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出家意味著什麼

濟群法師  2011/07/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家,不僅意味著外在形象的改變,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意味著離開家庭進入僧團,更關鍵的,是出五蘊的家,出煩惱的家,出三界的家。這需要我們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地努力。

出世俗家所謂世俗,就是世間的家庭和感情。作為僧人,似乎已經放棄了家庭生活,以及與之相關的世俗情愛。但很多時候,我們來到寺院之後,很快會把道場變成家庭的替代。我們對這個新家所形成的執著和貪瞋癡,可能一點都不比經營世俗之家來得少。如果這樣的話,出家的意義又在哪裡?我們要知道,出家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捨棄家庭,而是捨棄由此形成的執著和凡夫心,這才是構成家庭的基礎所在。這種執著是建立在彼此的貪戀和佔有之上,進而形成人我是非之心,形成親疏好惡之別。我們放棄對世俗的佔有,放棄對親人的貪戀,但若將同樣的佔有和貪戀轉移到寺院,結果,仍會在這個新的目標上發展出一大堆凡夫心,不會有任何本質的改變。

出五蘊家所謂五蘊,是指我們的生命體,包括物質的和精神兩部分。佛法認為,五蘊只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的一個工具,其中並沒有所謂的「我」,也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出五蘊的家,就是讓我們從對五蘊的執著中脫身而出,而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將五蘊設定為「我」,再用這個設定來捆綁自己。高興的時候,覺得是「我」在高興;生氣的時候,又覺得是「我」在生氣。時時刻刻,都被這個「我」攪得內心動盪,坐立不安。《阿含經》有個概念叫做捨擔,擔就是擔子,是要我們捨棄執著五蘊帶來的種種負擔。《老子》也告訴我們:「吾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吾若無身,吾有何患?」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這個身體提供服務,忙他的吃,忙他的喝,還要為他的各種情緒和需求奔波,何其辛苦。我們之所以心甘情願地這麼做,是因為在我們的感覺中,這個身體就代表著「我」,這些情緒就代表著「我」,都是我們與生俱來、不可分割的部分。既然如此,自然是別無選擇,別無退路的了。我們從來想不到,這些其實也可以放下,可以捨棄的。佛法告訴我們,這個五蘊並不是所謂的「我」,而是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由無明製造的一個產品。一旦放下擔子,捨棄累贅,生命並不會有所欠缺。正相反,它會因為鬆綁而自在,因為放下而解脫。具備這個認識後,我們就不必對它的需求一味盲從,亦步亦趨了,就能斷除由此產生的種種煩惱。

出煩惱家或者有人會說,煩惱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難道還有人愚蠢到以煩惱為家嗎?事實確實如此。現實中,很多人都活得煩煩惱惱,無法自拔,這就是以煩惱為家。因為我們生命的內在缺乏觀照,所以在每個煩惱生起時,很快就會陷入其中。進而對它產生認同,把這些煩惱當做是「我」,就像我們平時說的——我很煩,我很恨,我很痛苦,等等。當這些問題和「我」捆綁在一起時,就會被放大,被強化。於是乎,殺傷力也將成倍增長。修行所做的,一方面,是在煩惱生起時加以觀照;另一方面,則是以持戒遠離煩惱,以修定止息煩惱,以智慧降伏煩惱。最終,將這個由煩惱構建的堡壘徹底摧毀。

出三界家。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仍在輪迴之內。出離三界,就是要出離輪迴,其基礎就是我們內心的惑業。所以,出離輪迴不是出離外在的什麼,關鍵在於出離製造輪迴的根源。現在人對輪迴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因為涉及到前生、後世,和我們現前接受的教育存在衝突,也和我們的認識能力存在距離。甚至,不一定所有的出家人都相信輪迴,相信因果。事實上,輪迴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而是發生在每個當下。從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就可以認識輪迴。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追求和需要。這種追求和需要是不斷重複的,就像沉迷於遊戲的孩子,因為內心培養了對遊戲的需要,所以時時心繫於此。而在玩的過程中,對遊戲的需要又會增加。這個過程,正是輪迴的縮影。它的起點是我們內心的需要,而終點則是這種需要所追逐的目標。其實,這個目標並沒有離開起點。當我們滿足它的同時,內心的需要又在增加,使終點再一次成為起點。如此週而復始,輪轉不休。

