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信願法師《生死之解脫》

信願法師  2010/08/17  大字體  護眼色

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滅;沒有生命,一切財富,皆歸他有;沒有生命,一切權勢,皆如雲煙。是故,有生命才有一切。然而,人生的實相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死的解脫是什麼?倘若不明解、不覺悟、不了辦,則世間一切努力奮鬥,皆是舍本逐末,空花水月,無法令人生無悔,生命無憾。是故,了解人生的實相,明白生命的意義,解脫生死的繫縛,是吾人一生最重要的課題。關心生死的人,是真正珍惜人生的人;了辦生死的人,是真正肯定自我的人。

一、人生的實相

人生的實相是什麼?世尊在《佛說譬喻經》為勝光王說了一個譬喻: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惡象追逐,驚怖逃跑,無依無靠。他看見一口空井,井邊有一樹根,於是便沿著樹根爬下去,潛身在井中。此時,有黑白二隻老鼠,噬咬著樹根。在這口井的四邊,有四條毒蛇,欲螯此人,在井底則有一條毒龍。此人內心非常害怕龍蛇,又恐懼樹根斷掉。然而,此人見樹根上有許多蜂蜜,貪圖甘味故,便舔了五滴。此時,風吹樹搖,蜜蜂四飛,欲螯此人,而且又有野火燒燃此樹。勝光王問佛:‘此人為何受無量苦,還貪圖眼前少許甘味?’世尊告訴勝光王:‘大王,曠野譬喻六道輪迴無明長夜,此人譬喻眾生,惡象譬喻無常,井譬喻生死,樹根譬喻生命,黑白二鼠譬喻晝夜,噬咬樹根譬喻念念生滅,四條毒蛇譬喻色身四大,蜂蜜譬喻五欲,蜜蜂譬喻邪思,野火譬喻老病,毒龍譬喻死亡。是故大王,當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當應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冷靜思惟,一般世人不就是如世尊所言,只貪眼前的五欲,而忘卻老病死的險難。惡象無常的追逐,難道不怖畏?又黑白二鼠日以繼夜的侵噬生命,難道不驚慌?又色身眾患之苦,死神逼迫之難,難道不恐懼?《法句譬喻經.心意品》言:‘世人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端,輪轉五道,苦惱百千,皆意所造。’世人受利慾奴役,只圖富貴榮華,不求生死解脫,如飛蛾投夜燭,似梟鳥嗜腐鼠。有智之人,應體悟世間虛假,唯佛獨真,一心求了生死,度脫苦輪。

二、有生必有死

生,我所不欲也;死,亦我所不欲也,然既生為人,誰能不死?《無常經》言:‘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死者。’又言:‘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舍無常身,何況於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並眷屬,目睹生死隔,云何不愁嘆?’

《雜譬喻經》記載,過去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得病後命終,老母守在墳場兒子尸旁,哀傷不已,心想:‘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備防老,如今舍我而死,我活著有什麼用?’於是便想要跟兒子死在一起,經過四五天不飲不食。佛陀知道後,帶了五百比丘來到墳場。老母遙見佛來,威神光奕,趣前向佛作禮。佛陀告訴老母:‘為何在墳場?’老母回答世尊:‘我只有一個兒子,舍我終亡,我愛之情重,想要死在一起。’佛陀告訴老母:‘想要你的兒子活過來?’老母高興說:‘很想,世尊。’佛陀:‘到一戶沒有人死過的人家,要個好香火來,我當咒願令你兒子重生。’於是老母便行取火,見人即問:‘你家以前有沒有死過人?’人則答說:‘有,祖先都死了。’老母問了數十戶人家,回答都一樣,於是未取到火,便還佛所,敬稟世尊:‘世尊,我走遍數十戶人家求火,沒有一家不死人,所以空手而還。’佛陀告訴老母:‘天地開闢以來,沒有生而不死之人,你為何迷惑,想要隨兒子一起死?’此一故事即在開顯有生必有死的道理,縱然佛陀在世,也不能令必死之人重生,唯有修行解脫,才能永生不死。

三、死亡無定期

俗話說:‘閻王注定三更死,絕不留人過五更。’死亡之可怖,即在於不可預期,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人人機會平等。故《出曜經》言:‘晨所睹見,夜則不現;昨所瞻者,今夕則無;我今少壯,無可怙恃,少者亦死,男女無數。’又言:‘或有在胎喪,已生在外歿,盛壯不免死,老耋甘心受。’又言:‘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又《摩訶摩耶經》言:‘譬如旃陀羅,驅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疾於是。’又《坐禪三昧經》言:‘今日營此業,明日造彼事,樂者不觀苦,不覺死賊悉。匆匆為己務,他事亦不閑,死賊不待時,至則無脫緣。’

