如果不會思考,結果就會偏離出發點,思考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錯誤的。用佛教的話來講,「正思維」—— 正確的思維模式。一個模式有問題了,整個思維就有問題。佛教講聞、思、修,聽到佛法後就要思考,思考、思維後得到的結論才去行,沒有通過思考、思維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力量的。通過正確的思維後做事情,我們的內心就清清楚楚,非常光明。我們早上起來,幾點念經,幾點出坡,幾點上課,非常清楚。我們待人接物,與人接觸,所作所為非常清楚。這是通過正確思考後的行為。如果沒有經過很好的思考,每天無所事事,人家做什麼你跟著做什麼,人家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一天當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一個人在一天當中有成就,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的。如果有個固定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是非常有力量的。要想讓目標清晰,我們就要思考清楚目標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去培養的。

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就有地,有善就有惡,有樂就有苦。佛教講「有求皆苦」,有一個好的事物必定會有個壞的事物與它相對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會覺得好像有個什麼東西來阻礙自己,這個障礙是你在學習工作過程當中遇到的阻礙。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障礙。任何一個人,當你有成就時,就會有障礙來障礙你,這是所有人要去面對、去解決的。你面對了,認識清楚了,就能夠超越自己的人生,生命當中的力量就越強,障礙就不成為問題了。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順境就有逆境,它是交替與並行存在的。順境處理不好就會變成逆境,逆境處理好就會成為事業中的增上緣。好像一個人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四平八穩的,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發生車禍;在一個路況不是很好的地方開車,他可能很注意,就不容易發生車禍。所以不能說路好壞,而是你的心態問題。如果你很注意,有好的技術,就不容易發生車禍;如果你不注意,就算是技術好、車好、路好,也一樣容易發生車禍。人生也是如此,時時刻刻保持面對境界的心,保持面對困難的心,當問題來時就不成為問題了。有的人遇到困難時就過不去了,就在這個問題上、障礙上過不去,就抱怨,引發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麻煩、痛苦。這實際上是我們不能正思維,不能包容,人內心沒有力量去超越的表現。

學佛法,為了得到覺悟,覺悟人間的一切。覺悟之後自然就能超越外在種種對我們的障礙,覺悟之後就能解決內在煩惱。所以佛法就像雨露,就像陽光,就像空氣,我們一刻也不能分離。

以此祝福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世尊教誡比丘:在...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

有些事需要破格處理,結果才會更好

世間萬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時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變,...

【推薦】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一天,一個小和尚跑過來,請教禪師:師父,我人生最大...

合理地捨棄,才能得到更珍貴的

有一隻狐狸,看到圍牆裡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

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

一個老總問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屬,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過...

弘一大師為何不做藝術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人有虛榮心是好還是壞呢

問: 師父,人有虛榮心是好還是壞呢? 慧廣法師答:...

當知現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

如何能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寬容別人等於祝福自己

當你劃破手指,生命會原諒你,它(潛意識中的智慧)會...

禪宗牧牛圖

禪宗牧牛圖,又名普明禪師牧牛圖、禪宗十牛圖。是祖師...

慾望永無止境沒完沒了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樂的同時,又會為了不能每一件事...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四種...

迴光返照是觀照什麼

我們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就是我們講的稱性起修,...

止惡揚善——由孝產生的人生態度

現在有的子女也比較孝,然而他有時候就從自己的主觀意...

小乘跟大乘空義的差別

小乘的空義跟大乘的空義,有什麼差別呢? 小乘的空義,...

佛腳被刺的宿世因緣

釋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園精舍時,有一天早晨,世...

圓因法師《防癌手冊》

防癌手冊序 我得到了癌症,該怎麼辦? 我週遭的親友很...

離開阿彌陀佛,難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們負債負了眾生的命債、情債、這個錢債,這...

【推薦】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

道證法師:念佛人唯一的障礙

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

造佛塔勝報緣起

有一次,佛告訴阿難:我現在在大眾當中,簡要說明造塔...

【佛教詞典】甘菩遮國

甘菩遮,梵名 Kamboja,巴利名同。意譯為可愛、好、勝...

【佛教詞典】今圓

天台宗將釋尊一代說法之次第判為五時,而以第五時法華...

【視頻】《淨土聖賢錄》白話有聲書

《淨土聖賢錄》白話有聲書

【視頻】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