輪迴與解脫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同樣存在這些問題。辦企業的人,每天想著他的企業,這就驅使他每天忙於企業事務。在工作過程中,執著又隨之增加,進一步驅使他為之奔忙。事實上,管理寺院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每天只是想著怎樣把寺院管好,而不是將做事和修行結合起來,不是以自覺覺他的正確心態來做,同樣會在做事過程中增加執著,同樣會陷入輪迴狀態。解脫,意味著任何事物都不會對你形成干擾。倘能如此,哪怕和眾生同在輪迴,做著同樣的事,一樣可以超然物外,一樣可以用無我、無住、無所得的心去做。否則,我們就會落入這樣那樣的心理陷阱,它的終點就是輪迴——而且是沒完沒了的輪迴。所以,我們要從製造輪迴的貪著中走出,這正是輪迴的根源所在。我們貪著什麼,就會製造與之相關的輪迴。貪著名,就會製造與名有關的輪迴;貪著利,就會製造與利有關的輪迴。只要內心還有貪著,還有需求,就會被這種貪著和需求所控制,就會在它們的牽引下落入輪迴之軌。出家是一種和解脫相應的生活方式,關鍵在於,我們必須過著如法如律的出家生活。惟有這樣,才能使出家成為解脫的增上緣。如果是以世俗心在僧團生活,那麼,這種出家和解脫是了不相干的。作為出家人,尤其要認識到解脫的重要性。否則的話,就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僧人。因為內修尚未過關,自身問題尚未解決,自然更談不上外弘,談不上利生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北大研究生出家記——我一無所有,但非常快樂

在跟我結婚前,她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出家是對家的超越,對私慾佔有的勘破

在家人總是對家充滿著執著,可以說,家就是執著的堡壘...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

跟出家師父同坐一起,感得什麼果報

又勿坐僧床席,輕侮僧故。 為什麼?他是師父,他代表佛...

德文法師自述學佛出家因緣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見...

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

住持正法,以戒為尊

原文 夫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導,實三寶之舟...

我看出家前後那些人生無常

出家後,有親人看望我,說,你瘦了,天啊,你怎麼瘦成...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讓理想成為現實

問: 事無不可對人言,乃人生一大快事。所以我在生活...

濟群法師:敢於審視傳統佛教中的陳規陋習

核心提示: 濟群法師出生於閩東,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濟群法師:消滅「四害」是殺生嗎

問: 消滅四害也算殺生嗎? 濟群法師答: 據說,動物...

如何看待現代人的健康

問: 您在各地演講時,經常談及身心健康、幸福等問題...

天下最大惡行就是殺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

必須讓佛號有個家

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

一個人會痛苦,他只有一種情況

我們現在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業力,你會痛苦:這是我...

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原文: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無論天人修羅...

造佛菩薩形像有十六種功德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

別讓理想毀了人生

這是一片廣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為了灌溉莊...

了幻法師:晚上為何會發淫夢

問: 1.弟子自問絕非好色之徒,但晚上為什麼會發淫夢...

燙香疤

每當在電影、電視劇目中出現和尚的形象時,總見那頭頂...

佈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問: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如...

別把染緣認為是隨緣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隨緣與染緣。隨緣是菩薩,染緣是凡...

【佛教詞典】佛陀蜜多

梵名 Buddhamitra。資料上載為付法藏第八祖或九祖,後...

【佛教詞典】八人地

(術語)通教十地之第三地也。人者忍也,三乘之人同自...

【視頻】大隨求陀羅尼咒(陳泇均演唱)

大隨求陀羅尼咒(陳泇均演唱)

【視頻】大安法師2022年新春開示

大安法師2022年新春開示