《法句譬喻經.無常品》記載:佛在祇園精舍,為諸弟子說法時,有一梵志之女,年十四五歲,形貌端正,聰明而有辯才,其父甚為憐愛。然而此女突然得了重病死亡,而且田園熟麥也為野火所燒。梵志經此雙重打擊,憂惱愁憒,失意恍惚,猶如狂人不能自解。他聽人說佛為大聖,天人之師,演說經道,能使人忘憂除患,於是梵志前往佛所,作禮長跪白佛言:‘我沒有兒子,唯有一女,非常疼愛,可是她突然得了重病,舍我喪亡,我哀悼悲愍,情不自勝,唯願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謂為四?一者有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由此可知,死亡是無情的,不定期的,未必年老方死,父先子死。

四、死時無恃怙

死亡是孤獨的,無可依靠的,不能代替的,故《無量壽經》言:‘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尸迦羅越六方禮經》言:‘無親可恃怙,無處可隱藏,天福尚有盡,人命豈長久?’《出曜經.無常品》言:‘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無不衰喪。’故知,無論父母兄弟、親戚眷屬、財產高位等,皆不能抵擋死歿無常,臨死之時,一切皆必舍離。非但親屬財物等,不能使其不死,即使神通妙術,亦不能避免死亡。《出曜經.無常品》記載,佛在世時,王舍城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七日後皆當命盡,欲避死亡,商議各以神通力,分別藏住於虛空、大海、大山、大市中,既至七日期滿,各從其處而皆命終。故世尊說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

五、生死之解脫

細觀吾人一生,縱然家財萬貫,也只逞一時榮華;即使蓋世君王,也僅弄一朝權勢。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幾?如石火電光,水泡草霜,暫有即空,有何可貴?世間不變之真理就是榮華易逝、好景不常。法然上人云:‘名利是生死之絆,羈三塗之鐵網;稱名是往生之翼,登九品之蓮台。’因此,唯有乘彌陀本願,念六字洪名,轉凡成聖,成佛作祖,化短暫為永恆,離眾苦得妙樂,生死才能獲得解脫,生命才有真實意義。古今大德臨終之開示,無不勸勉吾人念佛生西,印光大師言:‘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省庵大師言:‘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可矣。’蓮池大師言:‘大眾老實念佛。’曇鸞大師言:‘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寶相大師言:‘念佛為先,勿虛度世,當於西方相待。’祖新大師言:‘願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會。’道徹大師言:‘娑婆之苦,不可說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不可說。倘蒙記憶,但念阿彌陀佛,不久當相見。錯過此生,輪轉長夜,痛哉!痛哉!’何故諸師臨別皆勸念佛?蓋念佛必往生,依佛本願故。

死心禪師道:‘世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爭奈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見耳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世人多雲老來念佛,豈不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善導大師‘勸世偈’云:‘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諸師之殷勸,誠是生死解脫之要言也。

人命無常,轉息來世,塵事連環,鉤鎖不斷。若不能於塵勞鬱結,歇手放下,起願力行,盡力一跳,焉得繫念彌陀,生彼淨土?信願誠摯作禮,奉勸諸佛子,當一心而行也。

放下五欲之虛妄心,背三界之塵世,便可超凡;

提起六字之菩提心,合一真之覺性,即能入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這時顯現出來才叫真正業障重

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

【推薦】貧不等於苦,富也不等於樂

如果我們缺乏生命的意志,並且對生命價值沒有正確的認...

中陰身階段會更容易往生嗎

問: 現在往往是事先沒有準備,發現亡者斷氣之後才開...

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淨土

因其實慚懼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惡業,已經造了,臨命終...

助念時應三班相續佛聲不斷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

助念只是輔助,臨終者才是主導

問: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開封念佛團,團長程晉林講話...

可以把往生的希望寄託於臨終的助念嗎

問: 一些多年的念佛行人,對念佛往生依然沒有信心,...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淨土

母親俗名李香雲,法名勝修,生於一九二七年農曆九月初...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煩惱痛苦的根本原因

歐洲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時候...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

105歲「佛門泰斗」談養生與修心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本煥老和尚,是當今碩果僅存的絕...

諦閑法師《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一 緣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普賢行願品;因...

拜經後有什麼感悟

問: 請問當初是何因緣促使你對經文《華嚴經》等一字...

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淨土法門,不但是三惡道的眾生難信三惡道都是受苦不暇...

三種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幾十種, 今天我提出二、三種供大家參考...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

慳貪的苦果

人生沒有真正的所有權,因、緣、果、報的道理要切記啊...

趙朴初《寬心謠》

趙朴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在這個時節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原文: 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分。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

嗔恨心的危害

許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對境時,例如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

餐桌上4種最不起眼的長壽菜

山珍海味雖然可口,卻不一定健康。如今人們吃東西,營...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每年農曆七月間,中國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濟的法會。一...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

【佛教詞典】伊吾

(地名)在新疆之東北端。現今為哈密之地也。約隔二百...

【佛教詞典】慢心所

【慢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煩惱所之一.慢者傲...

【視頻】昌義法師《2016年銀川牛王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6年銀川牛王寺佛七開示》

【視頻】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建立信仰

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建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